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县城里的私家车跑腿客(番外十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我搬进城不久,阿云也在我旁边买了块宅地基,就等江南的梅雨季节过了以后马上动工。

    就像当年去广东去赶打工潮一样,我们又赶上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第一波!

    虽然,国家提出的“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是2007年,但扩大县城的城建规模也是那些年空降到县里担任县委书记的为政思路之一,也是个人政绩工程的彰显;于是,拓宽老县城的主干道、在县城周边划定私人住宅区,允许私人建房;于是,城郊的大片良田被一些有钱人买回来后开始修楼建院,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县里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局任职多年的科级官员,也就在县城的东郊出现了“官府村”!

    这些人的政策预见性居然比国家的政策研究高层智囊人士提前了2年!

    牛逼吧!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验证,当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逼着亿万农村人换鞋弃靴、洗脚更衣地懵懂进城,帮助他们实现了“我也是城里人”的世代梦想;虽然造就了表面的繁华,但也衍生出了很多的后遗症!

    现代的城市化文明已是璀璨夺目,然而,在一味的追求“gdp”的思潮之下,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将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拿来”的专家们将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解读成拉动内需的最大潜力股!

    他们是逼着农民朋友进城消费啊!

    于是,几亿农民在当地政府的催助下成了蹩脚的“城里人”!

    国家的经济增长靠农民长期使用的土地“农转商”后卖给开发商来充实着“gdp”的数据,再用这些钱大搞城镇基层建设,进行简单而粗放的城镇扩张,恨不得要将十亿农民全部都穿上“城里人”的霓裳!

    很早就读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这古老的寓言故事,却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真实版本!

    现在,地方政府都关注着土地,银行关注着土地,与银行沆瀣一气的地产开发商更是关注着土地!

    有多少眼睛又在关注“人”呢?

    试问专家:依靠传统农业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泱怏大国,农民占据了4/5以上的人口,他们靠土地的简单种植积攒的传统农耕本能岂能支撑起一个以“消费”为主流的社会?

    你们是瞄准了他们在城里靠卖苦力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的血汗啦!

    刺激他们,有用吗?

    这是对进城农民有限资本的新型掠夺!

    他们,可以用汗水去帮助建造城市文明,却改变不了城市的文化;而没有文化底蕴的城镇,“文明”又能光鲜多久?!

    实质上,他们的身份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只是协助构建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三元社会”:城镇居民、农民、农民工!

    他们,其实就是城市里的“新型贫民”!

    乐极生悲!这是自古名训!

    一轮狂喜,让他们丢掉了祖辈们生息的土地,废弃了父辈的老屋,进城后又没有稳定的工作,只能继续打工,继续在城里做游荡的魂!

    恰似前清时期的裹脚小女人,整日步履蹒跚在城市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森林里!

    而在城市的边缘拔地而起的遍地商住楼群成为了他们永远的痛!

    优秀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到了城里,导致教育成本像芝麻梗上的苞节,一年高过一年;而在赶潮进城的环境中长大的当下年轻人,又拉起了“恐婚”的巨幅帷幕;父辈们挥汗建起来的商住高楼,自己只有羡慕的份,没有居住的资格!

    孩子的教育成本、房子的终身按揭,都是让他们产生“恐婚”的心理的根源!

    试想:就连自己在城里活下去都深感艰难万分,哪还有“结婚生子、传承后人”的“非分“之念与奢求!

    我进村委会之前,是阿云帮我推了思想的上坡,但对我此次的离职,他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