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全文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算……你租你姐房子五年的租金!”姜立南想了想, 替大女儿回答。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听了这话美美先急了:“不不不,不能五年, 算两年,两年的!”

    她说着, 用手指了指外面:“爸, 你是真的不了解行情。你不知道咱们院儿这排临街房现在有多抢手。虽然现在还没人敢光明正大的往外租, 可谁能保证有没有人偷偷在租的呢?

    别的不说, 就说封阿姨他们家那儿,昨天我问谢壮哥, 他跟我说有人要一个月三十租他们家那靠街的小屋,他爸妈没同意。

    我姐房子不比他家那小屋大得多?他那才多大点儿啊, 有没有十个平方都不一定!”

    美美说的这事儿, 姜家人还真不知道。

    自从她这服装店开了张,院儿里的人都看在眼里。

    现在也有那眼头活的,开始有样学样的把之前垒起来的高墙又重新拆了。

    然后开始试着自己鼓捣点东西卖。

    有卖吃的,也有卖杂货的。

    当然,大家都还是试水阶段, 没谁如美美一样搞得这么轰轰烈烈, 大家都悄没声儿的, 所以也没看出来谁家的生意做得特别好。

    谢强这辈子一门心思去做了学问,美芳更是在医院里忙得脚打后脑勺,两口子看样子跟做生意也没了什么缘分。

    可他家几个孩子似乎在这方面都有天分,谢强没了这方面的心思,还有谢壮和谢诚。

    以前可能也没往这方面想, 但看着美美生意火了, 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谢壮子承父业, 去汽车厂做了一名司机。

    谢诚当初年龄小,被他哥抓得紧,学习还行,最后也考上了大学。

    不过是留在了本地,上的就是宁林大学的工学院。

    这兄弟俩不知道怎么商量的,俩人一合计,直接将谢壮住的那间屋子给拆了,俩人搬到一间屋子里住了上下铺。

    反正谢诚现在住校,平时也不太回来,倒也不显得住的有多挤。

    他们把房子整出来之后开了一个售卖百货的小商店。

    面积不大,就卖些街坊邻居们常用的针头线脑,日用百货。

    一家俩司机,平日里东奔西走,想带点本地少见的各省市特产也方便。

    再加上谢壮,谢诚俩壮小伙,平日里轮班去进个货什么的,也不是大事儿。

    所以几乎没费多少功夫,那小百货店就开起来了。

    封朝霞直接把钱小芸找了来,俩小老太太商量着轮起了班儿。

    一个上午,一个下午,反正离得近,连给他们两家的宝贝儿康健做饭都不耽误。

    甚至有时候也不论什么班儿不班儿的,俩人天天在一起。

    一个看店,一个忙活从美美那儿接的活计。

    这不知不觉间,两家人的日子都明显更好过了起来。

    “五年,按爸说的。”

    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妹妹,姜晓菱怎么能跟美美论这么真?

    如果不是现在钱真的不凑手,她都不会找她要什么租金。

    别看她说的跟真的似的,可姜晓菱又怎么会不知道妹妹这还是在让着自己?

    毕竟这房子现在一个月他们才往厂里交五块钱的房租。

    这一年收妹妹一千块钱?简直是在开玩笑!

    别说她觉得不合适,就算是丈夫回来肯定也不会同意。

    反正不管是怎么商量的吧,这两千块钱姜晓菱还是收下了。

    加上他们两口子这几年也存了差不多有一千块,买房子的钱应该差不多够了。

    更何况父亲最后也表了态,说他们也拿八百块钱出来。

    不管是用来买房也好,改造也好,这钱他们不再收回,让他们小一辈儿的商量着来。

    他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考虑房子的时候得把小河和宁宁的房间考虑进去。

    事情决定之后,当天晚上姜晓菱就把这事跟儿子说了一下。她主要是想让庆庆帮她看看后世的宁林发展方向是什么。

    因为之前儿孙们跟她说过很多,说市容市貌变化很大,如果她去了那个年代,肯定找不到一丁点以前的痕迹。

    所以姜晓菱就有点担心。

    怕这边自己终于把一家的房子定下来了,那边没几年搞什么市容建设,再给拆迁了。

    那也太折腾了。

    他们年轻人也就算了,让老一辈的跟着搬来搬去,实在是不合适。

    这一次邵国庆的回复很快,却并没有给姜晓菱带来什么满意的答复。

    他说这事儿得好好的查查,他现在年龄大了,玩电脑玩的越来越不灵光。

    这事儿还是得交给邵洋,让他去办。

    让妈妈别着急,他今天晚上就跟邵洋说。

    从最早和家里联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有余。

    邵洋都已经三十岁了,更别说邵国庆了,早已经真正成了一位老人。

    邵洋已经搬出去住了,也已成家。

    他现在在设计院工作,找的妻子和他是同行。

    两个人天天工作非常的忙,一年里恨不得有半年都在各地出差。

    用邵国庆的话说就是:“俩空中飞人。”

