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类型白月光换下了女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钱粮一事上, 方临渊有幸有些心得。

    尤其是粮草,从前他在虎牢关时,朝廷的粮饷一部分是京城运送而来的粮食, 一部分则是折银发放给他们。

    一到战时,粮食总不够吃,就需要他们找当地的百姓去买。战事吃紧时, 为防钱粮有失, 方临渊经常亲力亲为, 到了收成好的年节, 还会先买一些囤起来。

    几年下来, 方临渊打过交道的农户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至于朝廷的钱粮章程, 更是得倒背如流。

    府衙的大门怯生生地敞开了一半,门口几个探头探脑的衙役,偷偷摸摸地将方临渊请了进去。

    方临渊一入府衙,便见那几个衙役匆匆在他身后关上了大门,像是门外有鬼咬人似的。

    方临渊回头看了一眼,便见府衙大堂的阶梯之上站着的, 正是穿着官服的郡守和京城派来的大理寺寺丞于高旻, 一众县令县丞等地方官簇拥着他们, 正神色各异地看着他。

    建阳郡乱了,那些县官的衙门皆是首当其冲被包围的。这些官员看起来形容皆有些狼狈,神色也都不大好, 想必是千辛万苦才逃到了这儿,等着郡守大人庇佑他们。

    方临渊抬头,朝着阶上几人笑了笑。

    当即,众人纷纷躬下身来向他行礼。郡守恭敬小心地弓起肩背来, 提着衣袍一溜小跑地来到了方临渊面前,笑着朝他躬身道:“下官等在此恭迎将军多时了,多谢将军前来解救我们啊!”

    方临渊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他刚才在外头说的话,这些人听得清清楚楚,他是来解救谁的,这些人心里很该有个数。

    几个县令也纷纷围拢上来,神色谄媚地将他朝里头请。

    “将军既是要来了解状况,不如我们坐下慢慢说。咱们建阳郡与别处不同,情况复杂,许多事情将军有所不知……”

    方临渊却站在原处纹丝未动。

    “既是公事,私下谈不大合适吧?”他不为所动,没理他们,转头问郡守道。

    “这……”郡守的笑容僵在脸上,回过头去,看向了京城来的于高旻。

    大理寺寺丞,在京中也不过是个七品芝麻小官,品阶比这郡守还低两等。但方临渊却眼看着,他神色倨傲,步履平稳地行下阶来,看向方临渊的笑容里带着清晰的威胁和警告。

    “方将军,这财税民生上的事情,您毕竟不是行家。”他说。“下官只怕将军好心办坏事,毁了自己的前程啊。”

    方临渊听得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他背后有靠山,不是方临渊惹得起的人。若方临渊执意要管到他们头上,那待回了京城,有的是账等着方临渊来算。

    方临渊看着他,面上的笑容渐渐淡了下去。

    他自知这些人官官相护,盘根错节,他即便身有军功和爵位,也未必玩得过他们。

    前途与名声,是他们威胁人惯常的手段。

    但他一人的前程和荣辱有什么紧要?

    衙门外头站着那么多人,各个骨瘦如柴状如骷髅,随便一个都是朱门中这些人一指就可碾碎的蝼蚁。

    他们不怕吗?自然怕,今日站在这儿,也不过是拿自己微薄的性命,想给家中老小撞出一条活路罢了。

    这样多的人,这么多条命,他们不怕冤魂缠身做噩梦,方临渊可不愿对不起天地良心。

    况且……

    靠山?

    谁还没个靠山啊。

    怕是那些朝中的老狐狸,见了赵璴也要尊一声狐狸祖宗,他可是跟赵璴拴在一起的蚂蚱,拴得紧着呢。

    眼见着方临渊面上笑容消失,于高旻的嘴角渐渐勾了起来。

    他伸出手来,朝着方临渊的肩上拍去:“方将军,既如此,不如我们还是进去详谈……”

    却不料,他的手还没碰到方临渊,就见方临渊微微一个侧身,教他拍了个空。

    他的手悬在半空,眼见着对面的方临渊对他笑起来,一双眼弯成了月牙。

    “什么前程不前程,大人说笑了。”他说。

    “我都做了驸马,还要什么前程?只盼公主芳心匪石,好教我做一辈子富贵闲人才好。”

    说完,他微笑着朝于高旻拱了拱手,继而回过头去,扬声命令道。

    “开门,升堂。”

