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1/2)
他们确实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会在这场战斗中负责清理剿灭那些实力较弱的倭国神灵,但要想将这满坑满谷的倭国邪神全部剿灭,还是需要动用军队的。
原本朱瞻埈并没有打算调动青玉卫,但看着这里数量多到单凭自己带来的锦衣卫绝对没有办法应对的倭国神灵,朱瞻埈还是不得不将这只顾虑到宁王的意见而不打算调动的部队调了过来。
不过为了避免让宁王误以为自己是来抢地盘的,朱瞻埈特意让青玉卫走了海路。
不是坐船,而是直接从海里过来。
如今已经被孟青鳞升级成为翻江卫的他们,踏浪而行只是基本功,就算是直接在海里行军也是可以的。
毕竟是龙宫的水系道兵,就算完全不通水性,有着道法的加持也是可以做到在水中活动自如,甚至战斗杀敌也不在话下。
而且孟青鳞也着重训练过他们的水战,确保这只部队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陆地作战,却也没丢了龙宫道兵真正看家的本事。
只是即便已经调来了军队,单凭青玉卫的数量也还是比不上现在汇聚在出云的倭国神灵的数量的。
倭国所谓的八百万神灵只是个虚数,大部分还是不怎么强力的凑数的,但现在出现在朱瞻埈眼前的这些魑魅魍魉打底也是有好几万的。
而且就算只是凑数的神灵,实力也差不多能达到炼精化炁这个层次,即便其中大部分连金丹都没有,都处在炼精化炁的初级阶段,只有少数几个即便朱瞻埈都听过名字的存在有金丹修为,跨入了练炁还神的境界,这么多的炼精化炁光靠青玉卫和锦衣卫可是杀不完的。
所以朱瞻埈想要一次性灭绝他们,除了用青玉卫这种道兵和锦衣卫的好手之外,还需要在整個出云布置一座大阵,用阵法来束缚住他们不能逃跑,同时也可以借用阵法的威能来清理这些等级不高但数量众多的神灵。
“拿着阵图,按照孤标记的位置和教授的方法,在阵眼的位置把这些法器打入地下,然后守在那里不要让这些邪神破坏了。”心中拿定主意,朱瞻埈从袖口里掏出了一张阵图,然后随手一揭变成数张之后分了下去:“这座大阵可以封禁这片天地,让这些邪神无处遁逃,尔等只需要守好阵眼当中的法器不被邪神破坏,孤便可借助大阵的力量,将这些邪神尽数诛灭。”
“请王爷放心,卑职就是战死,也绝不会令法器有失!”接过阵图的锦衣卫千户大声的表着决心。
这可不是拍朱瞻埈的马屁什么的,而是他真实的想法。
除了对大明本身的忠诚之外,还因为眼前触目所及皆为妖气冲天、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妖魔鬼怪的邪神。
在这名锦衣卫千户看来,这些邪神放走一个都是祸害,更何况是这么多!一旦他们去祸害大明百姓,这就是一场灾难!
所以既然朱瞻埈有彻底剿灭他们的办法,那他们这些锦衣卫哪怕是全都死光了,也要确保朱瞻埈的计划万无一失。
或许在民间和百官心中,锦衣卫只是皇帝的黑手套和朝廷的鹰犬,专门祸害忠良罗织罪名,甚至很多锦衣卫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朱瞻埈重新训练的这批锦衣卫却被灌输了他们只是在暗中守护大明江山社稷的守护者,他们清理掉的每一个贪官污吏和罪恶滔天之辈,都是在让大明江山社稷变得更好。
这种话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政治正确的洗脑,可它从锦衣卫的角度来看却也没有错,而且这可比什么效忠皇帝、建功立业之类的话要好使的多。
毕竟,有信仰和使命感的人往往比单纯的受到利益驱使的人信念更加坚定,同时工作效率也更高。
朱瞻埈虽然不懂太多的御下之道,但来自后世的一些见识还是让他明白该如何将一个特务机关打造的更好。
从眼下来看,他灌输给这些锦衣卫的信念在某些方面确实起效了。
至少,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心中都有了一份守护大明的信念,只不过这份信念的强烈程度还有待加强罢了。
而眼下的这一战,在朱瞻埈看来,恰恰就是加强他们这种信念的最佳机会。
只要这一战他们能够胜利,这些锦衣卫看到他们奋战之后的成果,他们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升起荣誉感,并且增添强烈的信念,即便原本只是为了利益驱使加入锦衣卫的人也会受到氛围的影响,让自己多多少少有一些荣誉感。
至于说那种真的毫无触动的家伙……朱瞻埈也不是什么邪恶之辈,发配到边疆偏远地区坐冷板凳就是了。
对于锦衣卫的核心中枢部分,还是要建立起来浓厚的守护大明的信念氛围,让以后加入锦衣卫的成员从一开始就拥有这份信念,并将其传承下去。
这样一来,锦衣卫才能从原本皇帝手中的刀,变成守护大明的盾。
朱瞻埈也不奢望把他们打造成大明的守护神,但至少锦衣卫要成为维护大明的一道清理机制。
纵使是能够长生久视的仙朝,有着国运加持不至于出现吏治败坏的问题,但国之囊虫是什么环境下都有的,锦衣卫监察百官的职能,就是用来对付这些家伙最好的一道防线。
原本的历史上大明很大程度亡于文管系统对朝廷的影响,明朝后期从成化开始,弘治、正德、泰昌、天启,五位帝王皆因为种种非自然原因死亡,这背后没有文官集团与皇权的争斗是谁也不信的。
别的不说,成化和弘治两代帝王都被同一个御医治死,这位御医反而没有受到任何责罚,被当时的内阁力保,这当中没问题?把人当傻子呢!
就更不用说正德时期的应州之战,鞑靼小王子领兵五万犯边,正德皇帝亲自率军迎战,双方激战数日,就连皇帝本人都砍死了一个敌人,结果文官编纂的《武宗实录》里却记载“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