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 大势所趋(2/2)
唐夫人宣布开席,笔墨收了起来,酒菜端了上来。争得口开舌燥的众人闻着香气,垂涎欲滴,再也顾不上口舌之争,只想饱口腹之欲。
荀彧抽空,上楼看了一眼,却发现二楼的房间里已经人去楼空。
天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荀文倩也走了,只剩下唐氏一脸崇拜的看着他。
——
刘协坐在马车里,身体随着马车的前进轻轻摇晃,心情也跟着起飞。
不管荀彧是不是出于自愿,从他的发言来看,他至少认识到了牵星定位术的价值,也清楚振兴实学是当前大势,无可阻挡,所以选择了敞开胸怀,拥抱大势。
这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
造势的使命基本达成,杨彪、荀彧、杨修、诸葛亮,几任司徒都有了合适的人选,未来五十年内不会有什么原则性的路线问题。
分歧肯定会有,矛盾也会一直存在,但大方向不会变。
在他坚持西征的背景下,尚武之风的养成指日可待,合格的太尉是不会缺的,反倒可能会因为候选太多,难以抉择。
相比之下,倒是司空的人选还没着落。
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人监督,迟早会变成一笔糊涂账,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和稀泥,捞利益。
只是如何监督,这却是一个亘古难题。
权力会让人上瘾,屠龙的少年迟早会变成龙,监督者迟早会被拖下水,与被监督者沆瀣一气,甚至比被监督者更加为人不齿。
但三权分立又是不合时宜的。
且不说他见过三权分立带来的弊端,就眼前而言,三权分立导致的效率低下就是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生产力还没发展到相应的水平,消息传递还在靠人走马跑,最高权力之间的扯皮只会使朝廷失能,处理不了任何政事,更无法应对内外威胁,最后在内耗中灭亡。
甚至在灭亡之际都不忘内耗。
大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明也是。
他虽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却不是一个被人洗了脑的理想主义者。在远方和诗面前,他选择眼前的苟且——帝制。
现在的生产力水平需要皇帝。
只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他是一个监督者,不是一个执行者。他应该拿着鞭子,监督大臣们施政,而不是亲自亲为,把所有的权力都揽在自己手中。
什么都管,最终将变成什么都管不了。
当马车在行在前停下,刘协拉开车窗,对骑着马,跟着马车旁的何晏说道:“你去司空府看看,都有哪些人已经到了。”
“唯。”何晏应了一声,抖动缰绳,轻踢马腹,向司空府去了。
陪在一旁的荀文倩眼皮轻挑。“陛下是想物色下一任司空么?”
刘协“嗯”了一声:“你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吗?”
荀文倩微微一笑。“有,只是未必合陛下的意。”
“说来听听嘛。”
“抚军大将军韩遂。”
刘协一愣。“他?”
“陛下,法本自军法而来。韩遂文武双全,又在军中多年,出任司空是绰绰有余。这几年在山东,他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深为山东百姓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