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立赌约(1/2)
他本身建立的王朝也是后唐么,其实完全可以把他往三国演义中刘备的那个路子去写,把他,把李克用都给写成大忠臣:
十三太保桃园十三结义,
这一拜生死不改,
李克用弥留之际,反复呢喃着匡扶唐室。
把三国演义里的季汉直接套到后唐上,稍微改吧改吧,几乎严丝合缝。
而那十三太保中的老九,李存勖麾下的第一大将李存审,也即是符彦卿他爹符存审,自然也要塑造成千古忠勇,直奔着三国演义里关二爷那个方向去写了,直接将符家定位到千古忠诚的道德架子上不让他们下来,突出强调他们的一个忠字,让民间给他立庙才好呢。
民间如果真能把你们推崇到关二爷的那個地步的话,那,你们家男人死光了女人都得上。
一举两得,既能塑造一个优质偶像,又能对整个符家道德绑架,增加其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道德成本,双赢。
当然,如此一来其实符彦卿他们家只要不是拥兵割据或者造反的话,几乎就可以说是有了金身了,不过本来符家的地位也是超然,无所谓了,他们家三代抗辽,给点名声和荣誉上的特殊待遇也没什么不应该的。
这么一搞,既强调了忠义这个属性和后唐的悲剧色彩,无形中能给兵卒潜移默化的洗脑,而且还强化了民族认同,培养了禁军兵卒的对辽仇恨,甚至无形中让兵卒们明白,宋承唐制,燕云古为疆土,乃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维持现状的尝试,以后,不论文武,谁敢言维持现状与辽修好,即为汉奸。
如此一来,李存勖执政后期,堕落腐化和亏待功臣等事自然要极力淡化,军队与他渐渐离心离德之事,自然也要统统推到某个虚伪小人的头上,谁是这个虚伪小人呢?那自然就是李嗣源了。
这可是十三太保中的老大,与李存勖、李存审那可是结义的兄弟,就说李存勖待其为兄,因此对他非常的信任没有防备,结果他却一直偷偷阴谋叛逆,还搞阴谋诡计蒙骗了当时的禁军将士,这样其实就行。
甚至那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的事儿也可以尽量往他脑袋上扣么,毕竟那是他亲女婿。
这样的话捎带手的还否认了禁军兵变的合法性,这故事如果能深入人心,说不定以后禁军再有兵变或是买卖君王的时候,也会稍稍想一想,自己会不会是被“李嗣源”给忽悠了。
嗯,除了史料有点牵强外,史观全对啊。
这玩意就跟《忠义杨家将》一样,说实在的二十四史加一块,对国人史观的塑造也不如这一本错漏百出的杨家将。
再者史料毕竟也是为史观服务的,唐史又还没有盖棺定论呢,找点史料来支持这个观点不就得了么?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死人的名声,那还不是为活人去服务的么?
要知道禁军中的侍卫司,其前身就是李存勖创建的侍卫军,其中的许多退下来,但是还活着的老卒,他们是真的追随过李存勖,甚至很可能是真的跟李存勖符存审去揍过耶律阿保机的。
而符存审的儿子符彦卿现在虽然已经七十多了但毕竟也还活着呢,人家还是大宋的异姓王,魏王,直接把他爹往神坛上捧,这对他来说自然也是大好事,可以预见的是等哪天他嘎的一下死了,他符阿四蹭一个不辱门楣的评价也就跟着封神了,这对这些活人来说多是一件大好事?
这么多活人的利益牵扯其中,什么特么的史料,那玩意还重要么?谁在乎李嗣源冤不冤?哦,文官们在乎。
啊呸!
文官们果然都是一群坑货,当初那李嗣源不肯重视文官果然是对的。
但是史书毕竟是文官在修,这种事情上,话语权还是在人家那,你一个武夫,在这种事情上跟人家吵,能吵得过才是见鬼了呢。
别说是去修改唐会要,就算只是改戏本,王溥本人不乐意按照赵光美给的这个大方向去写的话,赵光美也不可能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逼着他写……吧?
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能干这种事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