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乾隆:重压之下,朕要南巡!(2/2)
通译被赐酒,勒令当场喝下,出宫后不久即暴病身亡。
理藩院尚书嗅到了一点风声,但绝对不敢多事,遂按照正常流程抚恤丶让死者儿子顶班。
乾隆回到养心殿,反覆思索艾默生的供词。
供词的真实性不必怀疑,此人已经被打碎了心理防线,只想活命~
「艾默生,撒克逊王国第45步兵团校官,指挥2000人,嗯,相当于咱大清的一个副将。20年服役生涯的老行伍。」
「此人供述根据兵力和战斗结果推算,吴贼军队的实力接近撒克逊的正规陆军,在欧陆也能算二流陆军。」
「此人还供述撒克逊王国绝对没有掺和吴贼的军火供应,猜测幕后是尼德兰人的可能性最大。不过,尼德兰人向来恭顺,猜测似站不住脚。」
……
乾隆对着地图又沉思了半个时辰。
艾默生的那些话在他脑海里反覆出现。
甚至,
艾默生还指出了江南叛军最大的弱点是海上!还有财政!
可大清朝的水师实力不如人~
不然乾隆早就调动福建水师丶广东水师北上了。
想到这里,
他想起了在大沽口逃脱的那2艘撒克逊战舰,如果乖乖投降为大清效力多好。
财政问题不止是吴贼的软肋,更是我大清的软肋。
继续打下去就需要更多的枪炮丶更多的精兵丶更多的后勤粮饷,最终就是一个字:钱。
「秦驷。」
「奴才在。」
「召集宫中的和尚丶道士丶喇嘛丶萨满同堂作业,许愿江南频发洪水丶地震,若明年灵验,朕会重重赏赐他们。」
……
「和珅,户部还有多少存银?」
「回皇上,还有640馀万两。」
「这麽少?」乾隆诧异的几乎跳起来。
「这还是山西查抄晋商案赃银310万两,长芦盐商报效100万两,再刨掉江北会战的前期的一应开销后最终结馀。」
乾隆从御案后绕下,直勾勾的盯着和珅:
「朕的银子呢?」
和珅后背汗津津,硬着头皮说道:
「奴才百般支应,确是开销太大,进项太少。近5年国库存银每年愈降。奴才请皇上派员进驻户部银库查帐。」
乾隆脑袋都大了,知道国库空虚,只是不知道已经空虚到了这个程度?
640万两对于偌大的帝国来说杯水车薪。
马上年关,
京官俸禄丶地方养廉银丶蒙古王爷的赏赐丶江北战死绿营兵的抚恤银丶八旗的抚恤银,还有重建军队,制造枪炮。
这一系列都需要用钱,省略掉哪一个都会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全部妥善打发掉,640万两可能就剩40万两。
这还没算爱面子的乾隆爷自己挥霍所需。
例年宫里过年,除了宫殿楼宇其馀物件都要换新。珍馐美味就不提了,只是小头。
……
「和珅,你起来。」
「谢主子。」
「伱说怎麽办?」
和珅定定心神,他早有准备。
小心翼翼的道出了他的建议:
「奴才建议,抓一批杀一批,吓唬一批。」
「嗯?」
「派3法司联合调查户部3库丶以及内务府广储司6库。如今非常时期,奴才建议普遍推行议罪银,对地方督抚道台小罪勿问,大罪严惩。」
乾隆点点头,问道:
「这些都是临时措施,可解燃眉之急。但赋税?」
「赋税自然要加。奴才建议长江以南州县每亩田税再加2分,长江以北每亩田税加1分。并昭告天下,吴饷只是暂时的,待平乱结束后立即取消。」
「朕准了。」乾隆想了想,又叮嘱,「务必要让天下百姓知道,这多缴的赋税事出有因。」
「嗻。」
「朕还有一点顾虑,百姓可堪如此负担?」
「皇上圣心仁厚,体恤百姓。奴才派人在直隶调查过,百姓不会因为多交了三五斗而饿肚子起乱子。加征吴饷的影响也就是每个人每个月少吃1碗饭。」
「那就好,那就好。」
……
和珅不愧是最懂乾隆的臣子。
他回答问题总是能切中要害。
乾隆表面问「百姓能否承压?」~实际上问的是「百姓会不会造反?」
只要北方安稳,其馀的代价都不算代价。
死掉一些人不打紧。
偌大的帝国,哪天不出点事,不死人。
不出意外的话,大清地方士绅的权势会进一步提升。
士绅们居于乡间,最能防微杜渐。
朝廷只要适度给他们增加一些权柄,例如「保甲丶司狱」方面的自由,那他们就会积极充当第一道防火墙。
乾隆很理智,他知道正治的本质就是——妥协丶合作。
……
次日,太和殿。
大臣们诧异的发现老皇帝精神饱满,气色颇佳。
这说明什麽?
说明江北之败不足挂齿,疥癣小疾而已。
众人振奋,山呼万岁。
端坐在龙椅上的乾隆表面云淡风轻,实际上挫败感极强。
没法子。
若是自己都慌了,底下的臣工们就会更恐慌。
恐慌一旦蔓延开来比瘟.疫都可怕。
信心,比黄金宝贵。
培养起来需要百年,摧毁却只需要寥寥数月。
……
乾隆陆续口授了好几条旨意。
「兵部会同陕甘丶安徽两省组建新军。」
「湖北丶湖南丶江西丶福建4省之赋税钱粮暂不必上交。地方上可截留用于剿贼。多修壁垒,多驻坚城,多募兵丁。4省亦可自行制造枪炮。」
「朝廷当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剿贼。凡是剿贼有功之臣,朕都不吝封赏。剿贼途中或有小瑕,朕一概不问。」
「吴贼气候已成,非一两日可解决之患。但我大清地大物博,有三万万臣民,就是败上十次八次也不会撼动根本。些许小败,朕明白的告诉你们,无妨。」
太和殿内,
万岁声响彻云霄。
就连紫禁城的太监们走路都带风~
皇帝的状态会不知不觉影响到宫殿的每一处。
皇帝喜,则紫禁城喜。皇帝悲,则紫禁城悲。
……
散朝后,
和珅丶于敏中还有几位王爷奉旨留下陪皇帝一起用膳。
乾隆突然冒出一句:
「朕思虑再三,欲再次南巡。」
众人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该赞同还是劝阻。
乾隆望着众人反应,
笑道:
「你们以为朕是去御驾亲征?还是游山玩水?」
「都不是。」
「朕是要勉励士绅,安抚百姓,凝聚人心。吴贼搅的江南数省烽烟四起,如今又侥幸小捷,有些愚人这会怕已是心思松动,左右观望,待价而沽了。朕要简拔忠诚士子,震慑宵小。」
和珅拱手道:
「奴才愿随驾。」
于敏中眼睛浑浊:
「臣年老体衰,只怕不堪车马,拖累圣驾。老臣愿留京为皇上和前线大军筹措粮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