第22章 第二十二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和, 三保太监!】

    江夏的声音陡然拔高,这可是她的童年男神之一。

    【华夏历史上最有名的航海家之一!】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知道郑和的,反正我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说“郑和下西洋”, 但也就只是知道这件事, 真正认识郑和是在看少儿栏目播出的动画片《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有没有观众看过这部动画片?我那会看得可起劲了。】

    【在看那部动画片之前, 因为看多了电视剧,在我的印象里太监不是像王振、魏忠贤等人那样把持朝政、残害忠良的大奸臣, 就是电视剧里奉命毒害妃子的狗腿子, 直到我知道了郑和。】

    【尽管古时候的太监大多都是被生活逼得没办法的可怜人, 但大部分人谈论起太监时往往是带着嘲讽的口气,对太监持的是看不起、鄙视的态度。】

    【然而当所有人谈到郑和时,他们却都会竖起大拇指——三保太监啊!我知道,咱们华夏史上特别厉害的航海家!厉害得很!】

    -

    郑和站在永乐帝身后, 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光屏。

    他从前只是燕王府中一个不起眼的侍从, 若不是燕王起兵,自己侥幸立功, 恐怕现在连站在朱棣身后、贴身伺候的机会都没有。[1]

    作为太监,郑和很有自知之明, 从不仗着自己在靖难之役中立过功而翘尾巴。

    开玩笑, 这皇城中行走的不是皇亲国戚, 就是朝廷重臣,他郑和算老几?

    本来他都认命了, 就当个伺候人的太监吧,好歹自己还是皇帝身边的太监。

    比起在皇宫里最底层的那些被天天欺负的小太监, 自己的处境已经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他怎么还敢奢求其他?

    没人知道当他看见自己出现在光屏上的时候有多震惊, 他郑和原来也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吗?

    华夏历史上最有名的航海家之一?

    后世的人提起我的时候真的会竖大拇指吗?

    他真的是后世口中特别厉害的航海家吗?

    他可以是吗?

    郑和的目光落在朱棣身上,或许之前的他可以是,但是在看完视频之后他可不可以是,就要看未来自己的表现能不能让陛下满意了。

    后人满意,可不代表陛下就一定会满意。

    -

    【永乐三年,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出海以宣扬国威。据《明史》所载,这支船队足有二万七千八百多名将士,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高十八丈的巨船。】

    光屏之上,六十二艘巨船在海上驰骋,在世人眼中恐怖未知的海洋在这支船队面前好似一只温驯的小兽。

    郑和带着船队一次次靠岸,又一次次起航。

    各个番国的君臣在他面前跪下,恭敬地听着郑和宣读来自大明皇帝的诏令,脸上都是如出一辙的心悦臣服。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郑和船队屡下西洋。永乐年间,郑和一共下了六次西洋。宣德年间,郑和下了一次西洋。如果说朱棣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那郑和便是——不是在海上航行,就是在准备航行,几乎每次都是刚回大明没多久,就又开始准备下一次航行。】

    【他的足迹遍布占城、爪哇、西洋琐里、等三十余国。每到一国,他便会宣读大明皇帝的诏令,向番国君主赐下大明的礼物。】

    柯枝国内。

    郑和带来柯枝国君请求朱棣赐给他的印诰,柯枝国君惊喜地挥着拳头,原地蹦跳了几下便跪服在地,大笑三声:“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于我!”[2]

    【大明之威名远播海外,甚至重现了万国来朝的盛景。】

    巨船靠岸,岸边看热闹的大明百姓伸长了脖子,准备看看这次三保太监又会带回来什么东西。

    待船停稳后,成百上千名番国使臣陆续从船上下来,他

    们的衣着不同,但脸上都是一样的激动。

    出使大明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好得的

    这可是他们跟自己国内的大臣们争得头破血流才好不容易抢到的机会,谁不想来大明朝看看?

    这可是随手就能赐下无数宝物、拥有强大船队的大明啊!

    他们四处张望,眼中全是新鲜和好奇。

    某些不是第一次出使大明的番国使臣面上矜持,心中暗暗嘲笑那些把激动表现在脸上的使臣。

    真是群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不像我,我可都是第二次来大明了呢。

    带着这样的优越感,这些大臣仰着头从他们眼中的“土包子”面前走过,完全忘了自己第一次来大明时是如何心神激荡,几乎将大明当成了人间仙境。

    一箱又一箱献给大明皇帝的礼物被人从船上搬下来。

    有的礼物装在箱子里,有的礼物被人牵在手上。

    一只长脖子的巨兽被人牵着从船上下来。

    围在旁边的大明百姓瞪大了眼,这是何物?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郑和带回来的不只这一只异兽,还有两只他们从未见过的动物,一只似马非马,一只似鹿非鹿。[3]

    有人信誓旦旦地说:“那个脖子长长的异兽一定就是传说中的麒麟!”

    待使臣牵着“麒麟”进入皇宫,大明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在奉天门等待。

    看着传说中的神兽出现在眼前,百官俯首恭贺朱棣:“正是陛下圣明贤德才会有祥瑞降世,此乃大明之幸。”

    朱棣故作淡定,挥挥衣袖让百官平身,嘴上谦虚地说:“祥瑞现世都是太·祖皇帝和各位大臣的功劳……”

    -

    “呵。”朱元璋看着光屏上朱棣强压嘴角,竭力抑制笑容的样子,冷笑一声:“要么别笑,要么就笑出声。”

    朱棣没说话,脚尖在地上跺了几下:不愧是我!祥瑞都出来了!

    另一时空中。

    嬴政打量着“麒麟”:这神兽会不会是在海外仙岛找到的?

    他还在思索,江夏的话就打破了他的幻想。

    【当然,麒麟什么的当然是不存在的啦,其实就是咱们经常在动物园里看见的长颈鹿。】

    朱棣:……上一句话撤回。

    朱棣以为接下来还会听到江夏继续吹他的功绩,可是江夏却转了话头。

    【郑和下西洋固然伟大,但在现在的我们来看,总是难免有些遗憾的。】

    一句话,让郑和的心高高悬起。

    郑和心中一紧:哪里遗憾?

    难道是去的国家不够多?

    还是带回来的稀奇物件不够多?

    -

    【郑和船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是历史课上的知识点,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一幅地图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是一幅局部地图,地图最左是非洲,最右为朝鲜半岛,欧亚大陆占据地图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则是印度洋。

    江夏用不同颜色的虚线标注出郑和七次航行的路线,他到过的地方在地图上由灰色变为蓝色。

    【而每次提到郑和下西洋,我的历史老师总会补上一句——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远航早了近百年。】

    【然后我们全班就会齐齐叹息一声:“明明一直都是我们领先啊……”】

    【明明都是伟大的航海家,他们都有着波澜壮阔的海上征途,为什么郑和的知名度比哥伦布低?为什么两人的航海会带给两个国家完全不同的结果?】

    像是有人在刚才那张局部地图上划拉了一下,原本占据大半个光屏的印度洋突然变小,太平洋成为地图上新的主角。

    而在太平洋的东侧出现了一片广阔的大陆。

    至此,整张世界地图完完整整、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各朝各代人的眼前。

    那片大陆是灰色的,灰色象征的是郑和

    从未到过的地方,也象征着——

    那是一片从未有人探索过的地方。

    -

    嬴政呼吸一窒,他难得有些失态,不由自主地起身走近光屏。

    原来,天下这么大。

    他知道海外或许会有大秦人未曾到达过的地方,但他没想过在大秦以西、隔着一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