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大萧条(1/2)
与他同行的爱斯坦律师,一上车就压抑不住喜悦,喜不自胜和周景讲:
“这简直太顺利了,州长同意我们的看法,我们将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将为我们带来数千万美元的利润,而且后续影响深远,我们或许会成为这个国家最富有的人。”
周景微笑点头表示赞同,罗斯福认可了他们的政府干预计划,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之前一直奉行着市场经济,政府并不会干预经济。
于是当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整个经济将会陷入恶性循环。
生产商品的资本家卖不出东西,只能关闭工厂裁员。而被裁的员工手里没有钱,就没有办法消费,就会有越多的商品堆积在仓库里。
想要摆脱这种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些需求来,让工厂可以开工,人们可以得到工作的机会,经济就可以循环。
那么制造什么需求呢?
4万亿计划有些夸张,但在纽约中进行一个4亿美元的基建计划,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出谋划策当然不是白做的,罗斯福竞选州长时的竞选资金,也不是白给的。周景将在这里分一杯羹,划取一块属于他的蛋糕。
车窗内的成功人士,决定着车窗外,大街上那些人的命运。
放眼望去,大街上到处都是杂乱的帐篷,和衣衫破碎的流浪汉。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大约有200万美国人正在四处流浪。
他们中有失去产业的佃农、遭遇干旱放弃土地的农民、从学校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孕妇、生病的婴儿、被迫下岗的中年人。
这些流浪者一开始怀着期望,乐观地踏上找工作的征途,可是等待他们的是日复一日的流浪、穷困潦倒和背井离乡。
他们发现实际情况是300个岗位有5000人抢,招聘6000人却有10万人去应聘。
他们只好从一个州流浪到另一个州,在公园露宿,无铺盖、无遮挡,躺在地上、挨到天亮、再次上路,他们的衣服变成了破布,鞋子上满是补丁。
爱斯坦发现他的老板在望着车窗外,他便识趣的换了话题:“现在失业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世界都糟透了。
那些年轻的姑娘,刚结婚不久的妇女,只值10美分。(干什么你们懂)”
“我记得纽约的塔塔利亚家族,就是做皮肉生意的吧?那他们可惨了。”周景打趣道。
搞这种生意的向来被人所不齿,纽约的5大家族,都看不起他们,更别说周景了。
这个家族只配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远远比不上唐克里昂让人觉得尊敬。
汽车走过纽约收容所那条大街,排队领取救济食物的人,从大街的一头排到了另一头,一眼望不到尽头。
周景假模假样的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