    他们俩忙得到现在连孩子都没有要,平日里回去看看父母都往往要选节假日。

    在这种情况下,不到特别棘手的事儿,平日里姜晓菱也不太爱给邵洋添麻烦。

    其实又何止不给孙子添麻烦,姜晓菱现在和儿子还有孙女他们的联系都在有意识的减少。

    她在慢慢学着放手。

    既减少对黑匣子的依赖,也减少对儿孙们的依赖。

    十几年的时间,随便一台电脑也都到了要寿终正寝的年龄。

    有着国际版的那台,一年前已经彻底不能用了。

    而且后来邵洋试了好多个电脑,不管再怎么捣鼓,闲渔网站也没有出现在他新的电脑上面。

    以后应该也不会出现了。

    现在能与姜晓菱联系的就只有邵国庆家里这一台了。

    可这台比邵洋那台型号还要再老一些。

    这台老祖宗辈儿的电脑眼看着也快不行了。

    这几年黑屏,各种故障的次数越来越多。

    据儿子说,再拿出去维修的时候,都已经没有什么地方愿意接手了,说型号太老没法修。

    儿子说,他们家现在把那电脑专门放在一个地方,谁也不能碰。如非跟她联系,连他自己都不敢轻易去动一动。

    生怕哪一天这个也如邵洋那个一般,毫无预警的忽然间就彻底报废。

    虽然庆庆没有继续往下说,可姜晓菱知道,如果真的那样,就到了他们要告别的时候了。

    好在,现在的社会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往好里面发展。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全都在用最大的冲劲儿往前撵。

    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用,都全力以赴的想通过努力把之前浪费的时间补回来。

    日子是真的一天比一天更好了。

    虽然无论是吃的用的,和儿孙们寄过来的那些还是没法比。

    可至少供应充足了。

    细粮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很多人家可以保证顿顿都吃上白面馒头,大米饭。

    吃上肉的日子也不再仅仅只限于过年。

    姜晓菱觉得这样的日子已经很好,至少不靠着儿孙的补给他们也能活。

    除了不忍心和她爱的孩子们分别,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遗憾的。

    第二天晚上,儿子转过来了一封邵洋寄过来的信。

    说是信,其实是一张他手绘的图纸,图上标注了好些重点区域。

    邵洋在信里说:“奶奶,我查了一些资料,将八-九十年代宁林重点建设区域都给你标注了出来。

    因为现在能够找到的资料实在不多,我只能给你画一个大概。反正,你们就在我画出来的那些地方找房子,应该都属于好地方。将来必定有升值的趋势。

    至于你担心的拆迁问题,这个不好避免。因为随着发展,宁林市区一直在扩建。八十年代其实也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那时期的市里面的房子后来差不多都外迁了。

    不过这些房子后期国家都有补偿,也不会吃什么亏。我的意思是,你们先不用考虑那么久远,先买了,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吧。”

    姜晓菱看了信之后,觉得孙子说的也对。于是后面的日子她每天闲暇的日子就差不多都用来去找房子了。

    可合适的房子依然没有找到。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放暑假的时候,邵彦成和宁宁先后都回了家。

    家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家人团聚,自然是高兴事儿,全家乐呵了好几天。

    特别是圆圆和庆庆。

    在家里,他们除了和小姑好,最喜欢的就是小叔了。

    亲爹去上学圆圆都没有哭,宁宁小舅去上学的时候,小丫头在家里嚎了好几次。

    特别是她调皮捣蛋的时候,那个替她打圆场,替她挨骂的小舅不见了,小姑娘心里可难适应了。

    如今的邵元已经十岁,早已经长成了个大姑娘。

    因为从小营养跟得上,她看上去比同龄的小孩子们都要高。别说女孩儿了,男孩儿里比她个儿高的都没几个。

    现在的小姑娘已经抽条了,再也不是小时候的肉圆样儿。她吸取了爸妈的长处,长得又机灵又可爱,皮肤白白的,很是讨人喜欢。

    可是,这讨人喜欢劲儿仅仅限于她不动的时候。

    一动起来啊,那就跟她小姨小时候一模一样!整个一假小子。

    有这样一个姐姐比着,庆庆虽然是男孩子,却显得有点文静。

    他像他爸,从小就喜欢看个书,平时也不太闹腾。

    于是,那些被他姐欺负了的秃小子们,有时候就想从他这里找回场子。

    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被邵元打的哭爹喊妈。

    现在的家属院,一到晚上小孩儿们聚堆儿的时候,姜家隔三差五就有人跑过来告状。

    说来说去就只有一句话:“你们家邵元又打人了!”

    让姜立南和徐寒梅有时候都觉得恍惚,像是又回到了十年前,自己家小闺女在外面闹腾的时候。

    无非是被告状的人从小河,美美变成了圆圆……

    没人的时候,老两口也忍不住悄悄感叹,觉得时间就是一个圆,转着转着就又转回去了。

    经过了最初的兴奋,大家全都发现这找房子搬家的事儿,实在是迫在眉睫。

    别的不说,美美把后院的房子占了,宁宁现在回来都只能在客厅里睡钢丝床。

    这大夏天的,实在是太不方便。

    姜晓菱把邵洋画的那张图照着画了一份拿给丈夫,然后就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

    而邵彦成并没有如她一般满城转悠,而是转头就去找了谢强。

    也不知道那两个人是怎么商量的,不过一周时间,邵彦成就回来跟姜晓菱说:“房子找到了,你有空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这速度,着实将姜晓菱

    给吓了一跳!

