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创作随想(二)人物背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高低,没有人格的贵贱;所以,在人格与尊严方面还是平等的;“东家不打打西家”是赋予打工人最公平的职业选择权。因此,在王沁的内心深处,她没有看不起打工人,而她自己也是“打工仔”。

    这也是王沁人格魅力的最美体现!

    当然,男主若是一名普通的仓管员,王沁也不会动心;毕竟,男主的职位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外资厂最红的“打工仔”,与当时王沁的职位对等,也就缩小了两人在职位上的差距;而男主身上的单纯和对外部环境超强的适应与忍耐力,也是令众人(司令、阿昌、曹姐、阿云等)最欣赏的地方,王沁自然也不例外。

    若男主被逼离厂后,没有老板阿昌的关照,也只能是在下一家工厂去从事自己简单的工作,最终淹没在茫茫的打工人海,王沁也不会“飞蛾扑火”!

    要知道,月薪万元也是“打工皇帝”级!虽然是被阿昌所利用,但这也是男主自身能力的彰显!

    “司令和沁妈妈”这两个角色,没有很具体的生活原型,是作者虚构的人物;但,在70年代初一只部队从湖南常德老家一夜之间换防到惠州确有此事;作者在惠州期间,也结识了不少转业到当地各行各业任职的老乡,是他们在聚会中给作者讲述了曾经参加越战的经历;至于为什么换防,属于当时的军事机密,后来据说是与某人外逃后摔死在外蒙古的温都尔汗事件有关,因这支部队是某人的嫡系!

    至于,张叔叔、阳叔叔、罗叔叔等军转干部或在职干部,生活中去确实有原型。

    “阿云”这个角色,是全书的重彩人物,也是那些年从老家出来混江湖的代表;像他这样的经历,在当时的很多地方都有;生活中的原型,就是作者当年在惠州的时候最要好的把兄弟,也是老乡;依靠同胞姐妹俩开发廊和洗脚城起家,后来开始自立门户,养了一大群马仔,与军转干部们走的很近,帮他们洗钱,做尽了江湖人该做的事;在惠州黑道上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但从没有翻过船,其中原因不说便知。

    “张公子”,有生活原型,确实是做外贸生意的高干子弟;因为一个坐台妹与作者的把兄弟结下了梁子;98年的时候,脑袋被人从后面重击后倒在三元里的一条巷子里,连皮鞋都被拔走;被好心人打了120急救电话,送到了就近的医院;由于不明身份,医院也就没有实施急救,结果还是死在了医院的过道里;三天后,医院在《羊城晚报》上刊登了认领启示,其家属得知以后跑到医院的太平间认了尸。据记者跟踪报道:警方根据现场勘测,认定是一起抢劫案,案子最终是否破获不得而知,而医院却背了锅;家属认为是医院没有实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只认钱,被家属告上了法庭。

    “曹姐”,也有生活原型,跟作者的把兄弟关系很熟,直到被抓后,把兄弟才知其的真实身份,手下的马仔有很多都是她的“粉客”,害了不少人!有好多都是作者的老乡!

    至于“媛媛”,毋庸多猜测,是最后和男主走到一起的人,也是作者最亲近的人之一!

    “眼镜”是作者将一些吸粉的老乡集中起来描写的悲情人物;也是作者在惠州那些年间耳闻目睹的群体代表,有同情,也憎恨!

    总而言之,是作者的老乡、朋友,提供了这本书丰富的生活素材,才有了本书的精彩,也才让大家能够与作者一起回味、一起共鸣那段渐渐远去的心酸岁月!

    经历过了,就无悔今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