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 章 107(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殿下!”曹正卿看到晋王,眼泪就扑簌簌地滚了下来。

    晋王也很意外,连忙起身扶起他:“曹长史,你怎么弄成了这副样子?”

    先是东躲西藏,后来又在海上晕了半个多月的船,曹正卿已经瘦得形销骨立,两只眼窝深陷,松弛的面皮扣在脸上,堆积成一层褶皱,看起来颇有些吓人。

    要不是晋王对他极为熟悉,只怕都认不出他来。

    曹正卿眼泪一个劲儿地流:“殿下,此事说来话长。”

    晋王将他扶他椅子上:“长史先坐下喝杯茶再慢慢说,不着急。”

    曹正卿坐下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咬牙切齿地说:“殿下,您被骗了,南越那地方不对劲儿!”

    晋王这两年忙着斗太子,斗钱家斗皇后,对南越的关注并不多,毕竟那等偏远之地,并不要紧,更何况,南越还有一些掌握在他手中。

    但看曹正卿如今这副样子,晋王大感意外:“长史,发生了何事?”

    曹正卿语出惊人:“殿下,臣怀疑平王……太子根本就没在海上出事,咱们都被他给骗了!”

    “此话怎讲,长史可有证据?”晋王微微前倾,死死盯着他。老七出事有礼部的官员和随船的侍卫作证,这事应做不得假才是。

    曹正卿摇摇头说:“臣没有实际的证据,但臣在南越发现了一些反常。殿下可知南越的物价?一斤大米,只需六文钱。”

    “这么便宜,不是说物价大幅度上涨了吗?”晋王这等尊贵人,自是不知米价几何,但这两年物价上涨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曹正卿竖起了三根手指头道:“微臣进城在街上问过了,松州米价十七文一斤,是南越的近三倍。”

    即便各地的物价有所差异,可都不是灾区、战乱地区,不至于差这么多才是。

    “怎会差这么多?若是从南越买粮再买到江南,岂不是稳赚不赔?”晋王当即想到了这点。他有意培养自己的势力,首要筹备的就是粮食,若能低价从南越购得粮食非常划算。

    曹正卿苦笑:“殿下,南越现在流通的都是旧铜钱,与新铜钱的兑换比例为二比一。”

    这样一算,若换成新铜钱,加上来往的运费等,价格也不会差太远。

    “怎么还在使用旧铜钱?”晋王大感意外。

    曹正卿无奈地说:“是啊,即便是南越偏远,可新铜钱已推行两年之久,不可能还没波及到南越,但就这么巧,南越没人使用新铜钱。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刘记商行拒收新铜钱,而且还公开以二比一的比例兑换新旧铜钱,帮助来往商旅兑换铜钱,进行买卖。”

    “这事不光是在广州、高州等沿海行商颇多的城池,在贺州也一样。殿下,单是一个刘记商行,绝不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其背后肯定还有人。而能整合南越数州的人,只怕非那位失踪的太子莫属!”

    州与州之间都是平级,大家都是知府,彼此之间可不会买账,上头必须还有一个人,

    一个比他们都高的人才行。()

    ??艙摫???`??鉟???

    ?红叶似火提醒您《流放后我被迫登基了》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可最近这几次,若非陈怀义出谋划策,他只怕还关在牢房中!

    晋王不愿意相信自己的万般谋划,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他坐回椅子上,紧抿着唇问:“还有其他的吗?”

    曹正卿点头:“还有,殿下,臣发现一直有人在盯着臣,自臣去南越便开始,一盯便是好几年。臣这等发配之人,官微言轻,除了南越的地方势力,谁会盯着臣呢?”

    晋王颔首,确实,官员也不会煞费苦心派人盯着曹正卿,怕是只有他那个好弟弟了。

    曹正卿深吸了一口气,又从袖中取出一卷册子递给晋王:“殿下,这是去年冬到今年,微臣在茶楼酒肆,各处道听途说打探到的消息,真实性有待考证,请殿下过目。”

    晋王翻开,这里面记载的信息极为散乱,但包罗万象,有谁家在广州做买卖赚了钱的,有哪个邻居举家搬去了广州,给刘记做事,已经买了好几亩地,还有谁去盐场干活,夸里面待遇好的,亲戚都找对方,想跟着去……

    这些虽琐碎,但却透露着南越百姓的生活相对比较富足安详。

    大景这十年,各种天灾人祸不断,南越也是大景的一部分,不可能独善其身。旁的不提,就是苛捐杂税都够他们喝一壶的了,但曹正卿所记载的却完全不是这样,虽算不得世外桃源,但也是难得的安宁之地了。

