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晋江首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许老三声音越来越小,不是因为理亏,而是村里因为干女人活被人笑话的不是别人,就是他的好兄弟程老二。

    以前跟孟慧珍是夫妻的时候,家务活都是程老二干,连衣服都是程老二去河边洗。

    现在跟杨知青结婚了,也没比之前好多少。他听媳妇说,杨知青去河边洗衣服也只是洗自己的衣服,程溪的衣服和虎子的衣服都是自己洗。

    他那天去程家,还看到程老二坐在缝纫机前做被罩,而杨知青却在旁边看书。

    “你管别人干嘛,把你自己的日子过好不成吗,你知道女生如果坐不好月子会落下什么病根吗?阴天下雨就腰疼、肩膀疼、肚子疼,你愿意让嫂子下半辈子这么遭罪吗……”

    程溪还就不信了,那点面子能比妻子的健康更重要。

    许老三脑袋都快低垂到膝盖上了,不是他怂,是程老二话把话说的太狠了,什么‘生孩子时的疼相当于人的十根肋骨同时断掉’,还有坐不好月子后半生都得这里疼那里疼……

    他如果反驳程老二是在胡说,程老二立马就说可以明天领着他去医院问大夫,都这么理直气壮了,那些话肯定不是胡诌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确实……没当好一个丈夫。

    程溪本着‘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想法,‘男德’教育贯彻的很彻底。

    光在月子里做饭怎么行,也不能让产妇去洗衣服、洗尿布吧,男的手劲本来就比女生大,洗衣服洗的还干净呢。

    当然手劲大到他们家大佬那种程度就算了,容易糟蹋衣服。

    所以他们家虎子的衣服一直都是他洗,大佬只洗自己的就成,剩下三个小孩也是各洗各的。

    河边危险,几个小孩都是在家里洗衣服,以前是大佬把水打回家,现在是许老三,每天清晨起的比谁都早,先把他们家的水缸打满了,才去给自己家打水,拦都拦不住。

    程溪不知道自己这番‘男德’教育成没成功,但他发现许老三还挺有做饭天赋的。

    烧火时火候控制的稳当,头一次炒菜居然没糊,小米粥也熬得像模像样。

    “这不是挺好嘛,头一次做饭做成这样就已经很棒了,比我当年强多了……”

    大概是哄小孩哄习惯了,刚教育完人的程溪,转头就是一波彩虹屁。

    许老三一边觉得自己的确棒棒哒,一边忍不住怀疑:“你不会是想故意说好话,哄着我把做饭的活儿全包了吧?”

    “爱信不信,我有那么闲吗,快去端给嫂子吃吧,我就不留下吃饭了,你有时间就把院里的尿布洗了,就别让嫂子来了。”

    程溪也觉得自己挺闲的,跑过来把人一通教育,教着做了一顿饭不说,本来要留下来吃饭的,也不打算留了,都不知道忙活这些是在图什么。

    *

    自从一家六口人一天只挣了十个工分后,再等到程溪的休息日,王队长也不过来拉人干活了。

    当然其中的原因还有可能是,王队长知道了程家大哥还留下了一套房子,想想连城里的一套房子都置办下了,家底得有多厚实,也怨不得看不上地里这仨瓜俩枣的。

    人家小程家有底子,程溪又有正式的工作,不到地里来干活也就算了,老程家凭什么不来?

    别说程老头这病得稀奇古怪,瞧着不像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一个生病的人也犯不着三个人伺候吧。

    出于生产队长的责任,王队长晚上还亲自去老程家走了一趟。

    当然得晚上去,白天可不成,他作为生产队长虽然有工分补贴,但秋收不同于平时,干多少活拿多少工分,他这个生产队长也不例外,能多赚一份额外的收入,那他凭什么不赚。

    老当益壮,当着生产队长,秋收还能一天干9个公分的王队长,实在不能明白一些懒汉的想法。

    他到老程家的时候,程老头正在家里头劈柴,哪个生病的人还有体力干这活?

