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章(2/2)
至于那小小的瑕疵……人无完人不是。
杨广则不同。
一则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充满各种各样的想法,二则装了这么多年乖儿子好不容易扬眉吐气可不得使劲儿造?
因而隋朝的百姓们很快便发现,随着新君的即位,劳役负担一下子就加重了。
这日子,同样越来越不好过。
原本按照朝廷的规定,每人每年最多只需要参加一次劳役,而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
但为了皇帝陛下的宏伟蓝图以及理想,还有那迫不及待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急促心情……大臣们早已经是在一年两次甚至是三次的征发徭役和民工。
只是这些杨广是看不到的,又或者说即便是看到了亦不在乎。
晋武帝司马炎的傻儿子司马衷曾在看到百姓们生活困苦因为吃不饱饭而饿死之后发出疑问,何不食肉糜?
既然没有饭吃,那么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智商有限的司马衷并不知道,百姓们既然连饭都吃不起,又怎能吃得起肉粥。但这又何尝不是-种讽刺,一种对于当权者的讽刺。
更加讽刺的是这样智商有限的司马衷其实司马家的皇帝之中少有的体贴民生之辈,在听到百姓饿死的消息之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放弃那些贱民,而是如何解决饥荒。
但可惜,在智商有限以及受蒙蔽的情况之下所能够想到的仅只是如此,反倒是徒增笑料。
杨广不同,天资聪颖并且相当聪慧,所接受的亦是精英教育,所看到的是富贵、是权势、是皇位,是皇图霸业,却独独不会是那万民。
在杨广甚至是当时的很多士族心中,人分三六九等,那些庶民们的命,又如何能够叫命?
不过是为他们提供粮食、布匹和
劳动力的工具而已,能够为着帝王的伟大理想和蓝图而丧亡,是那些庶民们的荣幸。
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与背景之下,周长近六十里的东都洛阳只花费了仅仅不到十个月就出现了轮廓,至于大运河的一期工程通济渠所花费的时间就更短,不过一百七十一天。
要知道,这可是千余里长、四十步宽的河道。
于是在下一刻,有河水在脚下流淌,有诗于虚空之中出现。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句落下而后散去,周遭之画面与场景再度生出变幻。
大业元年,杨广便下令在阳渠和汴渠故道的基础上修建济通渠。
大业四年,征伐民夫百万,疏浚屯氏河、大河故渎和白沟为永济渠。
大业六年,疏浚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江南河。
同始皇帝之修建长城一样,杨广其实是在原有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将运河连接在一起,为新生的帝国而服务。
杨广将那些运河联通起来,使之形成一条北起涿郡,途径洛阳,南抵会稽的大运河。
但如果仅仅是因为如此,便将其看作是比肩长城的功业,甚至是将杨广同始皇帝、大禹等相提并论,那么不免太过玩笑。
杨广之所修建的大运河在隋末的时候便已经被堵了一部分,以致于王世充回洛阳时只能够改走陆路。等到唐朝时,朝廷针对运河进行了多次疏浚、整修和开凿,所以这条大运河又被称之为隋唐大运河。
而等到南未时期,因为未金对峙、黄河边溢等诸多种种原因,整个运用之中最重要的一段通济渠淤塞i,被废弃,隋唐大运河亦失去作用。
直到元朝,开凿京杭大运河。
但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同隋唐大运河并不相同。
原有运河已废。
更不必说,一个冷知识,整修水利工程这事,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在做。
比如韩国人为了延缓秦灭六国的步伐,就曾派水利工程大师郑国疲秦,希望借此消耗秦国国力,获得喘息之机。
却不成想渠成,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反倒是成为强秦之策。
郑国渠建成,关
中平原成为粮仓。在郑国渠建成六年之后,秦灭韩,建成十五年之后,秦灭六国。
自此,天下一统,尽归大秦。
所以———
“修河把自己修亡国,这莫不是个傻的吧?”
刘邦先是看杨广,又看一旁的始皇帝,却是不由得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