    “贺州是什么样子的?”晋王问道。

    曹正卿这个很熟悉,如实道:“回殿下,自臣去的这几年,贺州变化不大,但人口稳步增加,官府鼓励百姓垦荒种田,颇有些成效。还有,官府招募过两次兵员,而且入伍之后,后来似乎就没这些人的消息了。”

    这消息并没有太大的用。

    曹正卿在偏远的贺州,并没有在南越的中心广州以及临近地区,又被人盯着,所知实在是有限。

    但晋王心里既已有了怀疑,自有办法求证,他微笑着对曹正卿说:“曹长史辛苦了,先去更衣用膳休息,想起什么,咱们明日再谈。”

    “是,殿下。”曹正卿退了下去。

    晋王叫来侍从,让其去松州城里打听,凡是去过南越的商旅,或是与刘记有过交易的商人都叫到府中,他要一个一个的问话。

    下午,就有商旅陆续被带到了府中。

    晋王端坐于堂前,让人将这些商旅一个一个叫进来问话。

    问的都是他们在南越的见闻,做买卖的情况等等,问到晋王感兴趣的地方,他还会再三追问,若是答得令他满意,走的时候还会让人给一两银子的赏银。

    越是打听,晋王越是心惊。

    这些人心目中的南越物产丰富,纪法严明,商业环境良好,百姓安居乐业,广州城内的百姓较之松州的普通居民过得也不差。

    而刘记更是一个庞然大物,成为整个南越的商业标杆和旗帜,其经济生活影响着南越的方方面面,是南越最大

    ()    的糖商、盐商、布商、瓷商、纸商和粮商。

    可问刘记的出处却没人讲得清楚,再问刘记的东家刘七公子,那么多人,见过的却没几个。

    只有一个十来年前就开始在南越和江南之间经商的小商人有些印象:“刘七公子,小人大概是八年前见过,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白面少年郎,很是俊俏,引得不少姑娘都看他。他豁达随性,最喜去广安楼吃饭,然后到斜对面的茶楼吃茶听戏,有时候一坐就是半天,当时不少人见过刘七公子。”

    “后来,大概过了两三年还是多久,具体时间小人也记不清了,反正随着刘记的规模越来越大后,刘七公子也不怎么露面了,就连他最喜爱的广安楼都不去了,弄得广安楼的大厨还抱怨了好久,怀疑是自己做的菜不合客人的胃口,因此刘七公子都不去了。”

    晋王在心里理了一下这个时间线。

    七八年前,那时候老七去南越还没几年,根基应不稳。四五年前,那不正是老七担任了南越水师统领一职的时候?

    可真巧啊!

    “那最近几年可有人见过刘七公子?”晋王伸手,侍从立即递了一锭银子过来,他捏在手中把玩,“答好了,就是你的,不要撒谎。”

    小商人咽了咽口水,用力点头:“小人不曾见过,但听说刘七公子偶尔有露面。”

    “那有人近距离见过他吗?”晋王又问。

    小商人摇头:“不知道,小人认识的都不曾见过,现在刘记对外主事的都是池管事,广州的商人们有什么事也全是找池管事。”

    晋王点头:“如果现在有人拿一张画给你,你能认出刘七公子吗?”

    时间过去那么久了,小商人不敢保证:“这,小人也记不大清楚了,况且,都过了这么多年,刘七公子的面貌应有所变化。”

    晋王信守承诺,将银子丢给了他:“下去吧。”

    又吩咐侍卫在外面筛选一下,见过刘七公子的带进来,没有的让他们回去。

    曹正卿不知来了多久,等侍卫退下后,他上前行礼问道:“殿下是怀疑,刘记商行的东家刘七公子就是太子?”

    “即便不是他,那也跟他有莫大的关系。”晋王肯定地说。

    现在前太子已死,楚王没那个城府和本事,况且楚王也已经倒下了。至于庸郡王兄弟,也不可能,庸郡王当时也被关了快一年,南越真是他的地盘,早乱套了。

    排除之后,除了趁着黄思严带兵北上,执掌了南越兵权的老七,还能有谁呢?

