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二十二章(2/2)
可惜……
嬴政眸光一暗,依照大秦现在的造船技术,他们的船只怕是还没到这所谓的太平洋的一半就得散架。
造船……
嬴政突然想起来,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墨家的消息了。
这次得见宝船,依着墨家人的性子应该会耐不住手痒,估计过段时间就会冒头。
嬴政看向一旁正在完善郑和宝船图的侍从,心下微定:迟早有一天,大秦能够造出能够远渡的船。
届时,目光所及,皆为大秦。
-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两人航海的目的不同吧。郑和下西洋是奉朱棣之命前去番国宣扬国威,所以他的目的地很明确,就是海外已知的番国,而哥伦布出海是为了开辟一条欧洲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说起来,我以前答历史题,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第一个答的就是指南针的传入。】
【对,咱们华夏的四大发明之一再次促进了西方的发展。】
【既然是开辟,那他就不像郑和那样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或许是他们的上帝保佑,又或者是哥伦布是个超级大欧皇,误打误撞之下,他竟然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也就是美洲大陆。】
一条红色的虚线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
【后面的事咱们都知道了,西方殖民扩张,从殖民地掠夺大量金银……】
【西方飞速发展,慢慢拉近与东方的差距,甚至到了后来赶超东方,把手伸到咱们华夏身上。】
【那么我们做个假设,不考虑任何因素,只是假如,假如郑和比哥伦布更早发现新大陆会怎样?】
所有人的心都随着江夏口中的假设而飘起来。
大明船队飘洋过海来到一片陌生的大陆。
这里的人和他们从前见到过的番国百姓长得很不一样,他们语言不通只能通过手语交流。
【仅代表个人,我认为大明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奴役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古往今来,我们华夏崇尚的就是一个“仁”字。在近代以前,咱们华夏一直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可是我们从未仗着国力强盛欺负其他国家。】
【相反,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开放包容、以和为贵的国家。譬如唐朝繁荣强大,无数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华夏学习,我们没有藏私,倾囊相授。譬如明朝,即使想让这些外邦来朝贡,也是多以赏赐这种和平的方式,总之就是一个Love and Peace。】
【郑和下西洋的几次航行里秉持的也一直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第一次下西洋途中遇见旧港酋长陈祖义,其实就是个横行霸道的海盗,他想抢劫郑和的船队,结果反被郑和收拾了。】
【永乐六年,一个小国国王想劫持郑和船队,郑和又反客为主,率兵把这个小国给破了,把小国国王、王后、大臣全都带回大明,朱棣还宽容地放他们回国。】
【永乐十年,苏门答腊刚刚弑主自立的叛贼恼怒郑和不给他赏赐,怒而发兵,最后的结果还是毫无悬念,郑和再次反杀成功。】
【拥有一支强大的船队,却从不主动发动战争,这样的郑和、这样的大明不会像野蛮贪婪的西方人一样奴役印第安人。】
【也许他会和原住民做些买卖,比如购买美洲有而大明没有的作物种子,像什么土豆呀、玉米呀……】
江夏放了几张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图片。
极爱吃
土豆的江夏多放了几张土豆美食。
一张是一只手提着刚从土里拔·出来的、还带着泥土芬芳的原装土豆的图片,数颗隐藏在根须之下的土豆颗颗饱满。
一张是在炒锅里翻滚的土豆丝……
【假如他提前把这些高产作物带回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大明人能免于饥荒之苦?】
【假如郑和从美洲带回了大量金银,明朝会不会开始重视海上贸易,大明的经济会不会快速发展,往后会不会不再有海禁?】
【大明会不会重视海军建设,能不能让华夏人早点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劳什子的闭关锁国有没有可能不再出现?】
【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就不用再遭受近代史上的耻辱?】
【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讲到这里,我发现我偏题了,拉回来。】
-
偏题?偏什么题?
没偏题,一点都没偏题!再多讲讲啊!
朱棣在心里大喊:什么历史没有假如,我不是在认真听吗!?
假如本如的朱棣的那颗小心脏跟被猫抓了一样,江夏那话透露的信息太多了,问题是她又不说完。
什么叫“把手伸到咱们华夏身上”?
怎么伸的?伸的哪只手?
你倒是把话说清楚啊!
只要你说,我就找机会先把他们手给剁了。
海军建设?
海权?
一些新鲜的词汇让朱棣的脑袋上冒出一个又一个问号。
还有那什么高产作物,光是看那张刚挖出来的土豆照片,朱棣就知道这高产作物的产量肯定超乎他的想象,可是江夏偏偏不说完。
你不说,我自己找。
朱棣转头,发现郑和的脸上满是忐忑。
郑和本以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却没想到原来问题是出在朱棣身上。
如果可以,他当然想登陆美洲,去做那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人。
郑和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
但是问题是自己去哪里都是陛下来决定的,陛下不发话,他想去也去不成。
“郑和。”
郑和从自己的思绪里抽离出来便听朱棣说道——
“朕觉得历史有假如,你觉得呢?”
郑和不可置信地抬眼,见朱棣那副郑重的模样,他高声回道:“有!”
从江夏的话里,他们彻底确定江夏并不知道他们这些古人能看见她的视频。
也就是说,在江夏的时空,在原本的历史上,没有时空视频平台。
既然时空视频平台都是历史的“假如”,那他郑和去实现一个“假如”又有何不可?
他会让假如不再是假如。
-
【朱棣功绩之三——迁都北京。】
【历经数年筹备,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
【北京,是朱棣原来的就藩地北平,地处大明之北,靠近大明边疆。北方的瓦剌、鞑靼从未停止过对大明边境的骚扰,比起原来的京师南京,北京的地理位置就显得很危险。】
【可是朱棣还是毅然选择迁都。】
光屏中,朱高炽正在劝阻朱棣,让他改了迁都的想法。
“没得商量,你老子我非要迁都不可!”
“迁都?说得轻巧,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你知道要征召多少民夫吗?嘴皮子一碰就要迁都……”
见朱棣还是不改主意,朱高炽语气缓和下来:“爹,以前你是藩王,镇守边疆、抵御外敌是应该的,但现在你是皇帝,北平对你来说太危险了,万一哪天被钻了空子,说不准你就睡了一觉,鞑靼就打到家门口了……”
朱棣站起来,快步走到朱高炽道:“什么叫以前是藩王就该镇守边疆、抵御外敌?老子以前没当皇帝的时候就没怕过什么鞑靼,难不成现在当了皇帝就得躲在皇宫里当缩头乌龟不出去,等着别人来保护我?
”
“笑话!老子告诉你,老子迁都就是要打那群鳖孙!他们不自己打过来,老子亲自打过去!”
“要想打进我们大明,先问问咱让不让他们过!”
这只是电视剧中的片段,并不能代表朱棣迁都背后的所有想法。
【不管朱棣为什么迁都,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大明皇帝的居所由远离边疆的南京变为了长城旁的北京。】
【大明的皇帝都未再迁都,以天子之尊亲守国门,直到大明灭亡。】
【后人称之为——天子守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