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镜到底,惊艳亮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黄飞鸿》最重要的戏份,当然是打戏。

    排除了打戏,就算黄飞鸿的家国大义讲的再动人,电影肯定不能看了。

    所以开拍《黄飞鸿》,孟想最重视的还是打戏这块儿。

    如果《黄飞鸿》的打戏跟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仙侠剧一样,摆pose+慢动作+转圈圈,估计连鬼都不会看。

    这部戏能否撑起来,最重要的无疑是孟想饰演的黄飞鸿打戏能做到什么程度了。

    托穿越大神的福,孟想的身体条件比最优秀的运动员还要强,速度堪比巅峰博尔特,力量堪比巅峰泰森,一拳打死一头牛完全不在话下。

    所以孟想才能创造在星城机场以一打几十的名场面,之后他还营销了一把李小龙的截拳道,称自己创造出了截拳道这门真功夫。

    事实上孟想会个屁的功夫啊,只是他不好解释不会功夫为何能以一打几十,只能推到截拳道这门功夫上。

    这次开拍《黄飞鸿》,孟想倒是可以偷师袁和平,从他身上学真功夫了。

    袁和平虽然未能如原时空那样成为天下第一武指,但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开武馆授徒,对各种功夫都有涉猎,孟想就借着讨论打戏的名义,向他偷师。

    当然了,为了能跟袁和平讨论功夫不至于太丢人,他把不少以前看李小龙纪录片里描述的截拳道理念拿出来跟袁和平交流,倒是将袁和平唬的一愣一愣的。

    若不是袁和平已经67岁高龄,怕是都想拜孟想为师认真学他这套截拳道功夫了。

    当然了,《黄飞鸿》毕竟是一部电影,而不是搏击大赛,功夫会一点就好,关键是要打得好看。

    《黄飞鸿》之所以能成为李连杰的代表作,就是因为李连杰打的好看,李连杰在功夫巨星中,就是公认打的最漂亮,最潇洒的一位。

    孟想将原版《黄飞鸿》的武打分镜头图片搬过来跟袁和平交流,袁和平倒是没有责怪孟想干涉他的武指工作。

    因为原版《黄飞鸿》的武指本就是他这个人嘛,他看了孟想拿来的分镜头图片,自然是大加赞赏,还称孟想启发了自己,原来功夫可以打得这般漂亮的。

    尤其是黄飞鸿和严振东的竹梯大战,看的他大呼过瘾,恨不能立马开拍,第一时间就将竹梯大战搬上镜头,能让他大饱眼福。

    这场竹梯大战,在原版《黄飞鸿》中也是经典名场面,没点真功夫是拍不出来的。

    所以严振东的扮演者,孟想找来的演员是樊上皇,年轻时候曾是多部武侠影视剧的主角,如今50岁了依然活跃在网大电影中,颇受欢迎。

    虽然已经50岁了,但樊上皇的身材保持得非常好,身材魁梧,手臂肌肉尤其发达,由他来演严振东肯定没问题的。

    原版《黄飞鸿》徐克本打算拍成一部群像电影,主要讲黄飞鸿师徒的故事,所以他第一部找的演员都相当大牌。

    比如梁宽的饰演者是元彪,在当时的香港影坛,地位比李连杰还高,即使他来演黄飞鸿都够格的。

    牙擦苏的饰演者是天下第一表情包拥有者,四大天王最强实力者,歌神张学友。

    猪肉荣的饰演者也不简单,1985年就荣获香港金像奖影帝的肥猫郑则仕。

    李连杰在未拍黄飞鸿之前,只有一部代表作《少林寺》,论在香港影坛的地位和名气,还真不如演他徒弟的三位演员。

    但是李连杰所饰演的黄飞鸿光芒实在太盛了,把徒弟的光芒彻底掩盖住了。

    元彪之所以答应演梁宽,估计也是抱着梁宽会成为双主角之一的想法吧。

    毕竟在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梁宽的打戏比黄飞鸿还多,是个非常出彩的角色。

    徐克版第一部《黄飞鸿》,梁宽的戏份相当多,而且跟主角黄飞鸿一样,拥有相当完整的成长线。

    但谁能想到,来香港发展后一直不温不火的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会获得这么多影迷的喜爱,一个人的光芒就掩盖了所有人,元彪、张学友、郑则仕,全都成为他的陪衬。

    所以第二部开始,徒弟全都换人了,梁宽的饰演者从元彪换成了莫少聪,牙擦苏和猪肉荣干脆就没出现。

    孟想这版《黄飞鸿》当然不会给三个徒弟那么多戏份,毕竟孟想是超一线天王,观众会去看《黄飞鸿》肯定是奔着孟想来的。

    可结果一看配角的戏份跟孟想不相上下,那配角不就成了加戏咖了吗!

    ……

    七月八日上午《黄飞鸿》剧组低调举行完开机拜神仪式之后,下午就立马正式拍摄。

    孟想拍的第一幕戏,拍的是当时大环境下的市井百态。原版通过这一场群戏,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复杂其妙的民间社会。

    聒噪的丝竹声,嘈杂的叫卖声,夹杂着隐匿在远处的炮声,热闹的茶楼对面,是倚门卖笑的青楼女子。

    拥挤狭窄的街道上,有英吉利的士兵,美利坚的军人,明朝的解差押着囚犯,穿梭在带着仆人的洋人之间,不远处是高唱着哈利路亚的传教士神父,这一幅华洋混杂的社会形态就如此呈现出来。

    茶楼上的乐班卖力地演奏,想提高音量来压过洋人高唱哈利路亚的歌声,而一旁畏缩站立着的僧侣,只是小声念叨着阿弥陀佛。

    当一阵轮船的汽笛声响起,不知道是哪一国的舰队又靠岸了,所有人瞬间安静下来,不约而同地朝着发出汽笛声音的港口张望着,窥探着。

    但转瞬间,又恢复如常,茶楼上的百姓们茶照喝,曲照弹,占好的位置可不能让给别人。

    相隔不远所发生的一切,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炮弹只要不打在自己的头上,都是跟他们毫不相干的。

    街上耀武扬威的洋人士兵,他们和带着重枷被驱赶走过的犯人;贫苦的中国百姓和锦衣华服的洋人,形成了极为刺眼的对比。

    就在象征着传统文化的戏班和洋人神父带领的唱诗班比声音大时,围观的食客们却不在乎他们谁输谁赢,只嫌他们太过吵闹,纷纷用双手捂住耳朵。

    原版《黄飞鸿》只用短短几十秒的镜头立马勾勒出这样一副图景: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外国入侵内部变革的动荡时期,在中西新旧文化的的交锋中,我们的百姓却躲在轻歌曼舞的茶楼里,对这一切视若无睹,茫然不觉。

    这一幕戏孟想前世看了好几遍,看的颇为感慨唏嘘,觉得这幕戏就跟《觉醒年代》里的教员同志雨中亮相大街奔跑的一幕戏颇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