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 069(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初平王的愿望是当个闲散王爷,多挣点银子,开开心心地吃吃喝喝玩玩,一辈子无忧无虑。

    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事情推着他一步一步往前走,起初只是一件件无伤大雅的小事,但汇聚成了溪流江河,最终形成汪洋大海,不争既是争。

    时至今日,平王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他安闲的生活。

    但也正是这样,他这辈子不可能一直安闲平庸下去。

    他没看错人,平王这人表面和善不争,但骨子里其实是个强势的人,并不容许别人染指自己的东西,也不愿意交出所有,将自己的身家性命、荣辱富贵都交由他人掌控。

    他不争,他不想斗,但只要他还有一身傲骨,只要他还想护着手底下的人,那他就不可能往后无限制的退让,他最后还是得争。

    时至今日,见证了平王近几年一点一点的改变,公孙夏心里最重的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徐云川没有那么深的感悟,他选平王,只是性情和理想与平王最相投罢了。平王争

    是最好,即便不争,他也愿意交这么一个朋友。

    “公孙可安心了。”徐云川知道老友的心结,笑道。

    公孙夏大乐,让人准备一桌酒席,然后笑道:“我先写奏折,一会儿,咱们俩不醉不归,今日连州守住了,过阵子你也要离开高州了,这可都是高兴的事,一定要庆祝一番。”

    徐云川点头答应。

    ***

    三日后,赵世昌和刘子岳的人马才抵达封州。

    黄思严亲自出城迎接:“殿下,赵将军!”

    刘子岳抬手:“你辛苦了,走,咱们进城再说。”

    果然,战争历练人,几日不见,黄思严身上多了一股煞气,锐气,像一柄开过封的剑一样,绽放出他的光芒!

    一行人进城,黄思严先向刘子岳汇报了战况。

    城内一千名守军,俘虏六百余人,诛杀三百余人,其中包括了留守封州的闵副将。魏达残部,一百多人被杀,余下六百多人投降,主帅魏达被俘。

    他们这边共牺牲了一百六十七名将士。

    这还是攻城用了奇计,俘虏魏达时遇上的是力有不逮的残军的缘故,否则牺牲会更大,若是强攻,三千人损失大半都是很正常的事。

    一百多人就是一百多个鲜活的生命,涉及一百多个家庭,刘子岳心情有些沉重。

    倒是赵世昌见惯了战争的残酷,安慰道:“黄统领您已经做得很好了,凡是战争难免有牺牲,包括我们自己,上阵杀敌时,也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刘子岳只说:“赵将军所言有理,我们如今能做的只有好好安葬牺牲的这一百多名将士,安葬标准和抚恤标准都按连州牺牲的将士来。明日将他们装上棺材,送回连州,此事交由于大人来安排。”

    一是因为这些人大多都是南越人,家在南越,落叶归根,死了也该回到生养他们的故乡。二是于子林有过处理此事的经验,再交由他来处理,轻车熟路,最合适不过。

    黄思严点头,又说:“殿下,赵将军,既然你们来了,那明日小的便率军去攻打袁州,争取尽快将袁州拿下。”

    刘子岳轻轻摇头:“此事不急,咱们慢慢商议,当务之急,是你写一封奏折送到京城。”

    “报喜吗?”黄思严除了这个想不到其他。

    刘子岳笑着将他和于子林商议出来的办法告知黄思严:“……你写信,一要报喜,语气得意点,表现出打了胜仗,有些小人得志的模样,并将牺牲的将士数目翻一倍报上去。”

    “殿下,这是为何?”黄思严有些不解。

    刘子岳说:“咱们牺牲了一千多人就大败魏达,奸敌一万余名,俘虏一千多人,轻轻松松拿下封州,这个战绩送到京城太过惊人了,我一是担心朝廷不会相信这事,二是怕你风头太盛,招来忌惮,反而不妙。”

    黄思严嘟囔:“哪里轻轻松松,咱们战前部署多久,连殿下您都亲自做饵,还牺牲了那么多的兄弟。”

    赵世昌到底是为官

    多年,更明白上面人的心思,叹道:“黄统领,您说的这些在上面人眼里都不算什么,还是殿下思虑得周详,依臣看,不若将阵亡人数再翻一倍,即便是以牺牲四千余人的代价拿下连州,生擒魏达,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大胜仗了。而且,牺牲这么多人,问朝廷要抚恤金也能要到更多,让殿下少贴些银子。”

    估计朝廷能每人发放十贯钱的抚恤金就不错了,就这样,平王也还得自己掏一部分钱。

    黄思严一听能为他家殿下省银子,顿时什么都不计较了,嘿嘿一笑说:“赵将军,要不报五千的阵亡,不,六千怎么样?”

