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一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长寿的话题,感兴趣的可不只是赢政。

    朱元璋瞅着水镜立刻冒出疑问,为什么是始皇帝有超前的天文知识就能长寿?咕咕是不是偏心眼?凭什么自己就不行了!

    不过,咕咕不知道水镜投放到大明。

    秦始皇能不能学到不好说,自己能光明正大地偷师长寿秘诀了。

    朱元璋怀着一丝窃喜,继续看了下去。

    水镜:

    【聊天文知识对长寿的影响,就要从古代对于天文学的定位说起。

    古人重视天文吗?

    这个问题搁在几十年前,必定有国人不自信地认为古人不重视天文。因为古人不重视,导致当代发展落后。

    彼时,中国对于太空探索尚不在国际前列,而不可能幻想以购买代替自主研发,那必会遭到外国多方势力的重重技术封锁。

    在百废待兴中,凭着我们自己的本领在航天领域闯出一片天来。

    经过几十年科学家们不停地努力奋斗,也依托于国力的日益强大,如今中国迈入了航天领域的国际第一梯队中。

    我想没人会说航天没用就是去天上看星星之类的杠精言论。

    单说一条 "掌握了航天技术,也意味着具有发展弹道导弹全球打击能力的基础",你说它重不重要。①

    话说回来,古人重视天文与否的问题,从帝王将相层面来看,是一直非常关注。

    要意识到的是古代对天文的研究与现代不同,其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等都有差别。

    帝王为何重视天文?是他们好奇苍穹之上星辰的演化过程?

    那可能占极小部分的理由,但绝非根本原因。根源是古人认为政权天授。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君权天授”与“天人感应”,但在他之前早就有了此种观念。

    《尚书·泰誓》:“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秦始皇命李斯在传国玉玺上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由此可见,至少在先秦就有了上天赋予人间帝王以正统政权的思潮,而这种理念也传播至民间。

    如此一来,天象变化对于君王来说就非常重要,那代表天意在改变。各种天象被赋予了不同含义

    ,区分成为吉凶两大派。

    为了掌握天象变动,对其观测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天文学成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学科,且设有特定部门管理。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明清时期的“钦天监”。

    往前回溯,它有着不同名称。宋元有司天监,隋唐叫太史局,秦汉有太常所,而在先秦此类官员称之为太史。

    在不同朝代的不同年代,其名称或职能亦有所更改。总体而言,随着朝代更迭,这一类官员的职位从最初位于核心部门渐渐变为身处清水衙门。

    先秦时期,太史的地位很高,职能范围很广。

    编写史书、管理国家文献、任命大臣、掌管祭祀、演算天文历法等等,这些人似乎是无所不能。

    秦汉改制,太史令的权力被极大缩减。主要任务是编写史书与演算天文历法。

    等到了东汉,史书也不用编写了。往后历代基本只要搞一搞天文历法相关研究。

    天文官员的权力在缩小,并不意味着天文对于皇权的重要性减弱。

    钦天监这个部门变得越发神秘,它所处理的事务被盖上了机密标签。

    因为天象代表的吉凶变化会引起民心动荡,而皇帝要确保观天术不可为外人所用,以防引起天下动荡。

    《旧唐书》就有记载,给司天台官员上了一层保密属性。

    大致说:司天台负责占卜吉凶是国家机密工作,近期听说其中官吏多与朝廷其他官员以及番邦人往来。这不行,需要明令禁止,让御史台随时查访。②

    此类命令不仅限于唐朝,比如明朝也有类似的。

    《通志天文秘略》是明朝钦天监的天象占卜专用书籍。

    现存万历年的手抄本,而在开篇写有洪武七年的序章。其中提到"此本只可传灵台,勿传人间术家”。

    天文知识是统治者的机密,民间不可得,而且一般官员也不可得。这样才能确保天授君权的神秘性与正统性。

    世间事多有两面性,极少情况下能让人独享好处而丝毫不沾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古代皇帝也逃不出这个规律。

    以天命所归区别帝王们与芸芸众生,帝王获得特殊地位,也就逃不开天象变化所带来的附加意义。

    />天降祥瑞固然好,但天总有不测风云。

    凶兆天象比好兆头多,往往被联系到上天对帝王与统治阶层的不满上,这就会引发朝局不稳。

    比如彗星袭月、白虹贯日、太白经天等等,这些都是人间要发生灾祸的征兆。

    现在请听题。

    有一位帝王人年近半百,很有"福气"地接连遭遇荧感守心、星坠为石、石上刻有不祥字迹的奇异现象。

    看视频的诸位,把这位幸运儿的名字打在屏幕上。

    哪怕不知道这段历史,你们也能联想到他是谁。小孩子坐的那一桌都知道了,谁家天下二世而亡?

