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986节 百世英雄百世梦,万里长城万里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武五年共缴纳五百一十六石麦子,茧子十五石,折合银圆五百八十三元。眼下从军者二十八人,都是骑兵。不过,大军北伐时战死两人。”

    李洛和大臣们都有点讶然,一个六七百人口的村寨,加入唐军的竟然有将近三十人,还都是骑兵,这个比例实在是很高了。南方一个行政村往往上千人,也就十来人在军中。

    这也不奇怪。本地人善骑,也不缺马,而且骁勇善战。不然也不会有当初有名的横山铁骑。就说眼下,唐军骑兵中的横山兵,少说也有五千人。

    “想不到小小一村,竟然有二十八名大唐骑兵,还战死两人,当真不易。你们都是西夏遗民么?”李洛问。

    李念忠道:“好教陛下知道,李家寨的户主大多姓李,确是故夏遗民。只是今日,我等早就不是党项人了,而是归属汉人。”

    唐主点头颔首,对李念忠的态度很是满意。

    “你们姓李,可是西夏宗室后裔?”李洛问。

    “回陛下话,”老村正道,“草民等虽算是故夏宗室后裔,世系却隔了四百年,要追溯到夏国公庶支。”

    “原来如此,确算久远。”李洛明白了。夏国公是谁?就是李思恭。唐定难军节度使,因为镇压黄巢有功,爵封夏国公。这个李,也是唐朝赐姓。

    西夏是李思恭的嫡脉李元昊在一百多年后创立的。而李念忠是李思恭的庶脉后裔,说起和西夏王族没啥关系,宗室都说不上。

    唯一值钱的身份就是姓李,在西夏时期还能高人一等。

    “村民生计如何,可能吃饱穿暖?”李洛问道最关心的问题。

    李念忠回答:“回陛下话,自从大唐收复此地,行均田令,定两成赋税,百姓的生计就大为好转,流民也全部返乡。这都是圣天子的功德啊。与蒙元时相比,真是好了太多。所说日子过得紧,总归是能吃饱穿暖了。”

    “那朕就放心了。”李洛露出笑意,又看向一个面相斯文的中年男子,“你就是本村教师?”

    “回陛下,草民正是村学教师李仲。”斯文男子叉手行礼,神色恭敬的回答。

    李洛问:“如今进学者,有多少人?”

    “回陛下,共有五十七人。男童二十九,女童二十八。”

    “这些教材,可好学么?”

    “回陛下,好学。陛下的御制教本,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实在是千古未有的蒙学圣典,其中微言大义,真令草民万分敬佩。”

    李洛又看向一个年约三十的英武女子,“司妇使,这几年,村中可有溺杀女婴之举啊?”

    司妇使敛衽行礼后回道:“回陛下话,没有。本地并无溺杀女婴风气。民妇平时要做的事,也就是管管姻缘生育,养蚕纺织之事。”

    李洛问完了几人的话,站起来说道,“走,带朕去看看百姓家的窑洞。”

    “遵旨!”

    一行人来到广场边的一个窑洞,但见里面被挖出四间,两间住人,一间存放粮食和纺车,一间是牲口圈。看着虽然很简陋,但墙壁上却处理的很是光滑,还挂着弓箭。

    李洛看到这家人存了十来石粮食,灶台上有盐有油,牲口也不瘦弱,不禁点头微笑。

    看上去,这家人的日子,还算凑合。

    又看了好几家,基本都差不多。特点是几乎家家有弓箭,少数家庭还有马。有马的家庭,大多都是军属。

    接着,又来到一家烈属家庭。

    “传烈属来见朕。”尊贵的大唐天子直接坐在坑上传令。

    很快,一家百姓被带进来。

    一个老者,一对中年妇男女,还有一个少女。四人一进来就赶紧下跪,头都不敢抬起,也不知道如何说话,只是叩首。

    “起来吧。扶他们起来。”李洛温言说道,还用手虚扶了一下。

    “谢陛下。谢陛下…”四个烈属也只会谢恩。

    “战死的骑兵,是你们的儿子?”李洛问那对中年男女。

    “回陛下。”老者回话道,“战死的李十二郎,是草民次子。他们…”他指指三人,“是草民长子长媳和孙女。”

    老者说到这里,目中已有泪水。

    唐主叹息道:“为了大唐,十二郎战死沙场,朕心甚悯之。李老先生,不知烈士抚恤,可领到么?”

