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拆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阿父去寻叔父上书。”杨琦说着起身,他也想到这些,自不可能看着儿子白白送死。

    “父亲。”杨明喊住了他,“前几日大朝会,天子说了曹节等中常侍募捐军费一事,宦者捐钱,士人出力,上书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杨明还有一事未言,那捎信之人还说了吕强遭遇,中常侍捐钱之事并未通知吕强,结果刘宏发现十二常侍唯有吕强未捐,对吕强疏远不少。

    曹节的手段,比想象中还要厉害。

    杨琦也反应过来,无奈坐了回来。

    二人皆未再言,良久,杨琦叹了口气:“这该如何是好!”

    “父亲,儿杀王甫便早料会有这般境地,只需见招拆招即可。”杨明的眉头已经舒展开来。

    看见杨明模样,杨琦面露不解,接着便问道:“如何拆招?”

    “曹节等人所愿,无非是想以军令挟我,逼我身陷险境之类,故我只需自请为别部司马即可。”杨明回道。

    东汉军制,以五为倍数,五人一伍、有伍长,十人一什、有什长,五十人一队,有队长,百人一屯,有屯长,五百人一曲,有曲军侯,曲上为部、有司马,部上为营、有校尉。

    部,为仅次于营之序列。

    而杨明所说别部,又不在正部之列。

    别部,有协助、机动之意。

    用杨明前世的理解来说,就相当于独立团。

    杨琦闻言点头。

    如为别部,杨明在战场便有了自主权,生还希望自然大增。

    “那如何募兵?”杨琦仍是担忧。

    此时汉庭已尽募可战之兵,若自请为别部,则需额外募兵,兵源便成了大问题。

    若招流民为兵,战场必然一触即溃。

    杨明宛然一笑,开口说道:“三河骑士。”

    所谓三河,便是河东、河内、河南三郡,而三河骑士,指三地世家子弟,即为良家子。

    汉以经学治天下,良家子打小就要学“六艺”,射、御这种都是基操,只要稍加训练便可成军。

    杨明能想到这些,也与他前世所知有关。

    历史中黄巾之乱,卢植带走了雒阳的主力北军五校去讨伐冀州黄巾主力,皇甫嵩和朱儁去讨伐汝南黄巾,领的主力便是三河骑士。

    汉代的贵族子弟,即便到了末年,和大明、大清也不是一个概念。

    “可!”杨琦闻言大喜。

    ……

    半月后,朝廷起复田晏为使鲜卑中郎将,正式开启北伐鲜卑之战。

    按照计划,使鲜卑中郎将田晏领兵一万,自云中郡出兵;使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匈奴单于一道领万余匈奴骑,自雁门出兵;护乌桓校尉夏育领兵一万,自代郡出兵。

    三路大军,共计三万余人。

    当然打仗非一朝一夕之事,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当由役夫用骡马运送粮草、物资先往三郡,接着才是各营集结、开拔。

    无论粮草,还是大军,都需要时间,这准备时间大概需一至两月。

    这便意味着,战事真正开打也要到七八月份。

    所以鲜卑必然会有所应对,就看届时双方将领如何排兵布阵。

    在战事开启不久,杨明便收到诏令,命他为假司马,与田晏一路。

    假司马,若本部无司马,则假司马代司马之权,若有司马,则假司马便为司马佐官。

    杨明的情况,显然属于后者,有名,但无权。

    诏令一下,杨赐便上书进言,以杨明不晓战事为由,请以他人代之,天子不允,言:杨明为真英雄,为国出战当仁不让。

    杨赐无奈,便再进言,望以杨明为别部司马,自行募兵,刘宏应允。

    因为时间紧迫,在得朝廷允许后,杨明便迅速在雒阳开始募兵,王氏兄弟为其左右手。

    一时间,三河应征者无数。

    察举制能察举的毕竟是少数人,不乏有志有才却无机会之人。

    若换做平时,让这些人从军他们自然是不乐意的,毕竟世家子弟,不愁吃穿,谁愿意拿命去搏军功?

    还不如在家等察举或征辟机会。

    但杨明募兵,那意义就大为不同。

    杨明如今为士人最耀眼之新秀,一举一动牵引万众目光。

    而光,能照拂身边之人。

    若能跟随杨明一同出征,那不比在家里苦等更有机会?

    几日下来,应征者竟已达三四千人。

    其中除良家子外,竟也有不少寒门子弟。

    于他们而言,动机更加简单,能建功立业最好,就算不能,也和杨明有了联系,出头机会便多了一分。

    杨明并未应者皆招,而是以体型、弓马娴熟、品性等为要求,从其中遴选出五百人。

    吴起有云,兵不在多而在精。

    不过在选人之后,他却马上遇到另一难题。

    他去武库领取装备之时,武库令回复:武器不缺,但甲胄只能提供四成。

    且还有关键一点:无马。

    有马为骑兵,无马便是步兵,区别巨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