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精神支柱!(1/2)
毕竟是在国丧期间,武植也不敢太过放肆,只是想跟金莲与柳月聊聊天谈谈心,一夜过去,三人倒也相安无事。自从同房后,作为通房丫头的柳月就被武植拉着和金莲一起大被同眠,三人行的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有体会,反正武植是乐在其中的,金莲与柳月习惯后也欣然接受,武植的强壮让她们都独自承受不住,只能一起联手了!
翌日一大早,起床后,吃过早饭,武植穿上素衣,由二虎驾驭着马车,送他到宫门前,前天晚上从郡王府中骑出的二十多匹马已经由特种作战团官兵给送了回来。
在右掖门前,武植从马车上下来,吩咐二虎先回去不用等他后,他整了整麻衣,跟守城门的华夏军特种作战团官兵们打声招呼,然后慢慢地走进皇宫里。守门的官兵们都认识他,纷纷向他敬礼,目送着他渐渐走远,心中是又敬又怕。
今天是给大行皇帝赵煦吊丧的头一日,需要举临,即要求在京的大小官员都要身着素衣,赶到皇宫里来进行第一次祭拜哭吊。
武植来得比较早,此时进宫的官员并不是很多,偶尔碰上的官员,有认识他的都连忙驻足跟他打招呼问好,极为恭敬地给他行礼。因为身着麻衣,没有穿官服,不认识他的官员也看不出他的官职大小与身份,见到相熟的人不管官大还是官小的都纷纷给武植这个年轻的公子驻足行礼,很是好奇惊讶,经过询问,才知晓眼前年轻公子就是赫赫有名的武植大人,都不禁咋舌惊叹,自惭形秽。
武植也不管这些官员的身份,直接就一一向他们点头示意后,就自顾自地朝前走去。他先前往庆宁宫,拜见新帝赵茂和皇太后刘氏后,再到福宁宫偏殿去哭吊大行皇帝赵煦,赵煦的殡宫就在福宁宫的西偏殿。在赵煦受伤昏迷后,武植就指挥众人把他转移到了他生前的寝殿福宁宫去安放,直至驾崩,所以殡宫即停灵的地方就选在他寝宫的西偏殿。
当时,皇帝的葬礼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仪式,不仅展示了皇室的威严与尊贵,也彰显了宋朝文化的瑰丽和庄重。当一位皇帝逝世时,整个国家都会进入悲痛的氛围,国家各级官员和民众也会全力参与皇帝的葬礼,为皇帝送行。
“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大宋朝皇帝丧葬之礼可分为治丧、安葬、葬后三个阶段,治丧之礼包括发哀、殡、举临、小敛、大敛成服、以日易月之小祥、大祥、禫、百日卒哭等环节;安葬之礼包括山陵安行、请谥、启殡、三奠、发引、掩皇堂、虞祭等环节;葬后之礼包括卒哭之祭、祔庙、三年之小祥、大祥、禫、祭陵、建神御殿、修功德寺等环节。
仪式很是繁杂琐碎,所以要由有司来具体操办,并且还要在其他丧礼程序开始之前,由新帝先任命负责丧葬事务的官员若干名,其中最重要的为山陵五使,五使之首的山陵使惯例由宰相担任,其他有礼仪使、仪仗使、卤簿使、桥道顿递使。其次,任命山陵按行使,负责陵地勘察;而撰陵名、哀册文、谥册文和议谥号事,亦各置有大臣负责。
新帝年幼,皇太后刘氏也年轻不更事,武植又放手不管,那任命负责丧葬事务官员的任务就推在了首相章淳的身上。章淳在立新帝时就已经窝了一肚子的火,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公报私仇出口恶气,武植让贤,他求之不得。
张商英和黄履被他打发去巩县担任山陵正副使,修建主体陵墓;而林希、赵挺之、陈显、孙路四人被他分别任命为礼仪使、仪仗使、卤簿使、桥道顿递使;曾布则被他任命为山陵按行使,负责陵地勘察,这些都是需要劳心劳力的活,干好了没有功劳,要是干得不好,他正好有理由把他们撸下来。而撰陵名、哀册文、谥册文和议谥号事,章淳则安排自己的亲信去负责,轻松而又容易出成绩!
发哀,指举行哀悼仪式,为治丧之始。
殡,指停灵,大行皇帝赵煦的灵柩就停在福宁宫的西偏殿。殡在大宋朝皇帝的丧葬之礼中也被称为“掩攒宫”或“殿攒”。
临,指哭丧吊唁,也称举临、哭临或入临,最早见于《仪礼·士虞礼》:“遂请拜宾。如临,入门哭”。在大宋朝皇帝治丧之礼中,举临始于皇帝死后两日内,终于灵驾发引之日,在此期间群臣需在规定时间至殡宫哭吊大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