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等。

    大家突然之间愣住了。

    从张玉到张世泽,九代英国公加上张玉,一共也就十代人。

    十代人,他们的大明,竟就亡了吗?

    这话,被人说了出来,回响在灵堂里,伴着些许不知从哪儿传来的啜泣———也许是从他们心中传来的——叫这天地,似也变得惨白黯淡了……

    “又不是所有人都像你的子孙一样短命。”朱元璋翻了个白眼。

    原来,刚才情不自禁说话的,正是朱棣。

    而此时的晋王朱棢,自听到那十代人之后,已经恍恍惚,魂魄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当然,现在在朱元璋的话音下,他那飞到天外的魂魄,又回来了一点点。

    朱棣冷静了一下,连忙点头: "对,张玉32岁的时候,才生了孩子,也许他们家的人,就是这样喜欢迟生孩子,说不定他们这一系,每个人都有八九十岁呢?"

    总之,大家说服了自己,他们继续听视频。

    【UP需要稍微发散一下张玉家族的概貌,它几代人的经历,基本上就是明史一大半的重要考点。

    张家一共追封了三个王,河间王张玉、定兴王张辅、宁阳王张懋(mao),同时,张玉之女嫁与朱棣为贵妃,张辅之女嫁与朱高炽为敬妃。】

    "这个张辅的王号,还挺气派的。"郭英说出了傅友德心中所想。

    自己是国公,这张辅却成了王。

    这小子!他内心馋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张辅,想来是怎么养也没有办法进朱元璋的陵墓的,这样想想,他又心平气和,不动如山了。

    “这安南,不是正在和占城打来打去吗?”耿炳文思量道。

    朱棣: "然也,那安南唤作陈日端(陈睿宗)的王,领了号称十余万的兵马去打占城,不料死于阵中。对我等却上报他是巡边溺死,让我们册封新世子,真真好笑至极。"

    朱元璋点点头:“那个叫陈日炜(陈废帝)的,好像前几年又退位死了吧。他们那儿乱得很,是什么上皇制,立了新国王,前头那个退居太上皇反而掌握实权……”

    “好像也不是没有可以借鉴之处。”

    />室内突然响起了这么一句话。

    朱元璋一个激灵,左右巡视:“谁?谁说的?”

    然而他说是左右巡视,眼睛却牢牢盯住了朱棣。

    朱棣当场震撼了: “爹,这怎么是我说的啊?!”

    “不是你说的,却是你想的啊。天下岂有六年之准皇帝乎?你肯定坐二望一,想要马上就成为永乐大帝。”朱樉在旁边恶魔低语,“当然,你想的,可能就是太上皇不要掌实权是最好的了……”

    朱元璋却将脸一摆,转而牢牢盯住朱樉:

    “咋?你觉得你爹六年之后必死无疑吗?”

    朱樉:“?”怎么又轮到了我呢?

    爹啊,你看看你旁边那狼子野心的永乐帝吧!

    【其中,张玉张辅参与靖难之变。

    张辅还亲历榆木川事变(朱棣之死),汉王朱高煦叛乱事件,土木堡之变。

    张玉的另两个儿子:张朝、张朝参与了夺门之变。

    七代英国公张维贤涉及明末三大案,在移宫案里护住明木宗,帮助他顺利继位。】

    大家集体震撼了。

    “XX之变,是不是有点太多了。这,我们大明,真的有这么风雨飘摇吗?”

    朱橚赶紧说:“唉,我们大明能在这种风雨飘摇之中再传九代,它已经很厉害了呀!”

    两位文臣:?

    朱樉幽幽说:“这九代里,有两代,加在一起,只有十一年呢。”

    两位文臣:???

    "所以老四的儿子,"朱棢终于缓过了一口气来,"也靖难了啊。只是老四你请难成功,他靖难失败了。”

    朱棣心情复杂。

    老朱此时已经放弃了。

    果然,不管儿孙他享福。

    他只是点评了下:"榆木川事变?老四,你的死还引发些事情?那时候你也是出行在外,还带着兵马,别是像那秦皇一样,被装在臭鱼车里头秘不发丧了吧?”

    朱棣:“?”

    朱棣震怒: “何至于此!”

    朱棢冷静评价:"老四,朱高煦是你好圣孙解决的,仁宗的时候还没死呢!你的部下

    肯定要担心,你的死亡会引发皇位继承的混乱,所以这秘不发丧,是很可能的一件事情。”

    此时此刻,要说谁最开心,那当然毫无疑问,是朱允炆了。

    他差点就笑出声来了。

    还好啊,多年来的修养,让他忍住了。

    没有让自己烧纸多天得到的功德降低。

    但他还是出声了,此时不出声,不是犹如锦衣夜行吗?

    他尽量不让自己显得太开心,而显得关心一些:"四叔,之前听后辈说,你带了金幼孜等文臣随军出征,那不知,这第五次漠北之征,你带了哪些文臣呢?自古这秘不发丧之事,一般都是文臣的主意啊。”

    没错。

    自古,也没有多少个皇帝在外秘不发丧的例子。

    而大家都知道,那鼎鼎大名的李斯。

    朱棣那犀利的眼神,瞬间射向了杨士奇与蹇义。

    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快得让两个文臣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因为此时此刻,朱棣已经牢牢握住了他们的手,眼眶,说红就红:

    “两位爱卿,一世君臣,你们不会如此待我吧?”

    “臣等惶恐……”他们是真惶恐啊。

    “秘不发丧可以。”朱棣正色道,“臭鱼不可以。”

    【我们挑些重点,先从张辅说起。

    对他,友友们应该不陌生,打下安南的功绩,让他成为永乐以后朝中最瞩目的第一将星。

    详细过程就不说了,大概就是永乐4年,朱棣派人去干架,没想到主帅朱能猝死,只好临时让副帅张辅顶上。】

    朱棣大吃一惊。

    “永乐四年, 掐指算来, 那时候朱能才36啊! ”

    傅友德也是惋惜:“燕王永乐八年北伐,若他还能活着,那可是40岁的当打之年啊。”

    【打安南的真实目的,张辅他们都不知道的,朱棣只和朱能嘀咕过。

    朱能死得忒仓促,朱棣赶紧让兵部尚书刘俊,把那些悄悄话转告张辅。

    我,朱棣,不是单纯揍小弟,而是打算毁其文字,碎古时铜柱(界碑),郡县安南啦!

    张辅:…

    就,老板的

    期望是好深沉的重量,没有一丝丝防备。

    不过张辅还是出色的顶住压力,并通过前后四征安南,把朱棣的设想化为了现实。】

    这回连朱元璋都讶异了:“都县安南?老四,你好大的胃口啊!这安南,自宋初分裂出去,至今也有四百余年了。这风俗人情,全改了,想拿下它,不容易啊。”

    “所以才要废其文字。”朱棣自得道,“事情虽难,也得办,祖宗的基业,拿回一处是一处,就像父亲你收了那燕云十六州,我拿回汉人自古以来之地,又有什么错!"

    朱元璋是认可这句话的,不过: "看那后辈的地图,这安南,也并没有在上边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