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态度如此强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转眼间,腊月初八,腊八节又来临了。腊祭之日,喝腊八粥的日子,又是龙兴节,即皇帝赵煦的生日:诞圣节。朝廷为庆祝赵煦诞辰而放假三天!

    但武植一点都不轻松,为了庆祝龙兴节,朝中大臣一个月之前就开始为节庆的事忙活了,武植也不能例外!尤其是今年的龙兴节,由于赵煦喜得皇子和三位公主,朝廷决定大肆庆贺,大操大办。赵煦还颁发诏书大赦天下,赦免减刑除了元祐旧党人以及一些特殊的犯官比如蔡京等人之外的众多囚犯,天下人闻之大喜。

    武植作为朝中第八号人物,而且是最年轻的朝廷大臣,首相章淳派给他的任务也不少,其中有一项是负责接待来贺的各国使节。杀鸡焉用牛刀,武植才懒得出面,就把接待各国使节的事都全权委托给鸿胪寺卿郭知章,由他带领鸿胪寺的官员去出面接待并处理相关的事宜。

    宋朝在京城设置许多外交接待馆驿,作为国家接待各国使节的地方。当时辽国在都亭驿,西夏在都亭西驿,高丽在梁门外安州巷同文馆,回鹘、于阗在礼宾院,三佛齐、真腊、大理、大食、大越等国家在瞻云馆或怀远驿。

    要是天天往这些地方跑,不把他累死才怪。武植只象征性地见了各国使节一面,就把接待的事丢给了郭知章,做起了甩手掌柜。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已经两年多没有来出使过宋朝的辽国和西夏使节,在腊八节来临的前夕,竟然出乎意料地联袂而来,一行数十人,两个西夏使节,四个辽国使臣,外加两个侍卫和数个随从,阵容还不小,并带来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礼物,无论衣物、鞍马、弓箭还是野果野味都带了一堆,其中还有两把宝铁刀和一对海东青。沉寂冷清已久的都亭驿和都亭西驿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武植不得不亲自接见了他们。

    但来使的傲慢态度让武植很是不爽,尤其是辽国的使臣,趾高气扬,见到武植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时,两个辽国侍卫就不断挑衅,意欲给宋朝使者来个下马威。结果被武植一不小心都给打趴在地,颜面尽失,方知宋朝这个极其年轻的开国郡公不是易与之辈,轻视尽消。

    自从宋朝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就进入了相对和平的年代,辽国强势且贪婪,宋朝委曲求全并花钱买平安,期间偶有一些小摩擦,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争斗,遣使来往的还比较频繁。但宋朝与西夏自从绍圣二年即一零九六年爆发大规模战争后,一直在背后支持西夏的辽国就断绝了同宋朝的来往,直至今日,辽国和西夏才联袂而来,颇有点来者不善的意味。

    果不其然,当龙兴节大庆过后,辽国使节就联合西夏使节迫不及待地递交调停国书,傲慢无比地提出要宋朝和西夏和解,要求宋朝人即刻退出河潢、天都山、没烟峡和剡子山等地,把这些土地交还给西夏,并以武力相威胁。

    看到辽国递交的国书,面对这样的形势,朝中瞬时分出了两个不同的阵营,京城存在两派意见。首相章惇和章楶建议不用理会辽国的调停,无论是战争抑或和平,应由宋朝决定,“夏国作过未已,北使虽来劝和,亦须讨伐,若能服罪听命,虽北朝不来劝和,亦自当听许。”次相曾布和鄜延路经略使吕惠卿等人则认为,宋朝应着眼于从西夏身上得到实际利益,不应该进一步破坏宋、辽两国关系。武植冷眼旁观,并没有着急发表意见。

    双方争持了数十日,僵持不下,赵煦也是迟疑不决,心有不甘,迟迟都没有能拿出个好的解决方案来。无可奈何之下,赵煦和众人才把目光投向一直缄言不语的武植,求助于这个朝中年纪最小的二品大臣。

    武植见状,才把自己拟好的章程递给郝随,送呈赵煦。

    赵煦仔细地阅览了一遍又一遍,很是心惊,也甚为心动,看着武植的眼神有点恍惚:“这也太强势太决绝了吧?”

    武植的奏章里写道:“党项人天生就有反骨,犹不可信!宋朝要做好和平解决争端和武力解决争端的两手准备。作为胜利的一方,宋朝与西夏的争端应由我方来主导和决定。停战可以,但要签订协定,并以辽国、回鹘、高丽、大理等国为见证方。协定有三,一是党项人必须承认如今既成事实的边界问题,无条件承认河潢、天都山、没烟峡、剡子山等地为宋朝的领土,停止一切挑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