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奇妙的现象。————朝代兴亡与气候暖冷变化居然同步了!

    王朝上升的和平时期———气候温暖。王朝衰败的战乱不休期————气温下降转冷。

    从夏朝兴起到战国兵乱,莫不如是。

    以往研究历史,对于王朝兴衰的分析多集中在战乱、经济、君王能力等因素上,对于气候因素的关注度不高。

    直至九十年代,科技发展对于古代气候的考古越来越深入,能从更长的时空维度看到气候变化的威力。

    地球上仿佛存在一只看不见手,动则以千百年,将文明推向兴篮,又将文明搜入衰亡。冷期暖期的跨度之长,足以将一个王朝摆布于股掌之间。

    这是巧合吗?

    那就继续拉长镜头去看,而首先要得到一份中华五干年的气候数据。

    这里就要提到著名的竺可桢曲线。

    早在1972年,竺可桢先生通过历代文献,提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总结了五千多年的中国气温变化曲线图。

    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考古物证不断完善气候曲线模型。

    然后,另一些学者再将王朝兴衰的曲线绘制出来,将它与气候曲线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几乎重叠,从而验证了“冷抑暖扬”的大致历史发展规律。

    br />

    气候冷暖脉动,只是王朝兴衰的影响因素之一。

    两条曲线对照时也出现了无法重叠的部分,那就是人为因素占比重,人力对历史发展影响强的体现。

    对于为什么会有此规律,两句朴实的俗语可以解释说明,即"民以食为天"与"看天吃饭"。

    中国古代文明主要起源于中东部地域,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

    暖期,季风雨带北进,且维持时间较长。北方降雨增加,而南边降雨减少。

    如此一来,北方湿润天气更利于当地粮食种植,南方的洪涝灾害减少亦是利于当地农业发展。

    气温下降进入冷期,情况就反着来了。

    季风雨带南移,且维持时间较短。北干南涝出现,不利于全境的农业生产。

    随之,粮食大面积歉收出现。很多人吃不饱,是一切动乱的根源。

    如果天公不作美的时间较短,还能通过政府调控比如开仓放粮去救灾。

    然而,气候脉动进入冷期后,持续时间以百年为打底计数。

    即便其中有短暂回暖,整体趋势也是呈气温下降。这就导致人们长期在吃不饱的状态,而发生了动乱。

    提及动乱,必要提北方游牧南侵。

    气温偏冷,食物短缺,北方势力南下抢夺资源,这成了历史循环。

    有人就要问了。气候温暖时期,北方游牧与中原王朝获得的食物量都偏高,双方都是呈上升趋势,那个时候也会南侵啊。

    此处,涉及相对发展。

    同在风调雨顺时期,谁兴盛更快。同在粮食减产期,谁的抵抗力更弱。

    先说气温降低时。

    北方势力南侵,其根本目标是抢到资源就行。

    中原王朝依托于农耕文明建立,希望粮食增产,无法似北方势力去抢掠资源。在王朝范围内,也没地方去抢。

    显然,北方势力的目标更易完成,中原王朝的目标因气候降温难以达成。

    因此,气候冷期,动乱丛生。

    回过头去看气候暖期,北方游牧与中原王朝孰强孰弱?

    来!

    先看一看哪些朝代上了气候

    暖期榜。

    不正经地说,这些王朝都是幸运儿。开局不错,赶上了大环境向上,老天爷给饭吃。】

    赢政与朱元璋竖起了耳朵,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向水镜。

    画面切换到几张曲线图。

    第一张是总图。

    竖轴表气温,横轴表朝代。一张从秦朝开始到清朝结束的气候变化曲线呈现在眼前。

    后五张是地域分图。

    竖轴表气温,横轴则是某朝代某地区。可以看到同一个朝代不同地区的温度变化差异。

    赢政迅速浏览几幅图表。

    他先确定了两大暖期是秦汉、隋至唐前期,接下来相对温暖期是宋朝到元中期。①

    朱元璋紧盯着水镜,越看脸色越白。

    秦汉以降,前两次的寒冷时段分别是:东汉未年开始到魏晋南北朝、唐后期至五代十国。这两个时期是出了名的混乱,混乱到让人记不清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地势力名称。

    第三次寒潮是什么时候呢?朱元璋看着曲线图,脑子嗡嗡作响。

    寒潮已经来了,从元朝中后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

    天意如刀。

    可悲可笑,屠刀挥落时,他竟然毫无察觉。

    是他眼光不够长远,被一时的好天气蒙蔽了。

    大明的早期与中期有五六十多年的温暖,而其余时间气温都偏低,而在明末跌到了谷底。

    此前,他的想法大错特错。

    认为九选一的最差结果是明朝某个年代遇上特大旱灾。岂料没有最糟只有更糟,原来大明是常年不得风调雨顺。

    水镜:

    【通过这几幅气候冷暖脉动变化图,再去看温暖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势力的强弱对比。

    我们发现了气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同在暖期,秦、汉、唐,中原王朝兴盛一时,能够很好控制住北方势力。

    宋朝则不然,重文轻武的国策让它再未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被北方的辽、金压制。

    不仅是对外,对内也一样,朝局稳定性与人为因素息息相关。

    比如秦朝,它处于气温上升期,秦末更是进入稳定温暖期。大秦

    赶走了匈奴,但还是二世而亡。是天公不作美吗?并不是。

    秦亡有多方面的因素。

    统一时间太短,多数人习惯于分裂的思维没有改变。

    从秦国到秦朝的转变过程,国策调整不及时,再遇上了胡亥与赵高一踩油门,大秦轰然崩塌。

    话到此处,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气候的影响力。

    回到九选一选择题,特大干旱是发生在明朝末年。

    朱由检在位期间,干旱时间长达七年,而受灾范围由南到北特别广,史称“崇祯大旱”。

    极端气候不是始于崇祯年间。

    如今回头看,气候变冷始于元朝中后期,史称明清小冰河时期。

    长期寒冷潮不单单发生在中国,全球都进入小冰河时期。

    十七世纪,凛冬已至,全球各地又都发生了什么呢?

    下集,我们在《植物考古之让明朝见识小冰河时代的威力》中再一探究竟。

    就这样,咕咕先吃饭去了。祝大家也吃得愉快。】

    水镜前。

    赢政与朱元璋显然是没法好好吃饭了,都被扎心了。

    尤其是朱元璋,那种想吐血的感觉又来了。

    咋回事?自从看了水镜,这都成习惯性吐血了。总不能吐吐更健康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