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纷繁复杂,悃愊无华(2/2)
只听马自强顿了一下,而后继续说道:「非但辅臣,臣以为,臣等六部丶三院两寺,各部司堂官,同样位高权重。在任期间也当受此一限,禁绝子侄参考!」
这话一说,一众言官纷纷击节称赞,心中仰服不已。
只有各部堂官眼皮一跳,面色扭捏不自在。
马自强将众人神情收入眼底,忍不住冷哼一声。
各部堂官这个范围就大了,六部尚书丶侍郎,各寺的卿,翰林院丶都察院两院的掌事丶乃至一众巡抚丶府尹有一个算一个。
他这话就是赤裸裸地明着支持,暗里反对。
开玩笑。
他大儿子马怡丶小儿子马慥,也就这两届就要开始考进士了。
他马自强这时候距离阁臣也就临门一脚,万一到时候坑了儿子怎麽办?
退一步说,王崇古好歹还是自家党朋,两个儿子也要会试,他作为叔伯哪好意思拖后腿——但凡言官说个只有首辅禁考他都还犹豫一下。
众人神色各异之际。
刑部尚书王之诰突然出声:「如今只是论辅臣的子嗣,大宗伯不要胡乱扩大范围嘛。」
「这禁绝范围一大,实施起来有悖人情不说,也不现实。」
「大宗伯若是想藉此反对,不妨明着反对,也显得坦荡,要知道,陛下最不喜言之无物之人了。」
皇帝的回旋镖来了。
众人神色古怪。
听了这话,朱翊钧不由轻咳一声,将众人视线引了回来。
他摆了摆手,让马自强先回班列。
转而又看向今日领班的高仪:「先生,您是右揆,对此怎麽看?」
廷议嘛,该说话的人,自然得一一表态。
众人纷纷朝高仪看去。
高仪连忙出列:「陛下,臣是辅臣,此事理当避嫌。」
说罢,躬身拜倒。
与此同时,群辅吕调阳丶王崇古不约而同出列下拜,表明态度。
这也是三人整场廷议都没说话的缘故。
等高仪将两位同僚摘出去之后,高仪顿了顿,才接着说道:「不过既然陛下问及……臣又无有兄弟子侄,孑然一身,正好便说上两句。」
这就是无敌之人了。
不仅没子侄,还是个老光棍,以后显然也不会有子侄,这自然就没了回旋镖的风险。
都没嫌了,也就没什麽好避的了。
朱翊钧示意高仪继续说。
高仪轻咳一声,缓缓道:「陛下,刘给事中说得在理,我等身为陛下辅臣,旋日月周转,伴星辰左右。」
「无论是考官丶经义丶策论,或多或少都受我等影响,难保毫无偏倚。」
「子侄参考,更不敢妄言定然公正。」
「尤以我等借陛下之势而碍科场公道,实为不忠。」
这算是公道话,但众臣都静静看着高仪,等着那句转折。
果不其然。
高仪话锋一转,叹息道:「但子侄若是确有其才,有心科举,为人父母,又岂忍心断其前途?」
「君臣丶父子,实难两全。」
「只请陛下圣裁。」
这一番话,自也不是废话。
至少在君臣之间,又添了一层父子之情,人情上有了立足点。
群臣神色各异,都有各自的想法。
等到众人都表过一轮态之后,终于轮到皇帝表态了。
此时,朱翊钧也终于不再点人出列。
沉吟半晌。
缓缓开口道:「诸卿的意思,朕都明了了。」
这就是要下定论了。
群臣纷纷看去。
之间皇帝突然感慨道:「如今里外都说朕不顾公道,一心回护元辅。」
「朕今日便与诸卿说些心里话。」
也不管众人信不信。
朱翊钧看当先看向首倡此事的刘不息:「刘卿,你这奏疏上得心不诚,朕是知道的。」
刘不息面色陡变,就要出列请罪。
朱翊钧抬手阻止了他,继续缓缓说道:「言官名莫不出于弹谏,功莫不出于犯上,这是朕祖上的定制,朕自然知道。」
科道作为纪律检查的部门,自有其制度进步的一面。
但与此同时,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好的制度,想正当发挥也有其限制。
若是没有善于纳谏的皇帝丶独立于各派系的孤高丶恪尽职守的个人操守,言官的弹劾,就很难发挥效用,更别提考虑国朝大局了。
如今在乎功丶名的言官,最大的问题,就是为弹劾而弹劾。
这也是有心做事的高拱丶张居正都看不起六科十三道的缘故——泄泄沓沓,言之无物。
虽然事是这麽个事,但皇帝这话难免有恶意揣测内心的嫌疑。
此乃不讲武德的象徵。
刘不息心中震动惶恐,已经开始为自己下注错误而冒冷汗了。
整个人僵立当场,手都不知如何摆放。
好在这时候,朱翊钧话锋一转。
小皇帝面色诚恳道:「但这事你弹得对,言之有物,切中时弊。哪怕有些不顾大局,也是你职责之内,朕没理由苛责你。」
刘不息当即长出一口气。
不过先前皇帝的恶意揣测仍然不能认下,只好行了一礼,一言不发。
朱翊钧语气愈发感慨,继续说道:「诸卿或许早就探听到了,张敬修前日就让国子监上疏,请求罢考。」
他指了指祭酒陶大临,后者怔怔出神,似乎没听见。
群臣也对皇帝口中窥伺奏疏的猜测毫无反应。
朱翊钧也不管众臣反应,继续说道:「但元辅辅弼大政,有功于国家,无论是让元辅致仕,还是让长子罢考,朕都于心不忍。」
「刘卿所奏,朕不能允。」
刘不息与陈吾德对视一眼,不免有些失望。
刑部尚书王之诰略微摇了摇头,皇帝此举,多半要受到士林诟病,对张居正的声望,同样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日拱一卒下来,早晚要积重难返。
这时候,朱翊钧又看向兵科右给事中陈吾德:「陈卿,你当初为皇考内廷花费铺张之事,上奏辱骂而遭贬,还是朕即位后将你复起。」
「你说你附奏刘卿,乃是为公道说话,朕是信的。」
这话一出,刘不息神色难免幽怨,怎麽还区别对待?
