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武吉知马(2/2)
它是烛火与太阳的区别。
就「艺术性」的角度,评委们在投票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顾虑到普通观众的整体感受。
在安娜心中,侦探猫的作品便是特别展区的所有作品里,最为优秀的那个。
今年的「人间喧嚣」艺术双年展,较之往届的狮城双年展,办展成本更大,参赛画家更多,受关注程度更多,竞争相应也更激烈。
能在这样的双年展上,拥有一个特邀展台位置的作品。
就没有水平特别差的。
除了侦探猫的《猫》,有趣的作品还有很多。
比如来自CDX画廊艺术家的作品——《Bukit Timah》。
Bukit Timah是马来语,按照新加坡本地华人习惯的闽南语的叫法,应唤作「武吉知马山」。
武吉知马山的海拔为163米。
对。
它的全高也只相当于一座50层楼高的写字楼,和胡夫金字塔的原始高度相差仿佛,是帝国大厦高度的三分之一,是目前世界最高楼,杜拜的哈利法塔的五分之一不到的样子。
和那些奇绝瑰丽的名山高峰比起来,它只能算是一个小土丘。
新加坡毕竟国土面积实在太小了,又地势较为平坦。这座海拔不到两百米的武吉知马山,已经是新加坡全国的最高峰了。
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武吉知马山把这一点体现的很好。
那麽矮的小山,却有湖泊,有悬崖,有瀑布,还是全世界目前仅有的两个繁华城市中所保留着的原始热带雨林保护区之一。
新加坡人很为他们的「武吉知马山」而感到骄傲。
而CDX画廊投其所好,它们这届双年展所主打的作品,就叫做《Bukit Timah》——「武吉知马」。
CDX画廊在双年展的正中央,拥有一个专属的展台。
它们的展台基座的造型就和其他展台不一样,是一座山丘的模型,高163.6厘米。
一米半。
正好和武吉知马山163.6米的高度相当。
用山峰的复杂模型来当作展品的基座,处理不好会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
展品基座往往只需要做好「承载艺术品」的本质工作就好了。
经过额外的特殊设计。
搭配得当的话,固然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可要是过于繁复华丽,便可能过多的抢夺观众的视线,和上面的作品打架。
好比插花师用一座非常非常精美,有着复杂的镂空丶雕刻,镶金嵌玉的花瓶去做插花艺术,未必就比用一支普通的素色细颈瓶更合适。
稍有一点不甚。
观众的视线全都被吸引到花瓶上,而非花瓶所承载的艺术品上,艺术家的努力就白白的被浪费了。
花花绿绿的山峰模型,那些山体上遍布的雨林和湖泊,稍微制作的不精美一些,就很像售楼处大厅所摆放的销售模型。
显得俗气。
不光无法凸显上面摆放着的艺术品,还会把画家绘制的作品本身颜色,衬托的宛如农村大集。
注意——
农村大集般的配色未必是一个贬义词,它会显得很有乡土味,有烟火气,甚至会显得「反差」潮。
颜色没有天然的好与坏。
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就像吹唢呐的并不是就要比弹钢琴的显得下里巴人……但……如果在巴赫的宗教交响乐中,定音鼓刚敲完,提琴手放下琴弓,忽然响起了嘀嘀嘀的唢呐声,总会让人觉得有点奇怪。
除非「怪」这个点,就是艺术家们想要表达的美术元素之一。
否则。
无论概念有多麽繁复,审美哲学有多麽高大上,让观众觉得奇怪的设计,都是不好的设计。
什麽又是好的设计的标准呢?