    让我们脱口而出————秦始皇赢政。】

    水镜前,赢政面无表情,心中翻江倒海。

    在死后被鲍鱼覆尸足够惨了,而他在死前居然还要遭受这一连串的重击吗?!真是死不瞑目了。

    不过,今天没有天崩地裂的覆灭感。

    上个月,遭受了胡亥灭秦与赵高谋逆的冲击,他的抗暴击能力已经飞速提升。

    影像开始时,咕咕说了超高天文知识能延年益寿。

    换句话说,这些异常现象所代表的凶兆应该能被化解吧?只要懂得化解之道,就不会愤怒、狂暴、不安了。

    另一个世界,朱元璋对着水镜,表情有点古怪。终是憋笑没憋住,大笑出声:“哈哈哈————”

    行了,他不羡慕了。

    咕咕偏心就偏心吧,长寿秘诀要用遭遇如此天象去换,他要不起。

    水镜:

    【根据《史记》,赢政死于始皇三十七年,而这些异象出现在他临死前一年,那时豪政是什么样的身体情况与精神状态呢?

    这就要从始皇二十八年说起了。

    那时,赢政四十周岁。

    四十而不惑,这年他第二次出巡,遇上了术士徐福,命徐福出海找仙山。

    在遇到徐福之前,赢政有没有寻仙求长生的想法?

    个人以为是有的。

    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尽管秦不似楚重巫术,但不会坚定否决神仙的存在。

    始皇帝一统六国,自诩受命于天。

    />不仅是向朝臣、黔首、敌对分子等宣告他有坐稳帝位的正统性,其本人也认同这种观念。天子就是天命所归,是特别的存在。

    四十岁,以现代的标准还没步入中年,但对于秦朝的大多数人而言已经到了大限将至时刻。不去比百姓的低寿命,就比一比秦国以往的君王。太远的也不看了,上数赢政祖宗八代活了多久。

    赢异人三十五岁,赢柱五十一岁,赢稷七十四岁,赢驷四十五岁,赢渠梁四十三岁,赢师隅六十二岁,赢肃生年不详,赢昭生卒年月不详。

    在看了历代秦国国君的年纪后,四十岁确实是会让人产生年龄危机了。赢政所处那样的时代,有着那样的身份地位,想求长生且付之行动就不足为奇。

    他不只任命徐福出海寻仙,在此之后陆续有方士三百多人抵达咸阳。其中出名的是卢生与侯生成了始皇身边的红人,为其占卜吉凶,同时寻觅不老药。

    我们都知道以现代社会的医学技术仍旧无法让人达成不老美梦,秦朝时期何谈找到不老之法。

    然而,赢政不知道!

    他很重视这件事且一直在努力。到了始皇三十五年,也就是寻仙七年后,他没有放弃而是更虔诚。

    《史记》中写了,为了成功修仙,他把很重要的自称都改了。"吾慕真人,自谓 真人',不称’朕’。”

    起因是卢生说的一段话。

    想要寻仙,途中会遇上恶鬼阻拦。为避恶鬼,必须隐匿行踪不被它干扰。

    如此一来才能遇上神灵真人。这种真人居住在云端上,与天地同寿,而要问其求仙药就要先见着面。

    赢政是皇帝,不可能彻底隐匿行踪,但不处理政务时就会保密行踪,而自称真人就是为了距离神灵更近一些。

    《史记》记载了一则案例,如果这种行踪被人泄露会如何。

    说是有一次,赢政巡幸梁山宫,看到李斯的车骑路过,排场很大。

    对此,赢政私下表示很不高兴,但没对外臣说。很快,丞相却减少了随行人数。

    赢政更加不悦,认为这种改变是有人悄悄传给李斯知晓。

    当即审问那天出行相关的所有近侍,没有人招供,就将其全部处死了。

    如果记录完全属实,近侍们全被处死,赢政确实是

    残酷,但历代帝王也不遑多让。

    皇帝的话语岂能不经允许就轻易外传。

    今天透露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