    晋王冷冷一笑:“不料我们兄弟都看走了眼啊,老七竟是我们几个中藏得最深的。”

    其实南越那么大,时日一长,也有端倪流出。只是离得太远,兼之他们几个哥哥斗得正厉害,大家都忽视了南越,给了老七做大的机会,甚至这些机会都是他们送到老七面前的。

    晋王气得一拍桌子:“前太子那个蠢货,还有庸郡王,钱皇后,一个个若是知道自己不遗余力喂出这么一头狼,只怕是要气死。”

    他们现在倒是死的死,倒的倒,给他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本来他只要在江南站稳脚跟,拖着不回去,等父皇身体不行了再直接进京就行了,一切水到渠成。可如今又多出了老七这只拦路虎。

    叫他如何不恨!

    当时他们为了对抗他,刻意提拔老七,非要将南越的军务交给老七他就不同意的。

    当初万泽民在南越栽了跟头他就应该警醒,继续派人南下,趁着老七还没在南越发展壮大,将其架空,掌握南越兵权的,否则也不至于今日如此被动。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殿下莫气,既然太子装不在,那也正好,南越水师不可一日无统领,殿下何不上奏,请陛下指派人去接手南越水师呢?”曹正卿道。

    晋王抬头笑看着他:“曹长史,你脑子反应够快啊,这么快就想到了这个办法。没错,老七失踪了也有失踪的好处。”

    他立马给傅康年写了一封信,让其去办这件事,并且要防着陈怀义。

    现在陈怀义在他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大打折扣。

    除了这个,晋王还指示傅康年向朝堂上奏,从南越划拨粮食救急,给刘记出一道难题。

    至于老七,既然已经失踪一年,那就该永远失踪才对。

    晋王当天晚上召集了亲信,让其安排功夫好的人潜入南越刺杀太子。

    只有死人才不会有任何的威胁性。

    ***

    傅康年接到这封秘信极为震惊。

    太子竟然没死,刘记很可能就是太子的产业。这么多年,于子林竟半分都未与他们透露,那他们师徒二人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傅康年难以置信。

    当初是他招揽的陈怀义。

    这几年,陈怀义帮了他们不少忙,做了不少事,又怎么会包藏祸心呢?

    况且,太子去南越那年,陈怀义就回京城了,两人顶多打过一个照面,根本就不了解,双方之间没了解的时间和机会。

    太子当时式微,朝中没任何人看好他,陈怀义又怎么会放着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殿下不跟,非要对太子死心塌地?

    傅康年不愿相信陈怀义是太子的人,南越的人。

    可殿下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于子林的嫌疑太大了。莫非是于子林背叛了陈怀义这个师傅?

    也不是不可能,政见不合,亲兄弟亲父子都能反目,更何况师徒!

    若如此,陈怀义只怕也被蒙蔽在鼓里。

    感情上,傅康年相信陈怀义。

    但他为官三十载,深得晋王信任,不可能感情用事。

    紧紧握住这封信,傅康年叫来管家:“你悄悄派几个信得过的,去盯着陈大人以及其府上的动静,凡是与其过往甚密又或者是比较特别的人,都仔细给我查一遍。”

    管家诧异地看着他:“老爷,您是怀疑陈大人?”

    陈怀义现在可是傅家的常客,傅康年的好友。

    傅康年心情急躁,不悦地瞪了他一眼:“让你去你就去,问那么多做什么?这事记住了,给我保密。”

    “是,老爷。”管家连忙退下。

    傅康年深吸了一口,拿着信又看了一遍。

    殿下交代他的这两桩事可不能出差池。

    但现在陈怀义的身份可疑,那就不能用陈怀义知道的人,只能动用其他的暗棋了。

    傅康年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分别有了合适的人选。他写了两封简短的信,让人秘密送了出去,只待下次大朝会就将这两件事给落实了。

    ***

    三日后,大朝会。

    户部一郎中站出来道:“陛下,微臣有一事启奏,襄州战乱,粮食紧缺,微臣听闻南越近几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而且南越多地,夏日漫长,气温很高,水稻可种植两季,收成较江南更多,因此微臣认为,可从南越调粮,以解缺粮之困。”

    陈怀义掀起眼皮,微微侧头看了对方一眼,心里打了个突。

    这人瞧着有些眼熟,他不禁多看了两眼。

    这不就是上次参奏钱家的人吗?

    这回又冒出来了,只怕是晋王的人。

    晋王不在京中,他的行为很可能是傅康年授意的。

    傅康年想要做什么?怎么会突然将矛盾对准了南越?而且还完全没有与他商量过。

    这一两年,晋王和傅康年对他极为信任,很多事都会与他商量,这等事,没道理都不知会他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