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内阁(2/2)
韩栋继续说道:“,明成祖朱棣时期,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制度至此建立。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当然这个是史书朱棣撵走了朱允炆当皇帝的走向,不过我觉得就算是太子殿下当皇帝,这个历史走向也避免不了,总不能让他们也累死累活的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吧。”
朱元璋心里知道这是避免不了的,不过还是不屑的问道:“这内阁不也没有什么权力,不过就是一个辅助的机构罢了。”
“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Com
“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1425仁宗朱高炽时,明仁宗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之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自此,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年间,王文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后进入内阁,自后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内阁权力更大。虽有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末年的反复,可到成化年、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
“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所行之事被认为多荒谬不经。可也有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未成大乱。明世宗朱厚璁的嘉靖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朱元璋嘴角抽搐,把砚台再次摔在了地上,这是第二次韩栋看到朱元璋摔砚台。
“不肖子孙,这帮废物,朕好不容易把宰相制度废掉,这些没用的东西又让内阁制衡了。”
看到朱元璋已经很气愤了,韩栋没有把内阁的巅峰时期万历张居正说出来,要是说出来怕朱元璋非得气病了不可。
不过内阁制度也是有好处的,只要是内阁的人才济济的话,就算是遇到一些不靠谱的皇帝,整个国家还是可以依旧运转的很流畅。
只是朱元璋不这么想,他心里想的只是加强自己手里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