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 章 蒙嫣和(1/2)
清阳邑在淮水下游以北,西面是大洪泽(洪泽湖),东面是水面宽阔的汤汤淮水,一直奔流入黄海。
淮水下游这一带,以大洪泽为界,大洪泽东面河川水流纵横,是个实打实的水乡,遍布九夷部落,大洪泽以西,就是楚国腹地了。
秦鱼选择屯兵清阳,而不是更靠近楚国的钟离,是因为他要在此督修邗沟,让淮水和江水勾连起来,便于将南面粮草北运。
海运用时太长,装卸也麻烦,不如漕运便捷。
邗沟一直在断断续续的修建,不是不能加快修建进度,而是实在快不了。因为邗沟沿途串联了许多的湖泊、河流以及湿地,在丰水期去修渠,那就是直接拿命去填,填了也修不了,是以只能在枯水期修,修一天停两天,因为要等湿地的水向新挖出来的沟里排的差不多了,才能继续修。
是以,秦国虽然一直在九夷耗费财力组织当地人力修渠,但修了好几年,也只能这里挖一段,那里挖一段,优先供给人口聚集量多的区域安居搞生产建设,至于无人居住之地,只能先放着了。
秦鱼在攻下东夷越之后,他就马不停蹄的继续率兵北上去攻打九夷了。
攻打九夷几乎没有费多少力气,因为秦国几年如一日的修建邗沟和水蛊药的扩散,让九夷的百姓们自然而然的归顺了秦国。
光归顺了还不行,归顺容易治理难,只有秦国的政令在此地通达,九夷才能算是真正的纳入秦国政权之内。
而这个政令通达,靠的就是道路了,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都必须将九夷和东夷越的道路打通。
天公作美,今年九夷地少雨,比往年更早的进入了枯水期,秦鱼又带着正规十万秦军和拼拼凑凑的另外十万夷越大军,粮草也是源源不断的从东夷越和东瓯越、闽越送来,人力不缺,粮草不缺,正好将邗沟全线疏通一遍,将淮水和江水勾连起来。
秦鱼在九夷屯兵,楚国那边如临大敌,但楚国主力战场在更北的河间地,要想对战南面的秦鱼大军,就只能继续征召楚地封君,让他们带着大军去攻打秦鱼。
聚集军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秦鱼只是屯兵,而且他让军卒都去修河去了,一点都不着急进攻,那么这个封君响应楚王征召的速度还要再打一回折扣。
你兵都来了,又不是没了那个邗沟就不能打,你不去征战,居然停下来修大沟,你咋想的?
搞不懂!
但这与楚国是有好处的,长时间的备战总比仓促备战要更有胜算一些。
秦鱼怎么想?
秦鱼当然是在等蒙嫣和回来啊!
蒙嫣和是在台风之前半个月送流放的公子缯一行去瀛洲岛的,一去一回也就是小一旬的功夫,压根不会遇上台风。
但,在瀛洲岛上驻扎的秦人发现了金矿。
瀛洲岛是个大岛,既然发现了,自然要在上面好好探索一番,加之这
岛的沿海渔产、植被特别丰富(),土地也相当肥沃?()『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还发现了许多秦国本土没有的水果......是以,蒙嫣和在第一年发现了这个大岛之后,就回去运来了更多的百姓、工匠和隶臣妾来此修建港口,打算将这里经营成秦国在海上的一个产粮大地。
随着对瀛洲岛更深入的探索,秦人在这里不仅发现了铜矿,还发现了藏量非常丰富的银矿,今年又发现了金矿,这容不得蒙嫣和轻忽,她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在岛上多待了几日,想着等台风来之前赶回东夷越就可以了,谁能想到今年台风会提前了很多天呢?
海上风浪翻上了天,这个时候出海那就是自杀,是以蒙嫣和不得不留在岛上,等到台风季过去之后再回去。
这形势就跟今年的台风一样让人意外,等蒙嫣和载着满船的金银回到陆地上的时候,九夷、东夷越、东瓯越、闽越这沿海一带,已经彻底成了秦国的土地了。
而攻打下这些土地的,正是她的好兄弟安平侯。
蒙嫣和连甲衣都没脱,直接乘快船来到清阳邑找秦鱼来了。
秦鱼见到糙的跟个黑脸大汉的蒙嫣和先是好好的关心了下肱骨大将蒙将军的身心健康,然后问她:“金子呢?带来了多少?是放在广陵、云阳还是南武了?”
蒙嫣和:“......我放在云阳了,那里仓库够大,守卫也更足。你要这些金子做什么?”
秦鱼叹道:“有大用,我准备用金子做奖赏,激励这些夷越人冲锋陷阵,不要总想着逃跑。”仗正打着呢,回头一看人没了,这谁能受的了?
蒙嫣和了然:“这些从夷越征来的兵卒,不好带吧?”
秦鱼:“何止是不好带,简直是一捧散沙。”攻打东夷越和九夷的时候秦鱼就敏锐的发现这个问题了,在没有解决军队上下一心的问题之前,他是不敢冒然去攻打楚国的。
秦人和夷越人的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价值观更是不同,秦人可以为了他们自己的国家和君王冲锋陷阵死战到底,但这些夷越人为了什么呢?
修渠、开田、灭杀钉螺、扩散水蛊药这些政令都是与他们切身相关对他们有好处的,他们自然积极响应,无有推辞。他们也不缺吃的,夷越地广人稀,有了新稻种之后,更是随便撒点稻种就能养活一家老小。
为什么要去战场上拿命拼杀?
他们更愿意躲在军队后面挖挖沟喂喂马,军功爵位之类的与曾经的他们来说距离太遥远了,他们估计连“军功爵”这三个字都听不懂,更意识不到这里面的好处。
唯一打动他们的只有金银铜器了。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些金光闪闪的金银铜器,只有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才会拥有,这些看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