    显然,程老头这病是装的,程老太太也什么毛病都没有,跟儿媳妇在家里做饭,伙食还挺好,炖了鸡肉,还蒸了满满一锅的高粱饭,不知道的还以为家里多少口子人呢。

    程队长虽然严厉斥责了这种偷耍滑装病的行为,但他只是一个生产队长,没有强压着村民去地里劳动的权利。

    而且这一家子没脸没皮,明明装病的事儿都已经被戳穿了,还非得说程老头病了,甚至还说是人家程溪气的。

    王队长实在不想再跟这种人费口舌,不劳动就不劳动,反正有多少工分分多少粮食,没有工分还想要粮食,那就只能拿钱来补了,他倒要看看老程家有多少钱能填这个窟窿。

    对程溪来说,不用下地干活,那就县城一日游,现在天气是热了点儿,但他也吸取教训,在天气冷下来之前都不准备再穿那套肌肉仿真衣了。

    他和大佬在装扮上都尽量轻便,头套能不戴就不戴,实在要戴那也挑凉快的,衣服也走清凉风,为了增强跟本人的反差,两个人都穿上了内增高的鞋。

    猪肉仍旧是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只是他们卖每样商品基本上都固定了妆容,一种扮相卖一种货,程溪不愿意炎炎烈日再穿上肌肉仿真衣了,那暂时就不能卖猪肉了。

    夏天就得卖点夏天好卖的东西,别误会,不是雪糕、汽水、冰淇淋,这一类的东西对程溪他们来说,利润还是太小了,他们准备卖的是手表。

    夏天,正好是露胳膊的时候,这年头一个人能有一块手表,那都是稀罕的了,如果一个人两个手腕上带了三块手表,肯定会特别引人注目,尤其是吸引一些准备买表但没有手表票的人。

    之前卖给杜主任的那款手表,是程溪特意在网上挑的,优点是好看,缺点是这个年代未必有同款的手表,属于稀缺货,太引人注目了。

    他和大佬这次准备来县城卖的手表就属于平平无奇的那种,也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手表——全钢手表。

    产自魔都的全钢手表售价一百二,但是需要手表票。

    程溪他们的手表售价同样也是一百二,不需要手表票,只是没有包装,也不提供厂家的生产证明书。

    感谢这个年代还没有‘假货’的概念,程溪和大佬在卖表的过程中,并没有人质疑这是假冒伪劣品,反而觉得他们是在手表厂有人。

    因为在手表厂有熟人,所以才能低价且不要票拿到手表,至于为什么没有生产证明书,那就更简单了,厂里证明书卡得紧呗,卖手表的人只在生产部门有熟人,在发证明书的地方没熟人。

    都不用程溪和大佬编故事,买东西的客人们就已经给他们提供了完整的故事线,而且听起来还特别靠谱。

    毕竟从厂里私自倒腾东西出来卖的,也不是一例两例。

    和猪肉抢购时的火爆场面不同,手表来问价的人少,真正付钱买的人就更少了。

    一天下来,程溪也才只卖了七块手表而已,大佬那头更少,只卖了四块,加起来也不过十一块……而已。

    但手表和猪肉不同,猪肉是薄利多销,手表则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忙活一天,卖两百斤猪肉,收入才只有两百块,但同样忙活一天,十一块手表就卖了整整一千三百二十块,连零头都比卖猪肉得来的多。

    从贫困到暴富不过如此。

    一百三十二张大团结在手,程溪觉得心里都比之前踏实了许多,如果淘宝突然没了,那这一千多块钱也足够他们一家六口人撑到改革开放的时候了。

    “以后可以少来几趟,不用每周都来,一个月来一次就够了。”回去的路上,程溪跟大佬提议道。

    这钱来的太快太多,比之前卖猪肉卖布料的时候夸张多了,爱才如程溪都觉得有点儿烧手。

    让他放弃挣这笔外快,他不甘心,可如果是每周的休息日都来县城卖东西,他又觉得太扎眼了,主要是利润实在太大,他和大佬打扮得跟本人反差再大,空间再安全,依旧让他觉得不够保险。

