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首辅大人的胆气和法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愚半路按在桌上,眉头一皱刚要发问,就听首辅大人笑呵呵道:“文玩雅物说买卖不合适,平公公也是饱读圣贤书的,须知来而不往非礼也,邱大人愿意割爱相赠,平公公总不能就此收下吧?”

    老太监陡然收起恼怒神色,居然在卫成靖呆滞的目光中欣然点了点头,“正是如此。不过邱大人在苏州的绸缎和私盐生意做得家大业大,不缺金银,咱家来得又匆忙,除了身上这套不能送人的蟒袍,实在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物件。杨公,可有教我?”

    杨之清端起茶碗笑而不语,老太监想要个人情,那么接下来的话他说就不合时宜了。

    果然,闻弦歌而知雅意的陈家三爷提起茶壶,让这位地位不输大学士的内廷首领看清楚底部的落款确实是顾行秋,却还是抓着茶壶不放,笑道:“蟒袍即便公公敢送,世上哪有人敢接···”

    老太监斜着眼

    冷哼着打断道:“三爷这话咱家听着刺耳,敢送蟒袍的不是咱家,你陈家就有个胆大包天敢接蟒袍的。”

    陈叔愚为之一窒,盯着老太监不悦的脸色突然深吸口气,松开按住茶壶不放的手站直,理了理衣裳褶皱郑重一礼:“叔愚谢过平公公。”

    风情万种如窗外芭蕉的裴锦绣皱了皱眉,明明已经是徐娘半老的年纪,却仍旧宜嗔宜喜,她不太明白陈叔愚为何要道谢,这位百闻不如一见的老太监雨夜来到邱尚书府宅,目的显然跟她一样都是为了杀人,她杀的是受景祯皇帝指派潜伏在邱家的密探,平公公要杀的正是这座宅院的主人。

    卫成靖也不明白。

    在座只有老于世故的杨公听懂了陈家三爷这一句道谢所为何来,平公公那句话听在别人耳朵里是不忿的讥讽,其实老太监是用这种不与陈叔愚交好的方式来提醒他,陛下已经知道陈无双不仅撕毁圣旨,且没要赏赐给他的那一袭符合镇国公身份的白底绣银龙蟒袍,而是穿着在康乐侯许家得来的黑色团龙蟒袍,在那道二十三里长的城墙底下技惊四座。

    不管怎么说,天下现在还是大周皇室李家的,天子想要知道的事情,就都不是秘密。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朝堂上都知道,这位从先帝在位时就被指派给李燕南做伴当的老太监,才是景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自以为有先贤“岂肯摧眉折腰事权贵”风骨的读书人,大多都看不起宫里内廷这群阉人,何况史书上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前朝由中兴到没落的根子就出在没有命根的宦官专权上,那时候内廷有批红的大权在手,官拜正一品的相国都要比宦官首领低一头,因此大周文人士子汲取教训,平日里在朝堂上怎么撕咬都好,一旦发觉有宦官乱政的苗头立即冰释前嫌同仇敌忾,故而就算有人想走平公公的路子攀附,也得掂量掂量受不受得住被满朝同僚和天下读书人戳着脊梁骨骂,毕竟不是谁都有司天监陈仲平师徒二人豁得出去的脸皮。

    杨公素来对这位其实根本不敢插手朝政的老太监敬而远之,说不上相互有交情但也从来没有怒目相向过,官场上混迹久了就对谁在表面上都能维持一团和气,尤其是做到两殿四阁大学士之首、当朝首辅的位置上,在朝堂上行事更要处处讲究对事不对人,可以有争执有训斥,不能有翻脸不认人之举,这个尺度没有二十年养气功夫不好把握分寸,做官实际能算是世间最难的事情,仅次于修成十二品境界渡劫飞升。

    从平公公肯提醒陈叔愚的举动上,杨之清敏锐觉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试探着道:“平公公既然不肯白要邱大人这把难得一见的名家好壶,想着回礼却又身无长物,容老夫想想如何是好。”嘴上说着话,一双逐渐明亮起来的眼睛则一直盯着老太监脸上的表情看。

    平公公在论及凶险毫不逊色于朝堂和江湖的深宫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保和殿御阶上,早在修成五境之余练就了一身宠辱不惊的本事,眼神不躲不闪,坦然与杨之清对视,反倒是杨公觉得有些尴尬,借着捂嘴咳嗽偏过头,看向窗外越下越大的雨势,漫不经心道:“不如···借花献佛,平公公以为如何?”

    卫成靖终于听懂了一句,忍着惊讶低下头默不作声,心里的震惊好似翻江倒海,杨公不愧是文人表率,这等胆气比起敢抗旨拒不回京的陈无双还雄壮,这些话哪里是自己区区一个三品兵部侍郎该听的,恨不得能有老太监那种悄无声息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本事,再不济有刚才那风姿尤胜二八佳人的女子剑光如闪电的本事也好,他宁可去城墙上挥刀跟漠北妖族拼命,也不愿意再在这间安静的书房里多呆片刻。

    如坐针毡,卫成靖有生以来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因为杨公在朝会上保举他升任兵部尚书,而投桃报李答应他一起来送一送邱大人,邱大人没走,只怕再听下

    去要被送走的就是自己了。此时的他打死都不会想到,不久之后,这件让他悔青了肠子的事会变成最庆幸的事,当下种种经历究竟是好是坏,有谁能说得准呢。

    老太监喝茶的时候没发出一点多余的声响,像是没听见杨公别过头去说的那句话,喝完一杯,自己伸手提起茶壶晃了晃,里面的茶水所剩不多,勉强把空杯斟了个七分满,邱介彰立即起身摘下挂在窗户外面接无根雨水的铁壶,雨不小,这会儿已经接了大半壶,盖上盖子架在火上,等着慢慢烧开。

    书房里的人一个比一个有耐性,铁壶里的雨水很快就沸腾,冲进紫砂壶里,香气是比第一次沸水浇注淡了些,倒好像味道更悠长,老太监看着邱介彰又把紫砂壶推到自己面前,笑着叹了口气,悲喜参半道:“让杨公为这种事情想法子,委实是大材小用了。敢问杨公,借的是哪里的花,献的是谁家的佛?”

    杨之清收回目光看向陈叔愚,后者会意笑道:“借的是邱大人项上人头,献的···是此生再不回苏州的年老书生。”

    平公公不看说话的陈家三爷,似笑非笑看向邱介彰,轻声道:“哦?”

    陈叔愚指着窗外芭蕉,紧跟着又道:“无双在云州重建了一座百花山庄。人说树挪死人挪活,瞧瞧外面这几株从江南移植过来的芭蕉,尽信书不如无书啊。苏州烟雨朦胧,平公公借来的花,还是要种在四季如春的地方才好。”

    邱介彰浑身一颤,紧紧抿着嘴唇朝陈叔愚感激一瞥,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按江湖上的说法,大恩不言谢。

    老太监最终点点头,怅然道:“也好。雨停之前,咱家有两件事要问,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一声沉闷雷鸣,裴锦绣不由看了眼窗外,这场雨哪有要停的意思···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