    赵世昌傻眼,怎么每次一提到银钱,这黄统领都比他心还黑啊。

    最后还是刘子岳拍了板:“总共翻四倍已经够了,黄统领,你不能太冒尖,但也不能一点风头都不出。让朝廷看到你的一些军事才能,以后才会重用你,不要老盯着那点银钱。”

    这样搞得他都要怀疑以前是不是在银钱一事上苛待过黄思严了。但刘子岳想来想去,也没有啊,估计还是黄思严出过海,知道海上贸易这种事虽说确实挣钱,但风险也大,海盗、海难、黑吃黑什么都可能发生,一不小心满船的人都要丢掉小命。知道赚钱不容易,因此更珍惜银钱。

    黄思严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的听殿下的。”

    刘子岳轻轻摇头:“黄统领,如今你是一军统帅,不可再称小的,以后在我面前,跟赵将军他们一样。”

    “那小……臣知道了。”黄思严乐呵呵地说,“臣这就写信,殿下您一会儿帮臣过目一下。”

    刘子岳点头答应,黄思严这封信很关键,是决定徐云川能不能担任封州知府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自然要看一遍再放心。

    等黄思严写完信,让人快马加鞭送入京城后,大家才商讨起来攻打袁州和并州的事。

    黄思严说:“殿下,臣已经摸清楚了,袁州和并州派了大量的兵力来协助魏达攻打连州,现在两城大概都只有一千五百名驻军。臣有信心能拿下他们。”

    刘子岳颔首:“我相信你能拿下这两州,但现在咱们又不赶时间,若能想个完全之策,尽量减少我军的牺牲方为上策。”

    赵世昌也尝到了计谋带来的好处,无论是守住连州,还是攻打下封州,因为用了妙计,他们的损失都小了许多,不然硬拼,即便打胜了也是惨胜。

    “殿下此言有理。封州与袁州、并州相距数百里,他们这些人都是野路子出身,人数又少,恐怕还不懂情报的重要性,咱们先派斥候去打探一下,看看他们知不知道封州收复的消息,若是不知,咱们可利用此事做文章。”说道这里,赵世昌笑看向黄思严,“黄统领不是抓了不少俘虏吗?这里面兴许有用得着的。”

    黄思严点头:“有,有几个队长是从袁州和并州来的,咱们可劝降了他们,让他们带咱们入城。”

    这些人很多都是软骨头,贪生怕死,要利用他们并不难。

    赵世昌脸上笑出了皱纹:“黄统领跟

    属下想到一块儿去了,咱们一会儿去见见这些人。”

    刘子岳看他们俩越谈越起劲儿,干脆由他们去。有赵世昌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将指点黄思严是好事,若能以极小的代价,收复这两州是好事。

    他得考虑考虑,等这两州收回来后,要不要安插自己的人。

    可惜了,于子林不在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要不将冉文清先叫过来。封州虽是收复了,可城里现在乱糟糟的,就赵世昌和黄思严,让他们打仗还行,让他们在书房里坐一天,处理各种杂务,肯定不行。

    刘子岳当即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回兴泰,把冉文清叫过来。

    ***

    京城,自从晋王那边战事逐渐顺利后,延平帝脸上的皱纹都少了一些,笑容也重新回到了他脸上。

    更好的消息是,封州传来捷报,封州收复,生擒了魏达。

    延平帝高兴不已,在朝廷上就连说了三个好字:“黄爱卿用兵如神,实乃我大景之福。”

    一个草莽出身的家伙,不过就打赢了一场仗而已,不少武将心里酸溜溜的。

    但这时候没谁会去触延平帝的霉头。大臣们都喜气洋洋地向延平帝道喜。

    延平帝很高兴,皇帝心情一好,大手笔地赏赐黄思严黄金百两,锦缎百匹,又给他升了一级官,从三品参将,统领南越和封州、并州、袁州的军务,扩兵一万。

    经此一事,延平帝也意识到南越乃至以北的偏远地区,兵力还是太弱了,两万多名兵员不够,还得增兵。

    银钱的赏赐不算什么,最让人眼馋的是后三州的军务。

    太子、燕王、楚王几方人马心里都有些不痛快,但晋王现在正在势头上,这个黄思严也以少胜多,立了大功,这时候站出来反对,只会惹父皇不高兴。

    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哪怕是不高兴,也没人吭声。

    “陛下圣明!”倒是傅康年他们很高兴,站出来道。

    延平帝摆摆手,脸上有些惋惜:“黄爱卿和连州知府于子林的奏折中都提到,封州知府储雷遭红莲教杀害,追封其为从三品少府监,谥号文忠。”

    大臣们连忙表达了一番惋惜。

    延平帝对储雷并没有多少印象,追封完后就又说起来另外一件事:“如今封州知府一职空缺,黄爱卿和于子林都上奏,推荐贺州司马曹正卿担任封州知府,诸位爱卿可怎么看?”