    反正现在也不缺钱花,一千多块钱在这个年代,应该都属于‘大户人家’了吧,他们完全可以细水长流,慢慢来,平安的苟到改革开放。

    杨盼盼没意见,她对钱没有执念,经历过末世的人都知道,钱就是一堆废纸,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末世之初那些带着钞票逃命的人没有一个不后悔的。

    她的执念一直是粮食,粮食多了心里才安定。

    她现在空间里存着许多的米面粮油,家里的两个地窖也存了不少,今年还是个丰收的好年景,虽然她们家挣的工分少,可单是瞧见地里成熟的庄稼,就已经让她觉得心旷神怡了。

    杨盼盼的心态和村里绝大部分人都是一样的,秋收是大家最累也最高兴的时候了,而这种高兴在分粮的时候达到顶峰。

    交够国家的,剩下就是队里的。

    分粮的地点就在队委会门口,全村人排成了长队,基本上每家都能来大半的人,有的甚至是全家齐上阵。

    程溪和大佬是两个人来的,没带小孩子们,他们虽然工分少,可实却打算多要点粮食,工分不够那就拿钱补。

    如果赶上年景不好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这么干,队里的粮食都不够分,还得倒欠着村里人的工分,他们何必来凑这个热闹。

    但今年不同,今年这样的大丰收年,即便是按照比例交够了给上面的粮食,那剩下的粮食也比往年多多了。

    程溪是工分不够,才需要补交钱多换粮食,对于工分足够多,甚至有余富的人家,是不会把工分全部换成粮食,而是会把一部分工分跟队里换成钱。

    粮食被分为一到五等,粮食的等级不同,工分兑换的比例也就不同,不过村里一二等的粮食都已经送到粮站去了,可即便如此,三等粮被兑换的比例仍旧是最低的。

    程溪在村里出多了风头,也不在乎多这一回,他兑了一半的三等粮,一半的四等粮,且整整要了两千斤。

    要知道他们家的工分粮和人头粮加起来,也才只能换两百斤粮食,剩下的一千八百斤全靠钱补上。

    一家六口人,如果都是青壮年,那两千斤的粮食肯定不能算特别多,一年下来也就是将将够吃,前提是排除掉麦收时分到的小麦。

    但如果只有两个大人,剩下的四个全都是小孩,两千斤粮食就委实多了点。

    一旁主持分粮的王队长,开口想劝但还是没劝,他不觉得程溪是心里没谱的人,多要些粮食,可能有别的用处吧,或许是为了拿来送人什么的。

    而且这对村里也是有好处的,往年是粮也少钱也少,今年是粮多钱少,大家伙今年分到的粮食多,肯定会拿一部分工分来队里换钱。

    多了程溪的这笔进账,村里能分的钱不就多了。

    自从知道程溪大哥在城里还留了套房后,王队长就不拿以前的眼光来看程溪一家了,家家户户情况不一样,他认知当中的那一套不适合程溪家了。

    简单来说就是,在程溪亮出江市的一套房后,王队长发现自己‘被贫穷限制了想象’,‘有钱人’的生活他理解不了。

    理解不了的事儿,王队长就不费劲儿了,就像他没法理解村里的那些懒汉一样,尤其是程老头一家。

    别人一家顶多出一个懒汉,这家倒好,一家四口全都懒到骨子里去了,秋收的时候连出来装装样子都不肯,直接在家里头躲清闲,他当了十多年生产队长,还是头一次碰到这样的人家。

    多少劳动就多少收获,一家四口都是能干活的年纪,一年里也没病没灾,结果就这点工分。

    程老头带着老太太来领粮食,工分全换成五等粮,也才六百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