    老者无声垂泪回答:“好教陛下知晓,领了三百银圆,足够草民养老了。谢陛下恩典,草民,草民谢陛下…”

    “你不用谢朕,朕和朝廷还要谢你们。”李洛说道,“来人,赐十二郎家一百银圆。”

    老者赶紧推辞,“陛下啊,草民万万受不起。十二郎为大唐战死,为陛下尽忠,死后灵牌不但入了村中道社,还入了郡县道庙和长安道宫,这是他天大的荣耀。抚恤银朝廷已经给了那么多,还免税二十年,草民受不起了。”

    “无妨。”李洛道,“朝廷虽然给了,但朕既然来了,就是朕的意思。”

    “谢陛下…”老者带着三人再次跪下,一家人谢恩磕头。李洛亲自扶起老者。

    接着,李洛又去看了另外一家烈属,同样赏赐了一百银圆。

    最后,李洛也没有忘记去村中道社看看。

    乡村有道社,县有道庙,郡有道观,各京有道宫。宫观庙社四等道庙,很是森严。

    根据天师府的规定,村中最少有炎黄道社和忠武道社这两社,而在乡中,必须五道社俱全。

    李家寨的炎黄道社和忠武道社,就在学堂后面的两个幽静处的窑洞中。占地不到四分之一亩,也没有道士管理,只有神像,香炉和灵符。因为乡村道社是最低一级的道庙,没有设置道官,一般都是村官负责管理。

    两个道社虽都很小,却都很是肃穆。

    忠武道社中还有两个烈士的灵牌。

    从小道社的香火看来,平时来道社祭拜的村民还是很多的。

    可以想象,村民独自来道社祈祷的情形。尤其是在夕阳时分,在大雪纷飞时,在细雨朦胧时,某个疲惫而迷茫的人来到这里,静静的对着神像祈祷,最后摘下道社中的一道灵符,心境安谧的离去。

    而在风雨如磐的大夜,道社中的风铃传来隐隐的叮铃声,似乎也能驱散乡人深沉的梦魇。

    莫要小看这不起眼的道社,这必将流传千百年,成为华夏大地上特有的风情,是乡国中永久的记忆。

    李洛和大臣们在炎黄道社和忠武道社上了香,就下令启程。

    临走时,皇帝下令赏赐村中百姓每户三斤肉。

    一日之后,御驾来到无定河边,但见河水呜咽无语,从苍茫原野中蜿蜒而来。

    隔着无定河向西北放心瞭望,秦汉长城的烽火台,已经隐约可见了。

    “可怜无定河边骨,又是春闺梦里人。”李洛轻轻吟道,对群臣说道:“这无定河,古来多是中原边塞之河,不知道埋葬了多少汉家男儿的尸骨。而我在我大唐,无定河再也不是边塞之河,而是内河。”

    唐主扬鞭一指西边,大声说道:“大唐的边塞之河,只有里海!也就是大唐的西海!”

    “传旨,过无定河!”

    “遵旨!”

    半日之后,御驾渡过无定河。过河之后,才算深入道河套地区了。此地风貌,已经是草原风情了。

    时值五月,草甸上百花盛放,蜂蝶飞舞,不远处青山如眉,河流如带,长城静寂。既秀美绚丽,又壮美宏阔,笔墨难以描画。

    “妙哉,朕想不到,河套之地,竟如斯之美也。”李洛赞叹道。

    河套地区,是林海和草原交汇之处,这样的地方,风景往往也最为壮美。

    不远处,就是长城了。

    驻守长城镇北台的唐军分队,见到御驾前来,立刻下城迎驾。

    镇北台扼守两山之间的山口,连接两处长城,是抵御塞外胡人的重要关隘。但其实,历史上此处多次被匈奴突厥蒙古等胡人攻破。

    李洛登上镇北台长城,但见这秦汉时期的古长城已经残破不堪,沧桑无比。和后世的明长城区别很大。

    登上长城,众人就似乎穿越时空,来到秦汉隋唐。

    往北一看,苍野茫茫,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似乎延伸到天际,时值夕阳西下,残阳如血,落霞如锦,映照着辽阔的天地,壮观无比。

    很少见到塞外风光的唐廷大臣,都是见此忘机了。

    李洛看着这一幕,拍拍斑驳的城墙,对着夕阳草原说道:“这道长城,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可是,又有几次能真正挡住胡人南下的马蹄?”

    “万里长城,又有多少兵马,够用来驻守?”

    “这道用砖石修建的长城,真的那么有用么?”

    群臣听了皇帝的话,都是若有所思。

    文天祥叹息道:“陛下,长城真要能挡住胡人,千百年来,又安有胡人屡次南下之祸。”

    “文先生说的不错。”李洛声音陡然拔高,“以朕看,这长城,多半是个摆设,与其说长城挡住了胡人,还不如说,他挡住了汉人占领草原,利用草原的机会!”

    “唉——”唐主感慨万分,“真正的长城,是一腔血勇,是进取之心,是利用草原的智慧!而绝不是这个长城!”

    “百世英雄百世梦,万里长城万里空啊。”李洛念出张廷玉最有名的诗句。

    PS:月底了,求票票!晚安!今天太忙了,蟹蟹大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