    ——

    这一回,县衙的大门大敞开来。

    衙役神色胆怯地分列两侧,诸官吏面色难看地坐在旁边。方临渊高坐明堂,眼看着门外的百姓们渐渐壮起胆子走进来,渐渐将县衙的院子填满了。

    瘦得皮包骨的脸上唯独剩下一双漆黑的眼睛,都眼巴巴地看着方临渊,像是泥污中的人怀着最后一点期盼,抬头望向的青天。

    副将也跟着混了进来,在堂外直朝方临渊使眼色,似乎在提醒他别玩脱了。

    方临渊看都未曾看他一眼。

    府衙内的主簿磨磨蹭蹭地将缴的账册送到了方临渊面前。

    方临渊翻开来看,便见上头明明白白一笔一笔地,记录的都是建阳郡各庄户缴纳税收的情况。

    方临渊从头到尾翻了一遭,不动声色地合了起来。

    他有些印象。去岁他回京时,正赶上年节下,各地税收呈报入宫的时候。

    当时鸿佑帝特嘉奖了蓟北七郡的郡守与官吏,似是因着各地税收都不景气,唯独蓟北七郡缴上的税收最丰厚。

    当时方临渊只过耳听过,却不料这漂亮的政绩之下,竟是这样一番景象。

    这样的荒年,交上朝廷的租税一笔笔整齐又丰厚,宛如风调雨顺之时上苍所馈赠的一般。

    “咱们建阳郡的税收与地租,缴纳的向来是最齐整的呀!”主簿还在旁侧,绘声绘色地说道。

    “那么,去岁的收成单子又在哪里?”方临渊问道。

    “回将军,去岁建阳郡总共产出了两万九千余石粮食,共缴纳的捐税有两千九百余石,将军可以算算。”主簿说道。

    方临渊笑了一声,合上了账册。

    “建阳郡总共两千余户农户及佃户,均亩产一石五十斤,户均十五亩田。去岁地里恰好减产不到两成,没有达到减税的标准。条条清晰明了,还有什么可算的?”

    说着,他似笑非笑地看向主簿:“你们这笔账,算得可真清楚。”

    众目睽睽之下,座下的郡守与县令们当即慌张起来。

    “将军,空口白牙的,您可不能胡说……”

    “不空口白牙。”方临渊说道。

    “我要的不是这个,你们每个每个村子、庄子,里长手中不是都有一个官衙盖章的粮产簿子吗?每户产粮多少,上头都写明了、按了手印的那个,拿来给我。”

    座下的官员们当即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位方将军怎么知道的这样仔细?莫说行伍之人,便是家中不种田的百姓,都不知道村子里会有这样约定俗成的规矩!

    这方临渊究竟是哪来的人!

    片刻,有人结结巴巴地开口道:“这……这些簿子都在村民手上,我们手里也没有啊……”

    就在这时,百姓当中传来了一道颤巍巍的声音。

    “草民带了将军要看的簿子!”

    方临渊抬头看去,便见是个穿着破布褂子的老人,须发皆白,满面沟壑,手中拄着一根木拐。他一条腿上有伤,从小腿到脚上血淋淋的,将破草鞋都染成了黑红色。

    他哆嗦着、一瘸一拐地走上前来,一手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棉线与草纸穿成的册子,递到了方临渊面前。

    他身上伤口不止一处,但怀里的册子却护得完完全全,带着汗水与体温。

    “下坪村去年的账册,草民特带了来,将军。”

    方临渊双手接过那账册。

    那老人却没有松手。

    方临渊抬头看去,便见他浑浊的眼睛里含着泪,嘴唇哆嗦半天,对他说道。

    “将军,下坪村一个冬天……饿死十来个人了。”

    方临渊看了他片刻,郑重地点了点头。

    “您放心。”他没有多说。

    接着,他抬手解下自己腰间的荷包,扬手丢给了站在不远处的副将。

    “去买止血的伤药。”他说。

    那副将手忙脚乱地接下荷包,诧异地看着他。

    “去啊。”方临渊面无表情。

    那副将看了一眼端坐周遭的官吏们,咬了咬牙,还是没敢抗命,捧着荷包跑了。

    而方临渊则低头,翻开了那本账册。

    只三页,坐在一旁的郡守已经不安地站了起来。

    “将军……”他想要上前说话,却又不敢,犹豫着站在原处,姿态显得有些滑稽。

    方临渊偏头看向他。

    “这册子,郡守也看过吗?”

    他似笑非笑地在账册上点了点。

    郡守半天没说出话来。

    方临渊看他一眼,又将手中的账册立起来,朝向站在一旁那个抄着手、满脸不安的主簿。

    “去年每一户的亩产,报上册子的都只有六七十斤,减产过半,不知大人是怎么算出的将近三万石粮食?”

    “这……下官……这……”

    那主簿又将求救的目光看向了郡守等人。

    “况且。”方临渊点了点旁侧的那本府衙的税收,看向那郡守和寺丞。

    “大宣的律法写明了,十五税一,一成的税收由主家上缴,而非佃农。”他问道。“怎么这些佃户们也要交一成税,一年缴税两成,难道是各位大人替皇上定的规矩吗?”

    ——

    蓟北土地平旷肥沃、物产丰盈,于外派的地方官吏来说,是难得的宝地与美差。

    年年有大车的粮食送入上京,呈报户部的税收也是最丰厚的。若有幸能座上蓟北地方官的位置,那便是乘上了东风,想不升迁都难。

    但偏这几位郡守县令倒霉,刚于蓟北上任,便碰上了几十年来年成最差的荒年。

    日子苦两年也便熬过去了,可若政绩做得太差,以后的路怕就断在这儿了。

    寒窗数十年,谁也不甘心。蓟北的官员们在这一事上达成了共识,按着从前的标准多征了些钱粮,以至于去年岁末,他们都过了一个好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