    她当即放下了手里的活儿,二话没说,和邵彦成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就一起去了他说的那房子处。

    走近了姜晓菱才知道,原来丈夫找的地方就是在小学后面的那个巷子里。

    和最早谢强租来放小人书的那个院子离得很近,是斜对门。

    那是一个门脸儿不大的院子,进去之后却发现院子并不小。

    因为没有一点人气的缘故,看上去很有些空落落的。

    也不知道这院子有多久没有人住了,实在是有点旧。

    院两边的围墙都有些坍塌的地方,有几处红砖都脱落了,露着窟窿。

    而地上则长满了荒草。

    这房子所有的窗户都没有安玻璃,年久失修,糊窗的纸烂的一条一条。

    可除了破,这院子真没有什么其他大毛病。

    它一共有五间房子,正屋三间,东面还有两间。西面则空着一块儿空地,看得出当时是规划过的,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盖起来。

    “你看看行不行?要是行的话,回头我找人来修修。西边也可以利用起来,把厨房还有吃饭的地方全放到那边去。”

    邵彦成站在院中间,对妻子说道。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位置这么好,怎么舍得卖掉?”姜晓菱并没有急于回答丈夫的话,而是反问道。

    “一对老夫妻的,说起来也是宁林的老户儿,之前我和谢强都还见过。老两口就一儿一女,女儿嫁了,儿子下乡在当地落户不回来了。老两口早好些年就投奔儿子去了,这房子空了挺久的。

    据说是他们儿子在乡下现在生活很好,还承包了一个鱼塘开始养鱼。老两口这是不准备回来了,就想把房子卖了,换点钱以后就跟着儿子过了。”

    听说是这个缘故,姜晓菱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那这房子要卖多少钱,说好了吗?”

    “一千块。”

    邵彦成说着,还往里面走了走。

    姜晓菱跟过去才发现,就在那些荒草丛里,居然还有一眼儿井。

    两人把上面挡着的石板搬开,发现那井甚至都没有干,里面还有水。

    “我就记得这儿有一个井。看着还行,这掏掏就能用。”邵彦成凑近看了一眼,说道。

    姜晓菱这下更满意了。

    她又将院子里里外外转了一遍,然后下定了决心:“买吧。这地方我还挺满意的。院子也就这样了,可这位置好。这儿离小学校这么近,俩孩子上学方便,离我们学校还有你们的班车点儿都近。就凭这一点儿,都值。”

    因为汽车厂大部分的员工现在都还是在市里面居住,所以现在厂里开始发班车。早晚各一趟,其中一个上车点儿就在小学校门口。

    如果搬到这边来,丈夫和父亲上班能少走好些路。光这一点儿,姜晓菱就觉得很划算。

    “爸妈的房子,我最近再看看。我和强子也说了,让他也帮咱们打听着,最好就在这附近。只是想还像以前一样门挨门可能不太容易了。”邵彦成又继续说道。

    “咱这房子也别修了,推了重建吧。”

    姜晓菱沉吟了一下,用手指了指那几间破房。

    “你看看这屋顶的瓦都快碎完了,窗户木头都朽了。里面什么样还不一定呢!这光修也得花不少钱,与其这样还不如推倒重建。

    到时候咱盖好一点儿,直接起个二层楼。这样爸妈,奶奶他们都可以先过来跟着咱们住。等找到合适的,到时候他们要是愿意搬也行,不愿意搬一直跟着咱们也行。你觉得呢?”

    虽然说是翁婿,可邵彦成从来都是把姜立南当做亲父亲一样敬重着的。对于姜家的其他人,他全当做一家人,没跟谁外气过。

    所以对于妻子提出的这个建议,他连考虑都没有多做考虑,就直接答应了。

    只是在点头之后,才又有了一点迟疑:“要是建两层楼,那可是要花不少钱的。想再留出来给爸妈他们另买院子,可能就不够了。

    我觉得这事儿不能咱俩一商量就定了,还是得回去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嗐,你放心吧,这事说不说都行,他们准保答应。”姜晓菱笑着回答。

    果然如她说的,这事回去一说,全家人就没有不赞成的。

    一听说自己家里要起二层小楼,美美第一个拍手赞成。

    “这不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嘛!姐,盖盖盖!等我再赚点钱,咱也装一个电话,咱也提前进入**。”

    而宁宁也是大力支持。

    “姐,姐夫,你们别考虑我和大哥,我们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只要给我们俩留个能临时放折叠床的地方就行。别的不用管。”

    听弟弟这么说,姜晓菱真的是好气又好笑:“又胡说八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