他却不知,皇帝这份区别对待,乃是因为陈吾德此后因得罪张居正而遭贬,反攻倒算时中枢将陈吾德复起,其人也并未上任。
说白了,或许是个古板的人,但多半不是邀名养望之辈。
陈吾德不知内情,听闻皇帝信他一片公心,不免神色复杂,朝皇帝拜了一礼:「臣卑鄙之身,承蒙陛下信得过,臣顿首。」
朱翊钧点了点头,受下这一礼。
继续说道:「你说此事有违公道,朕也认。」
「但朕做不到事事公道,绝无半点徇私。」
「诸卿四品官身,子嗣皆能荫监生;甚至致仕后尚可免赋数千亩;哪怕戕害百姓,也至多贬官削职,又何谈公平?」
「如今事难两全,朕以大局为重,公道的事,慢慢来。」
「卿可以理解吗?」
讲道理的话,朝廷二把手去考公,本身是有些不公平——许国因为口音重,替考生念试卷,都能让人排名被挪后,更何况其他因素?首辅儿子影响考官是无可避免的事。
但问题在于,朱翊钧何德何能保证绝对的公平?
判断一个班子好不好,不是看他是不是完美无瑕,而是看他的心气,是不是在奋力前进。
一班人比一班人做得好,那就够了,什麽时候走了下坡路再骂也不迟。
所以朱翊钧没有那麽理想,妄图给所有人一个公道。
这话不知刘不息听没听进去。
但陈吾德闻见皇帝言辞这般恳切,当即耸然动情,顿首再三。
一时间,竟然凝噎不能言语。
朱翊钧轻轻将他放下,转而又看向王之诰:「王卿,朕知你为何心怀愤懑,但平心而论,事情缘由,你当真怪得了朕吗?」
王之诰的心结,私下已经谈过好多次了。
但其人就是怨天怨地,既然如此,那好话歹话也没必要说太多了。
今日朱翊钧拿到明面上来说,就是单纯为了逼他致仕的。
王之诰无端受了皇帝这话,骤然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出列拜倒:「臣请致仕。」
皇帝的话太重,致仕都是最后的选择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朝申时行吩咐道:「着吏部会推人选。」
申时行恍惚一瞬,这才出列领旨。
场上众人这时候看着皇帝作为,只觉有些措手不及。
这轻描淡写之间所展露威势,实在让人反应不适应!
一时间,群臣噤声。
这时候,朱翊钧才环顾众人。
缓缓起身:「揭帖之事,已然散布出去了,士林学子甚嚣尘上,都在论及公道。」
「朕如今没有两全之法,只得制外开恩。」
他居高临下看着众人。
「往后在京四品以上堂官凡三十一人,其子侄参考者,按人数为会试取员增额。」
「今科堂官子侄的试卷,暂由朕亲自阅。」
朱翊钧看向马自强:「大宗伯,可乎?」
马自强后知后觉,连忙拜倒:「陛下圣明!」
吕调阳与王崇古也松了一口气,两人对视一眼,连忙出列朗声道:「陛下圣明!」
随着三人下拜,群臣纷纷紧随其后:「陛下圣明!」
赫然是没人质疑皇帝阅卷的经学造诣。
朱翊钧扫过众人,点了点头:「此事到此为止,你们继续议事罢。」
说罢,他便在从御案上离位,转身离开。
眼见要进了侧殿,朱翊钧又顿住了脚步,回过头道:「如今锦衣卫都指挥使空置,朕也没让人去查揭帖是谁抄录散布的。」
「诸位,遇事还请多想想国事,朕感激不尽。」
这话落入群臣耳中。
不约而同伏地请罪。
再抬起头来时,只见皇帝的身影已然消失不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