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战马(一)(2/2)
随着距离开始接近,双方开始缓慢提速,与此同时,脚盆的第1骑兵旅团也加入了战场,双方的速度越来越快,直到这片面积不大,还有微小起伏的平原被令人热血沸腾的马蹄声笼罩。
“为了祖国!为了我们的家园!”
骑一师的官兵手中闪亮的马刀前指,在太阳的光辉下寒光闪闪,士气高昂,壮志凌云的人革军骑兵展开了骑兵专属的冲锋,如果面对的是一群步兵,这种气势的冲锋足够让一支相对平庸的部队吓破胆。
同时,那山呼海啸的脚盆语有一次在耳边出现。
“夏皇陛下板载!!!”
请忽略这群被胡平洗脑的脚盆人。
而远处的哥萨克也爆发出了震天的呐喊,他们仿佛一条灰色的线从天边开始放大。
“乌拉!!!”
一条草黄色的线和一条灰色的线开始迅速接近,随着距离的拉近,双方速度越来越快,不远处的哥萨克已经举起了手中的马刀,华约联军这边自然不堪落后,闪亮的马刀散发着寒光。
然而,人革军这边的每一个班的正副班长却把跨在身前的冲锋枪举了起来。
仿制PPSh-41为原型的50式冲锋枪(一说53式)可以装备71发弹鼓,作为28式枪族的冲锋枪他也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了,虽然有着诸多不便,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以900发/min暴雨一样泼洒出去的子弹就算命中率再低,在几十米的距离内依旧有着不俗的杀伤力,而71发的弹鼓保证了强大的火力持续性。
虽然骑马射击精准度简直令人吐血,但是在这个距离上,你只需要把扳机扣死,然后对着前面扫射。
正在冲锋的哥萨克们身上炸开无数血花,而紧接着就是两股骑兵的碰撞,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双方几乎是立刻交错而过,留下了一片尸体。
孙胜德几乎是教科书一样的压低重心,把手中的马刀自下往上画出一个圆弧,躲过了前方骑兵的劈砍的同时,手中的厚背宽刃马刀从一名哥萨克的战马脖颈处划过,马刀势头不减一刀将这名毛熊骑兵胸口划出一道巨大的伤口,战马巨大的冲击力让这个伤口无限放大并最终化为贯穿式的撕裂伤口,将这名骑兵的半边身子都扯了下来。
人革军有着一定装备上的优势,而毛熊士兵比起大夏军队略高一些,但是就人员素质而言,或许大夏军队虽然平均身高比老毛子矮了几厘米(根据二战的数据,苏联平均士兵身高1.73米(一说1.71)(比我想象的要矮一些),不过这个数字有一定的问题,因为那个时候的苏联人几乎是“榨干他们”,兵员素质肯定参差不齐,所以平均身高矮了一些,那时的国军身高北方兵员大约168cm,南方大约160cm,那还是饿着肚子的情况,而本书至少军队不存在饿肚子的情况,再加上当年征兵是从15岁开始,还在生长发育期,在优秀的伙食下这些小伙子可以长高不少,因此身高普遍高,按照本书军队平均身高大约在1.7米。),但是大夏士兵伙食优秀,训练充足,几乎人人都是大块头,不少相对年轻的士兵因为入伍较早,在军队优秀伙食的补给下身高甚至普遍比老兵高,站在那里就像是一座山,不过毕竟哥萨克是老骑兵了,在作战经验上不是经验不足的人革军骑兵所能够比拟的,作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他们的作战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相对的,人革军在装备上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双方的交换比基本维持在了1:1。
但是一方面,对面的哥萨克不是一个师,而是三个旅(1.5个师,沙皇俄国的哥萨克为2旅4团制,至少1893年是这样,所以我就延续了这个编制,因为不想查了。),另一方面,虽然人革军和毛熊的身高差距可以用装备和训练水平弥补,双方基本上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但是身高不到一米五的脚盆人就不是什么等量相当的对手了,虽然脚盆骑兵第一旅团的指挥官是秋山大古,这家伙在前世曾经打败过哥萨克,但是现在这是正儿八经的骑兵对决,不可能允许他下马玩儿机枪用阵地战打骑兵,在正儿八经的骑兵对决当中,脚盆骑兵的劣势几乎是暴露无遗,双方身高差距二十厘米甚至是以上,而体格上脚盆士兵远不如大夏军队孔武有力,同时,脚盆骑兵用的马刀是全长0.97米的人革军28式马刀,和哥萨克骑兵使用的恰西克马刀长度相同,没有装备上的明显优势,甚至没有长枪,所以,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一轮冲击下来脚盆骑兵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对面的哥萨克,双方交错而过的时候倒下的绝大多数都是脚盆的骑兵,而哥萨克却仅有寥寥数人。
歪过头,孙胜德看着身边这个勉强到自己肩膀的脚盆士兵,这家伙的双手还在打哆嗦,刚才他的军帽被一刀削了下来,不过他也把马刀送进了对面那个哥萨克的胸膛,而他身边的同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冲锋而来的哥萨克把他的同伴几乎全部砍成了两半。
双方的队伍重新集结,再一次拉开了队形。
骑兵队战就是这么简单,无聊,朴实无华。
掉转马头,冲锋。
再掉转马头,冲锋。
就像是战列舰对决一样,在战前可以有无数的奇思妙想和优秀策略,但是到了真正交火的时候所依靠的就已经不再是智谋,而是双方的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展开战列线进行炮战,这是战列舰最终的决战方式。
PS:这可是四千字大章,这也就意味着我今天一天更新了6000字,哼哼,是不是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