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2/2)
嘉靖朝究竟发生什么了?往下看,他就被一口大锅“哐当”砸了脑门。
『不同于前期倭寇是日本海盗掠夺,后期倭寇猖獗的根源一言以蔽之两个字“海禁”,这口大锅必是要让朱元璋背一背的。
洪武帝实施海禁政策,固然与当时政局分不开,起到了防范海上敌寇的正面作用,但不可否认此举背后的重度抑制商业国策。
永乐帝搞郑和下西洋,除了彰显大明国威,还有重要一条是带去互市贸易。
后来官府大规模下西洋船队停了,但是藩属国依旧来大明朝贡,这让既定次数的官方贸易仍能继续。
随着时间推移,进入了嘉靖二年(1523年)。
/>
明朝一贯主张该是日本正统国王派出的使团来朝贡进行贸易,需要持有“勘合”文书。1467年至1477年,日本发生应仁之乱。幕府将军势力大跌,而东瀛的战国乱世开始。
谁是正统能去明朝朝贡且进行贸易?这个问题势必会引起东瀛争斗。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东瀛方面是大内氏主导了遣明使团,利益当前必定引发对手细川氏的不满。
等到嘉靖继位,大内氏来到了宁波的浙江市舶司。细川氏不甘对方独吞巨额利润,也派了船队抵达宁波港。
大明与谁进行贸易,需要“勘合”文书。大内氏能拿出合规文书,可细川氏拿不出来。
细川氏却也有备而来,带着“弘治勘合”。(补充说明明朝皇帝传位顺序:弘治帝→正德帝→嘉靖帝)
嘉靖二年,“弘治勘合”无疑早就失效了。
细川氏却还有办法,使团副使宋素卿原籍明朝,后来做了东瀛细川氏的家臣。
宋素卿熟悉浙江市舶司的情况,贿赂了当时的执掌太监赖恩。市舶司官方不顾先来后到,更不顾有没有合规文书,把细川氏被安排到上座,力压大内氏一头。
大内氏极度不忿,当场与细川氏大打出手。两队使团发生了械///斗,波及了浙江市舶司,更是伤及了周边无辜大明百姓。
《宁波府志》记录这场宁波争贡事件,“两夷仇杀,毒流廛市”。
由此,朝廷上的海禁主张者跳了出来,说是这场灾祸就是因为勘合贸易而引发的。
与其让东瀛内斗危害大明,不如直接废除市舶司。大内氏也好细川氏也罢,东瀛人的生意全部不做了。
明朝直至嘉靖朝一直不允许民间进行海贸,番邦与明朝官方进行海上贸易都要凭“勘合”公文。嘉靖朝断了浙江市舶司进行勘合贸易,将本就不多的对外贸易线路又斩断一条。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正规合法路径走不了,非法走私路径必会出现。
与此同时,大环境也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十五世纪末进入大航海时代,进入十六世纪欧洲船队抵达了东方。
不论大明官方愿意与否,都被卷入国际贸易初始浪潮中。
这不是大明喊停就能停的。航海船舶技术的发展到达了某个程度,其他国家都
有了抵达大明边境的能力。
世界发展的大势如此,谁想喊停除非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力量全部摧毁,大明没这个本事。
再说嘉靖朝之前就有民间走私。
当大明关闭浙江市舶司制造的内因,与国际贸易线初步形成而制造的外因,两者合力把更多人推上了走私之路。
这就有了十六世纪后期倭寇的来源之一——明朝走私商。这批人对大明沿海情况了解颇深,部分后来与日本海盗合流,无疑就会对大明造成更大的伤害。
其中典型是以汪直为代表。
最初是徽商,后来成了东亚海盗巨头,手下雇佣日本海盗,以开港通市为目的而要挟官府就范。一度愿意被明廷招安,奈何明朝官府出尔反尔,最后他与明军战斗中被擒杀死。
汪直死后,海盗们群龙无首,流窜犯边的倭寇频频来袭,让嘉靖一朝成了闹倭寇最严重的朝代。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强大水军打击倭寇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是不能守着祖宗之法不可变。
隆庆帝继位,宣布解除海禁,民间商船可以合法出海做生意了。神奇的事情来了,倭寇来袭的次数飞速下降。
至于嘉靖朝的倭寇背后是否存在明朝朝廷内某些势力暗中扶持?个人认为必是有的,毕竟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最后总结,堵不如疏。
明朝堵不住世界大势向海洋贸易的变化,朱元璋最初定的海禁基调就得改,不如一开始就主动放开占领先机。
(回复100+)
4水果茶不要水果:今天咋这么多大佬来评论区?
2333:我不知说什么好,表演一个海豹鼓掌。
秃头猫:那让嘉靖表演一个炼丹吧。
这位真有点天赋血脉在身上。沉迷修仙嗑丹无法自拔,居然还能活到六十岁,秦始皇看了都得羡
慕。
(回复66)
评论至此结束,水镜逐渐消失。
朱元璋沉默良久,思绪万千,在小本本上唰唰记了很多内容。
半晌后,放下笔。看完水镜,又进入思考抓哪个壮劳力来用用的环节。想了想,先把老四与老十二先给叫进宫。
朕没遇上沉迷炼
丹的嘉靖帝,但有喜欢道家的十二子朱柏。
凑合着用吧。朱柏既然表现出喜欢清静无为的道家,就让这个心无俗事的儿子去攀登化学的高山试试看。
半个时辰后,朱柏入宫,途中遇上同去上书房的朱棣。
忽然心生不安。现在他就想做一届闲王,但与太子四哥一起被叫入宫,还能有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