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若初见(2/2)
诗品就庸俗起来。
满诗都是天下太平,野无遗贤之意。
所谓诗咏志也。看王生之诗,就知道王瑞芳的仕途之心,有多麽热切。
这种挑不出毛病丶四平八稳丶中规中矩的应制体诗,两人都不想评价,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周博士等人又期待的看向朱寅,却见朱寅顶着一对小小的角髻,小大人般的施礼道:
「学生献丑,《赋得国子监》。」
他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古槐树,再次用舞台朗诵的表演腔调,也就是别人误以为的洛下书生咏吟诵道:
南监古槐树,遥为吴时栽。
辟雍对晋月,泮宫望梁台。
穆穆彝伦下,曾是玉络来。
同绕珍珠水,不见六朝哀。
此诗一出,雯时间整个课堂一片寂静。王瑞芳的眸子,慢慢变成一片灰色。
「好!」周博士忍不住击掌,目中满是激赏之色,「十岁稚子,能发此苍音之语,诚神童也!」
李助教也不禁赞叹道:「怀古之叹,叹今之伤,忧思婉转,沉郁清白,馀韵悠长,有正始之风啊。稚虎,难为你了。『
「难怪周博士说你有魏晋风度,诚如是也。」
除了两位老师,很多有水平的监生,也不禁点头称是,更不敢孩视朱寅了。
朱寅这首诗,他们不是完全写不出来,可是朱寅只有十岁啊。
还是临场发挥,立时而就。
这首诗好在哪里?好就好在一个忧字。将南雍的时空变幻,历史兴衰,说的忧思沉郁,借古讽今,又全无怨气。
诗句婉转曲怀,却又不故作隐晦艰深,而是恰到好处。也就是李助教评点的「沉郁清白」。
相比歌颂太平盛世的王生,朱生的诗格,明显高了一个档次。
优劣立判,高下立见。
就是王瑞芳自己,也忍不住两拳紧握。
他输了!
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朱寅的这首比自己的好。但他不觉得朱寅比自己强,
只是立意取巧而已。
可恶啊。
朱寅听到众人的赞扬,环环作揖行礼,波澜不惊的说道:
「两位师长,诸位砚兄,实在是谬赞了。朱寅愧不敢当!再则,诗词终究是小道,何足挂齿?我辈到底还是科举制艺为先。这八股正途,科举制艺,才是我来南雍之志。」
一番话,说的四平八稳,面面俱到。
众人闻言,不禁相视而笑这哪里是十岁稚子?那也太早慧了,分明是科场油子。
周博士四顾笑道:「老夫说什麽来着?这还不是神童麽?稚虎才思敏捷,冰雪聪明。诗写的好,八股制艺也差不到哪里去。」
众人闻言都是点头,一时间忘记了王瑞芳的诗。
他们甚至忘了,两位师长都没有点评王瑞芳的诗。
王瑞芳不甘之下,又对董释使了个眼色。
董释想了想,忽然鬼使神差的说道:
「朱师弟此诗,好是好的。以师弟年纪,的确难得。可是朱师弟对朝廷对皇上心怀牢骚,终究不妥啊。」
他没有说心怀怨望,却说「心怀牢骚」,也算是刻毒了。
周博士咳嗽一声,肃然道:「什麽心怀牢骚?满嘴胡言乱语,荒谬!」
「是!」董释脸色涨得通红,只能汕汕退下。
周博士这才对朱寅点点头,「老夫主治《春秋》,制艺上的事情,你也可来博士厅寻我。」
朱寅道:「是!」
周博士又对李助教道:「伯康兄,朱生聪慧,但终究是小儿,还望伯康兄多费心啊。」
李助教笑道:「玉稷兄,朱生可是我的学生,此话何须你叮嘱?不过,他若是跳级,我也教不了他几个月。」
等到两个师长一起离开,众人顿时七嘴八舌。
「稚虎师弟,真有你的,你刚入南雍,就受到助教和博士看重啊。」
「稚虎是神童,哪个师长不喜欢?得良才美质而教之,师者之大乐也。」
「稚虎师弟,你诗才丶书法皆有神童之姿,经书制艺定然不差,若是四年后中举,那就是十四岁的举人了。」
「为何是四年后?明年就一定不可麽?」
「明年?你还真敢想。杨文忠公十二岁中举,已是国朝第一人了。稚虎虽是神童,可也比不上杨文忠公吧?」
更有人主动介绍道:
「稚虎,我名商阳——」
「稚虎师弟,我叫何必.」
「吾乃韩尚—」
朱寅少不得一一寒暄,认识这些新同窗,一边暗暗察言观色,琢磨对方的性格,判断可交不可交。
很快,就和大家混熟了。