安娜是专程为了看侦探猫来到滨海艺术中心的。但她依然要说,身前CDX画廊的展台,便是标准的好设计。
基座整体制作时,用了金属铸造雕刻的工艺。
没有任何花花绿绿的杂乱颜色。
准确的说。
它根本就没有被喷涂任何颜色。
它通体只呈现银白的金属原色。
这坐山丘展台,应该是用模具开模,用融化的锡水浇筑出山势大体上的走向和起伏,再由雕刻家手工雕刻出精细的纹理和阴影。
它是一座锡山。
因为历史上盛产辉锑锡铅矿,武吉知马山的马来语原名叫「Bukit Timah」,其中「Bukit」在马来文里的意思是「锡制品」,而「Timah」的意思是「山丘」。
这两个词汇所组合起来。
它的名字正正好好,便是「锡山」。
旁边CDX画廊的铭牌上显示,展台基座是由画廊和一家位于加拿大的化工厂合作,包含有从16000只回收的可口可乐铝制易拉罐的锡制镀层上,所提炼到的锡粉。
别的不说。
仅仅这座展台本身,就能算的上一件颇为精巧的装置艺术品了。
展台基座上,东西南北四个面,一共只有四幅不同的作品。
西侧靠山顶的位置,摆放着一只由海锣丶木料和赛璐璐制作出的小雕塑,它名为《海与尘世的愉悦》,看铭牌介绍,表达了艺术家对于大地和海洋关系的思索,以及她对海平面上涨对未来人来生活方式影响的忧虑。
南北两侧的山势上,能被用来以合适观众观察的角度,放置艺术品的空间较小,分别陈列了一幅水平不错的色点画,以及波普主义的油画。
而山体的正面——武吉知马山正东侧的山体约三分之一高度的位置上,有像墙面一样几乎垂直地面直通山底的悬崖。
地质学家说,这是千万年前,岩层呈现垂直节理发育,山体剧烈抬升所形成的悬崖。
不管悬崖是怎麽形成的。
这种垂直的大平面,便是悬挂绘画作品最佳的天然位置。
那幅同样也叫做《Bukit Timah》的油画作品,牢牢的占据了人们视线的中央。
台下承载作品的展台,它几乎完美的用雕刻复现出了武吉知马山山体的起伏与构形,却没有任何颜色。
而这幅油画。
它完全抽离了山体的颜色,却没有山的构型。
是的。
这幅油画名字叫《武吉知马》,它却不是山体风景画,它是人物画。
雨林的绿色丶湖水的蓝色丶礁石苦艾酒般的色彩以及那些采矿业机器过去所留下的如伤口般矿坑的空荡苍白……
这些色彩彼此组合。
最后在画布上形成了抱着膝盖的女人的剪影。
画面很简单,和范多恩那种被安娜评价为「为一团乱麻」的笔触表达不同,它还是带给了伊莲娜小姐一些「视觉通感」。
画面上的女人完全浸泡在武吉知马山的气质之中。
瀑布与丛林。
带着潮气的棕榈叶。
划船的游人。
岸边的情侣。
种种感觉与想像,一一在画面上浮现。
「……这幅画对于人体结构的表达有所缺憾,纵然是抽象主义或者艺术的解构主义,亦非是给予缺少对人体描绘能力的画家的『避风港』……如果是那样,那麽画家只需要把每个人都画的像是E.T外星人就好了……线条表达能力也不好,去看看杰克逊·波洛克的画吧,它告诉我们,既使纯粹由抽离线条构成的艺术作品,也可以表现的流畅丶优雅丶如瀑布般飞流直下,又如阳光一般熠熠生辉。而它的线条,仿佛由烟垢扭曲成的……」
安娜看到这幅画的时候。
她脑海里连评论文章应该怎麽写都想好了。
在一通标准的安娜式锐评之后,伊莲娜还是会笔锋一转,给予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诚然。」
「这幅画不是一幅完美的作品,创作者那些对于自然的幻想与野心,并没有完全实现,但它依然是一幅不错的作品。Yovan先生在这幅作品中,为他对自然,对色彩的解读巧妙的找到了用武之地。」
「他的线条无法让我想到杰克逊·波洛克,但他的色彩运用,让我想到了晚年的马蒂斯,我并不是指他照抄了马蒂斯的颜色风格,而是这种对于色彩的驯服与驾驭……」
伊莲娜小姐望着着CDX特别展台边的解说铭牌。
《Bukit Timah》的创作者,名叫Yovan Phin,旁边画廊还配了照片,那是个皮肤略微有一点点黝黑的亚裔中年人。
竟然是少见的马尔地夫出身的艺术家,不过已经在新加坡定居了多年。
看介绍。
Yovan Phin不仅是位油画家,还曾专门去东夏的江沪一带,学习过锡雕的技艺。
这座造型仿造武吉知马山的锡制的部分设计与雕刻,便是出自于他自己的手笔。
「我能看到艺术家在完成这幅作品时,所面对的困难和付出的决心。作品所施放出的那种自然的轻快感,正像CDX画廊的铭牌上对这幅画所表达的理念做出的阐释解读——」
安娜轻声念着铭牌上的文字:「站在武吉知马的山巅,感受着自然与城市,人与土地之间喧嚣碰撞。」
「这个宣传语为了点题而点题的意味太浓,而且写的像是四周的旅游公司的推销疗养服务的宣传语。但我依然要说,这幅画配的上它。」
「就算这是为了参展而参展的命题作文,这依然是一篇,优秀的命题作品。」
评论专栏的结尾,就这麽写吧?
伊莲娜小姐在心中打好了草稿。
CDX不愧是被媒体评选为近五年来,风头最劲的新兴画廊,它们主推的冲奖作品,还是相当讨评委团喜欢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