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继位了三个多月时间,柳铭淇一共参加了三次大朝会。

    其中一个还是因为今年的秋收,众位大臣们来商量各种事宜的。

    别奇怪。

    对于收获粮食,绝对是天下第一的大事儿。

    放在现代也不奇怪。

    不说是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就是漂亮国,你看把他的小麦大米给切断了,他会怎么样?

    第二天十二个航空母舰舰队就冲到你家门口了。

    我们国家也是。

    中南半岛的那群国家,别看平日里粮食到处卖,但真正到了有事儿的时候,他们只能卖给我们。

    为什么?

    澜沧江的女儿湄公河,你了解一下?

    只要我们修建一个大坝,拦住了澜沧江……呵呵!都得死!!

    古代的粮食问题,那更是最高的一个高度,超越了一切事务。

    只要老百姓家里有粮食,哪怕是皇帝再怎么的昏庸奢华铺张浪费,都不可能有大范围大规模的造反——别怀疑,弘历,说的就是你!.CoM

    今年的气候、雨水、阳光都非常的适宜,无论是哪一种粮食作物,生长都非常的良好,已经可以算得上连续第三年的丰收了。

    具体来说,今年的粮食税收可以入库超过二亿五千万石。

    虽然分散到天下数十个粮仓里面,数量就变得不多了,但这也是近十年以来,最好的一个年景。

    最少可以填满大部分粮仓的一半了。

    这也不是说前面十年都是各种天灾、导致了粮食不足——实际上还有人祸,超过五千万石的粮食,被各种倒卖出去,肥了一大群的仓鼠,却是苦了老百姓。

    要不是景和帝跟大臣们苦苦的支撑,恐怕前年六国入侵的时候,就一定会出巨大的问题。

    毕竟,如此的外忧内患加在一起,不就是成了我大明的悲惨结局了吗?

    除开了正常的粮食,还有排在第三的红薯。

    现在时间已经快到九月了,红薯三十天之内便会陆续的收获。

    去年红薯的总种植面积已经是二十四万亩,收获了七亿二千万斤的粮食。

    今年红薯已经从帝京府扩散到了整个京畿地区种植,面积一共是一千四百四十万亩。

    看起来数目很多,实际上只有九千六百平方公里,占京畿地区的总面积不过是二十分之一。

    虽然占据了一些小麦和大米的种植面积,但由于朝廷给的补偿高,老百姓们也都愿意。

    如果是按照去年的亩产三千斤计算,今年的收获至少是四千亿斤以上,至少是三十四亿石。

    这个数量的红薯产量,那真是惊天动地了。

    有了这么大一批红薯分散到全国各地,倘若是明年再有亩产三千斤……不,就算只有两千斤的产量,全天下的人一年到头吃红薯,都绝对能吃得不饿了。

    别觉得产量这么高,就会有多大的盈余了。

    就拿宝宝的话来说,任何的事情,乘以一亿五千万,那都是大事儿。

    任何的东西,除以一亿五千万,那都是一个小数目。

    穷的时候,一天吃一斤、甚至是半斤粮食都能活下去。

    但富裕的时候,一天一个成年人吃上二十斤红薯,都不一定能吃撑着——红薯和大米、小麦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否则我们的主粮怎么可能数千年来都是大米和小麦?

    因此,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

    你不可能所有的老百姓都按照现在专人那样的精耕细作,然后每年还有各种自然灾害,还有各种人为因素等等……

    这就需要天下的官员们,对此以最虔诚的态度来推广和监督。

    一是让老百姓们尽心尽力的去种植红薯,只要第一年让他们看到了红薯的惊天产量,那么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艰辛,他们都会坚定不移的去种植红薯。

    第二是让官员们监督那些士绅地主们,还有那些小吏们,不许他们在其中干涉老百姓们种植红薯。

    红薯收成之后,更不允许任何人借此来有更多的摊牌。

    劳役和税赋,历来都是老百姓身上的两座大山。

    即便是这样的大山少不了,但朝廷还是希望能尽可能的减少老百姓的负担。

    说白了,至少要让他们活下去。

    如果能让他们吃得饱,那么就是万幸了。

    但你别看红薯的产量这么高,这么容易让老百姓的粮仓堆满,但它又不是万能的。

    不然的话,清末的时候,红薯、玉米、土豆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都有,为什么老百姓们还是过得很苦,饿死的一堆接着一堆呢?

    还是在于各种天灾,各种人祸。

    天灾我们不能控制,但在太平年间的时候,人祸却可以尽可能的控制。

    为此不但是绣衣卫要好好的工作,柳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