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用意(2/2)
太史慈心头苦笑,要不怎么说是母子呢,连想法都极其相似。如果刘景大兵压境,以母亲、妻儿作为人质,逼其出城投降,以太史慈刚烈信义的性子,绝对不会乖乖就范,定会和赵苞一样,死战到底,大不了与母亲、妻儿共赴黄泉。大丈夫行事,终不能以私废公。
但刘景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放回母亲、妻儿……
太史母随后话锋一转道:“然刘安南实乃仁义君子也,非项羽可比,自被俘以来,刘安南从无相逼,反而屡以晚辈之礼登门拜见,放还仆婢童属,赐予衣物器具,生活拟于海昏旧居。今又奉旨罢兵,放吾等离开,如此心胸气度,委实令人钦佩……”
太史慈从母亲口中得知事情始末,不禁陷入沉默,久久不作声。
孙氏据有豫章、庐陵二郡已有三载,至今山野深险之地仍未尽服,眼下刘景看似气势如虹,连夺豫章、庐陵二郡,实则隐患不小,正好借着天子、曹公使者到来,止戈为武,消化战果。
让太史慈想不通的是,刘景竟会无条件送回母亲、妻儿,所谓的仁义可说服不了他。如果刘景以为这么做就能使他不战而降,那就太看轻他太史慈了。
但当太史慈无意间瞥见左右向他一家投来复杂难明的眼神,太史慈心下一沉,有所明悟。
刘景此举乃攻心之计,不但针对他,也针对他的海昏旧部。
母亲、妻儿安全归来,令太史慈死斗之心消散大半,而此时他若执意与刘景对抗到底,必然会大失部众之心,毕竟太史慈家人回来了,他们的家眷还尚在刘景手中,这么做岂能让人信服?
太史慈察觉到刘景的用意后,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甚至冲淡了家人团聚的喜意。
果然,正如太史慈担心的那样,返回西安不久,其母亲、妻儿归来的消息便轰传全城,其麾下将领蜂拥而至县寺,打着恭喜太史慈的幌子,实则逼其表态。
太史慈素有威望,众将言语不敢太过露骨,但他们的态度,却清楚无误的传达给了太史慈。
太史慈心知不止眼前的众将,底下的士卒亦多有投降之意。太史慈心中并无愤怒,将士们之前遭逢大败,未曾弃他而去,家眷落入刘景之手,仍未弃他而去,将士们不曾负他,反而是他有负将士,现在他还有什么理由阻止麾下将士离开?
太史慈对众将叹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乃是人臣的本分。我受讨逆(孙策)、讨虏(孙权)厚恩,当尽忠职守,诸君则不必如此,自可离去。”
众将闻言无不愧惭,皆俯首于地,表示愿与太史慈同生共死。
太史慈自然不许,示意左右亲卫,将众将赶出县寺。之后又遣散亲卫,身边仅留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