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教育:对话文学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教育:对话文学2

    在始皇下令让人去查之前, 有人率先提醒了一句,说这个叫项羽的可能是楚国项氏一族的人。

    “依稀记得项燕有个孙儿似乎是叫这个名字……”

    于是始皇开始忙着查人去了。

    他从天幕的只言片语里察觉到了不太妙的未来,如果项羽真是项燕的孙儿, 那咸阳宫被烧岂不就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了?

    什么情况下咸阳宫会被一个楚国人攻占?

    大秦亡了!

    至于其实大秦还在只是被人攻入咸阳这种情况, 呵呵, 这和亡国有什么区别?能被人夺取咸阳的废物儿孙,不要也罢。

    说起来二三十年后, 不该是扶苏当政吗?但扶苏也不像是那么没用的人,莫非扶苏也寿数不长,皇位上坐了个废物孙辈?

    始皇气得七窍生烟,发誓要把项家小子逮起来。抄书二十年不能解恨, 还是抄到死为止吧。

    毕竟对于一个不爱读书的人来说,抄书是比什么都难捱的惩罚。

    杀人哪有诛心快乐?

    至于扶苏,先给他派几个太医看看身子骨。再把他的儿子们都拎过来一个一个考察, 看看到底是哪个小混蛋这么没用, 回头罚他和项羽一起抄书。

    另一边的项梁也后知后觉意识到了情况不妙。

    之前是因为烧掉孤本的事情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没察觉到“火烧咸阳宫”背后的含义。

    现在想明白了,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后怕。秦国肯定会越发严格地搜查他们, 这里不能再留了, 得换个更隐蔽的地方定居。

    巳蛇随口一句话搞得始皇位面人仰马翻。

    但它本意只是提点一下, 让项羽的长辈看好这个熊孩子,别再随便烧书了。

    咸阳宫也不能烧, 宫殿里藏了不少好东西呢。不光是书,那些宝贝被烧了也很可惜啊,以后都是文物。

    如果项梁看不住自己侄子, 那就让各位面的嬴政多多防备了。比如东西多备几份藏在不同地方, 别给人一网打尽了。

    始皇确实get到了巳蛇的意思。

    于是他道:

    “把那些藏书多抄录几份, 每个行宫都收录一份。朕的皇陵里也收录一份,以免失传。”

    222听完放心了。

    行宫不一定靠谱,但是始皇陵绝对非常靠谱!

    解决完历史遗留问题,主持人进入正题:

    【今天的文学课堂,我们要介绍的是唐宋八大家。这是对唐朝和宋朝一共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虽然他们当中有些人是以诗词闻名的,但实际上他们的散文造诣也非常高。】

    李世民:开心!又是我大唐露脸的一天!

    刘彻:……(目前记仇:正一)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呼的来源。】

    PPT里放出了一段文字。

    【明朝初期,朱右将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由此得名。

    明朝中期,唐顺之所编撰的《文编》里仅收录八大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一律不收。

    此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以上二人的方法,编撰出《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得到后世公认。】1

    也就是说,这个称呼一开始是八位文人的脑残粉一力推崇的。但由于他们编撰的合集传播度广、影响力高,渐渐就成为了权威说法。

    所以说,有几个厉害的粉丝是多么地重要。

    当然,作家本人也得有过硬的实力才行。否则德不配位,也无法获得众人认同。

    【接下来,我将根据时间顺序,一一介绍这八位生平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代表作。】

    【那么第一位出生的,会是谁呢?】

    唐宋时期的文人俱都正襟危坐,紧张期待地等待起来。

    谁会不想上榜呢?

    哪怕这个八大家没得到公认,能知晓日后有许多文人真情实感地推崇自己,也是一大惊喜。

    更何况,后世都默认了这个说法,说明还是很有权威性的。

    巳蛇老师颇有仪式感地按了一下遥控器,PPT切换到了下一张。

    【韩愈,字退之,唐代中期人士。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2

    知道韩愈的人都惊了。

    这个称赞也太夸张了吧?

    文章巨公还好,只是说这人文采非凡。但是百代文宗,就是非常高的赞誉了,说他是天下文人的楷模。

    虽然韩愈的文采确实不错,但不少人并不认可这个评价。

    他们认为韩愈的性格不行,配不上这样的称号。

    结果巳蛇偏偏要和他们反着说。

    【韩愈在后世最出名的代表作有《师说》和《马说》等,因为这两篇文章被收录进了中学生语文课本,并且要求全文背诵。

    该散文朗朗上口,韵律十足,非常好背,深受学生喜爱。】

    韩愈哭笑不得,这个理由也太真实了吧?

    【除了好背诵之外,《师说》的文学价值也是极高的。虽然在唐朝时期不受欢迎,还被同时期的文人批评为“好为人师”,但是后头的朝代都非常追捧《师说》。】

    同期文人们:……

    主持人是不是在故意打他们的脸?

    【那么《师说》为何会成为文人们攻讦韩愈的利器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PPT放出了师说的全文。

    搭配翻译和语音诵读,即便是平民百姓多听几遍也能听懂在说什么。

    这篇文章并不晦涩难懂,虽然看似平平无奇,落在文学鼎盛的大唐仿佛无甚出彩之处。但它的文学地位和思想境界,却是很多作品达不到的。

    李世民看完觉得作者写得挺中肯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

    “这通篇都在讲述向达者求教的重要性,让人不要闭门造车,不是很合理吗?为何后世的大唐竟会批判这样的文章?”

    他大唐思想包容开放,如何就变得这般迂腐闭塞了?竟然耻于向人求教!

    巳蛇老师为他解答了疑惑:

    【自隋唐首创科举制以来,选官范围扩大到了普通百姓。但世家门阀的影响依然严重,许多权贵之后无论才学如何都能轻松入朝为官,于是教书之人便受到了广泛轻视。】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风气趋向于保守,官场愈加混乱。许多平民学子放松学业,对科举失去信心,也不再求师求学。】

    【以上两种原因,导致了当时耻于求师、羞为人师的社会风气。而韩愈写下《师说》本是为打破这一风气,却反而遭受其他文人的批判,认为他好为人师,狂傲不逊。】

    同期文人:…………

    不是错觉,主持人就是在故意打他们的脸!而且打的非常狠!

    李世民听完解释理解了,但他也关注到了一个重点。

    “安史之乱是什么?我大唐被它害得由盛转衰了?!”

    巳蛇老师没有回答,就像它也没有为始皇解答火烧咸阳宫的前因后果一样。

    它继续往下说:

    【不过时间会证明一切,当时的攻讦不算什么。千百年后大家记住的只有师说和韩愈,许多攻讦他的文人反而籍籍无名。】

    同期文人:扎、扎心了!

    韩愈感觉天幕这次提到自己,是机遇也是麻烦。

    主持人告诉所有人,后世认可了他的观点,以后自然会有很多文人重新审视《师说》,改变自己的坚持。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