    太子的脸一下子拉了下去,楚王的脸色也不好看。

    曹正卿原是晋王府的主薄,晋王的亲信,年初闹出事来,秦贤等人都被发配了去边疆,这个曹正卿倒好,还不到一年,就想从九品官一下子跳跃到四品,就是兔子也没他窜得这么快啊。

    于子林和黄思严果然投效了晋王,这不一拿下封州就急不可耐地给晋王扩张地盘,安插晋王的人。

    这次说什么他们都不能忍了,否则封州的政务军务都要落入晋王的人手中。

    不过这事太子不方便站出来反对,他给国

    子监司业常为民使了一记眼色。

    常为民站出来道:“陛下,这位曹正卿曹大人,乃是九品司马,一跃而成四品知府,举朝上下都没这个先例啊,这不合规矩。”

    可规矩什么时候是来约束皇帝的了?

    延平帝早忘了曹正卿是哪号人物,也不记得曹正卿曾做过的事,淡淡地问:“就这个?”

    秘书少监俞开诚道:“陛下,这位曹正卿以前好像是晋王府上的主薄。晋王常年征战,晋王府由他理事,他却擅作主张,与民争利,强买强卖,败坏晋王府名声,还造成秦贤晋王府的争端,甚至将楚王殿下也牵扯了进来,如此品行不端之人,怎可重用,将一州百姓交给他?”

    这话说得那叫一个大义凛然,而且还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连本来想给曹正卿说话的傅康年都有些犹豫了。

    皇帝的脸色也不大好看,他想起曹正卿是何人了。

    陈怀义看着这一幕,思量了片刻,于子林不会无缘无故举荐曹正卿,而且就曹正卿过往的经历,还有现在的品阶,也不是接任封州知府的最好人选。

    于子林和黄思严这么做必定别有目的。

    只是私人信件往来,速度比不上朝廷的急报,没法与他通气。

    陈怀义略一思索后,便在众臣惊愕的目光中站了出来:“陛下,臣倒是认为,曹正卿很合适,他在南越呆了快一年,应当了解当地的情况,封州与连州相邻,两地风俗习惯都相差不大。如今封州初定,需派了解情况的官员比较合适。至于曹司马身上的污点,当初也是红莲教逼得太急,晋王那边军需不足,他也是为了晋王殿下,为了大景的江山社稷,才做出此事,情有可原,况且他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微臣认为,如今当从大局出发,先稳定封州比较重要,不必拘泥这些小节。”

    有了他打头,傅康年等人也立马纷纷附和。

    眼见皇帝有些意动,太子的脸都快气黑了。

    楚王垂下头,表情不明,燕王紧紧攥紧了宽袖下的手。

    晋王的势力膨胀得太快了,等他回京,他们这些兄弟还有哪个能与其相争?

    就在众皇子各怀心思时,太监从外面送了一封信进来:“陛下,公孙大人从高州送来的信。”

    旁的地方官员肯定是没这待遇,但谁不知道陛下其实一直暗戳戳地在等着公孙大人服软回京啊。

    延平帝果然高兴地说道:“呈上来。”

    看完信后他有些失望,气哼哼地说:“没想到公孙夏也掺和了一脚,他举荐徐云川担任封州知府。”

    太子和燕王等人听到徐云川的名字皆是眼睛一亮。

    徐云川好啊,他跟晋王不对付,公孙夏还举荐他,说明南越也没完全落入晋王手中嘛。那他们当然要扶持能对抗晋王的人马了。

    常为民立即跪下道:“陛下,徐云川此人,在地方为官十几年,经验丰富,远不是曹正卿能比得上的。况且,徐云川已经去了南越三年,若要论熟悉南越的情况,他也甩曹正卿几条街。他是比曹正卿更合适的人选,为让封州早日稳定下来,百姓恢复生活,微臣认为,让徐云川担此重任,再合适不过。”

    “是啊,陛下,徐云川为官多年,官声很好,爱民如子,封州百姓遭此大难,正需要一位得力的父母官。”吏部左侍郎陆跃明极力夸赞徐云川过去的从政业绩。

    陈怀义听了,垂下的眸子中闪过一模嘲讽,当初徐云川在大殿之上为江南无辜受害的百姓伸冤时,这些人怎么不记得他爱民如子了?

    不过现在陈怀义倒是清楚了于子林他们的真实目的。

    他配合着开了两句口争辩,坚持推荐曹正卿。

    但他这些理由都被人一一驳回,因为曹正卿在地方上的经验也好,还是论名声,都不及徐云川。

    再加上太子和燕王一派人马极力推荐,就连楚王这个跟徐云川有过节的人都没站出来反对这事,最后朝廷上的形势一面倒。

    延平帝也被说服了,大笔一挥,任命徐云川担任封州知府。

    太子和燕王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总算是没让晋王如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