王瑞芳丶董释等数人,平时仗着出身和才情,看不起这些家世普通的同窗。
如今朱寅一来,居然顿时被冷落。
隐隐有孤立之势了。
王瑞芳丶董释冷眼旁观,完全没有凑热闹的意思,反而冷笑不已。
很快,就到了午食时分。
众人一起散学,三三两两的去掌厅用餐进食。
掌厅是国子监最不重要的一个厅。虽然带个厅字,但不属于四厅之一。
掌厅的主官掌使,连最小的从九品官员都不是,只是一等吏。
掌厅掌管饮食丶酒宴丶厄厨等事。在朱寅看来,类似后世的大学食堂。
此时是饭点,一千多在监生全部往掌厅而去,一时间儒冠如云,看着好不壮观。
朱寅和莫韶丶商阳丶何必丶韩尚等人一起过桥,走过了射圃丶菜圃,这才看见一片占地很大的厅堂。
厅堂之上,一根根烟囱仍然炊烟袅袅。
一股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
去掌厅吃饭,是不需要带碗筷餐具的。里面杯碗盘碟,样样俱全。
有官职在身的博土丶助教丶学正丶学录等人,一般不会来掌厅用餐。他们是官员,自然去用酒宴。
众人一起汇集到掌厅的广场前,没有立刻进入一扇扇大门。
只有掌使安排进入,大家才会很有秩序的鱼贯而入。
掌厅有很多餐厅,但很多餐厅都封闭了,正常使用的餐厅只有十几间。
朱寅进了崇志堂的餐厅,看见大厅之中,都是一个个低矮的案几,没有椅子。
朱寅一愣,随即就明白了。
原来,国子监食堂是分餐制。不但是分餐制,还是古礼正坐(跪坐)。
没错,国子监和孔庙,是如今礼仪最传统的地方。很多方面,还刻意保留了古礼,和外面有些不同。
某些时候,掌厅是要准备大筵的。每年春秋的祭祀饮食,也是掌厅准备莫韶说道:「稚虎,掌厅的规矩大。等下饭食上来之后,不要立刻用,还有礼仪的—」
两人各自找了一个案几,正襟危坐。
很多人都是跪坐。
莫韶笑道:「很多人就是不喜欢跪坐,就不愿意来掌厅用餐,嫌弃掌厅规矩大。但习惯了也就那样。」
朱寅却是坐的笔直,多少让莫韶等人有点赞赏。
他们不知道的是,朱寅练习书法时,就是跪坐。
很快,大厅的两廊之中,一队奴婢端着木鼎,鱼贯而出。
他们是国子监的官奴,美其名曰「膳夫」,很多是罪人后裔,世代奴婢,也有犯人犯官的家属。
用这些官奴伺候,儒生们就像去酒楼吃饭的客人。
一个个木鼎食盒放在案上,打开一看,今天的菜色是一尾鲤鱼丶一碟青菜丶
一碟豆腐,一小碟咸菜。
菜色十分简单,但做的也精致。
主食是精米饭五两。
没有酒。
所有人都正襟危坐,没有立刻动筷子。
饿了的人哪怕咽着口水,也不看面前的饭菜。
等了足足半刻钟,忽然「咚」的一声,掌厅的钟声响了。
钟声一响,所有人微微鞠躬俯首,然后才拿起筷子,慢条斯理的吃起来。
朱寅吃了一块鱼,说不上多好吃,饭也有点硬,青菜和豆腐倒是很对胃口。
但考虑到还在长身体,朱寅也不能挑剔,把饭菜都吃了。
没错,按照国子监的规矩,饭菜应该吃完,最好不要浪费。
一顿饭吃完,很多人腿脚都麻了。
用完了午饭,膳夫们又端上清水,伺候儒生们漱口,净手。
朱寅等人吃完了午饭,离开掌厅回到课堂,仅仅休息了一刻钟,午课的钟声就响了。
得,继续背书!
朱寅将《诗经》重新背了一遍,又重背了《孟子》,就到了申时三刻。
散学的时间到了。
朱寅顿时一阵轻松。
古代放学就是早啊,这才三点多。
众人纷纷将每日必写的两百字功课,放在自己的桌案上,让老师过目。
两百字写的都是四书五经中的篇章。
等到过关,就可以离开课堂了。
朱寅的字上午就写好了,还得到赞赏,当然早就过关。
朱寅离开国子监,带着康熙兄弟来到大门口,却见一个女孩子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一看就是来接自己的。
正是宁采薇。
「唉,生怕你被人拐走,所以就来接你放学了。当家长的真不容易啊。」
宁采薇巧笑嫣然,梨涡浅显,在秋天的阳光下,满身都是烂漫之气。
朱寅面对阳光,微微眯着眼晴,看着眼前的宁采薇,恍若初见-··
PS:今天就到这里啦,蟹蟹订阅和月票!晚安,眼晴都花了吖,两首诗就花了我大半个小时,难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