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第二次开庭(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原告出示第四组证据, 为两部作品的校勘比对报告。”北原的声音响起道, “其意在证明两部作品间的第三处实质相似——即校勘抄袭!”

    “校勘抄袭”四个字一经说出,犹如有炮弹落在法庭之上, 轰然炸响, 这位年轻律师再度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北原继续道:“所谓校勘, 就是对古籍中的错字、漏字进行校正。由于古代缺乏印刷术,或即便存在印刷术, 使用的成本亦十分高昂。因此, 对于古籍的复制, 往往通过手抄进行。而在抄写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错字, 漏字现象。因此, 古籍中的一个重要点校工作就是对这些错字、漏字进行更正。”

    “在点校过程中, 我当事人下川一共对遣唐记中的568处错漏字进行了校正。”北原看向身后的白板,“表格的左侧即是原告校正错漏字的句子摘选。而在右侧,则是被告藤村的遣唐记版本中相同句子的摘选。”

    “通过比对发现,被告与原告在错漏字的校正上有超过90%以上的内容是相同的。例如,遣唐记第一卷第三篇。底本显示的原句是,‘复行二日返舍,余横倘在床,身疲力尽’。这句讲的是遣唐使关谷欲攀越大山,后遇困难,不得不返回驿站旅舍休息。其中底本的‘余横倘在床’的倘字疑似有误,下川遂改为‘躺’。即‘余横躺在床’。”

    屏幕上,一行行的句子在不断滚动。白板反射出来的投影仪灯光,照射着旁听席上大学人士凝重的表情。

    “再看下一处。”北原继续道,“遣唐记第一卷第五篇。底本显示的原句是,‘城中长老携于第相送,复赠马具、干粮。’这里讲的是闽城的长老在关谷离别出发时,带人送别,并赠送了马具和干粮。其中,‘城中长老携于第相送’中的‘于第’二字表意不明。原告下川遂校正为‘子弟’。即‘城中长老携子弟相送’。”

    “再比如,遣唐记第二卷第一篇,‘天恶寒,雪路官道仅驿卒孤另一人。’这篇讲的是遣唐使关谷北上出秦川,见到驿站官道只有一个兵卒把守。其中,‘孤另一人’,疑为‘孤零一人’,原告下川校为‘孤零一人。’”

    “又比如,遣唐记第三卷第二篇‘春开。余写书附京师’。这句讲的是春开雪融以后,遣唐使关谷在陇右道写信寄往长安。其中‘附’字疑为‘付’。原告下川遂订正为‘余写书付京师’。”

    “凡此等等。原告下川都作了极为仔细的校正。”北原走到了白板的右侧,“然而——令人惊奇的是, 被告藤村点校的遣唐记正文,竟然也出现了相同的别字校错。方才我所举的四处别字, 大家可以看到藤村点校的遣唐记居然也作了一模一样的校勘。”

    投影的白板上,正展示着北原方才举出的例句,表格两边是从两个书本扫描的PDF截图,被标红的字体——“躺”、“子弟”、“零”、“付”,无可辩驳地印证着北原的所讲。

    北原转身看向了审判席,“裁判长!像这样相同的别字校勘有整整513处完全相同。如果说涉案侵权作品是由藤村独自点校完成,那为何连错字别校都有如此之巨大的重复性?这对于文史工作而言,简直无法想象。以上513处雷同表明,藤村在点校遣唐记的过程中,构成了校勘抄袭!属于认定著作权侵权中的实质性相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