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姜元 “争这天下,本就是你死我活。”……(2/2)
如果穆姐姐和终夏的武艺没退步……
那就是至少三个。
起码不会变成“太妃第一次对敌,就因骨质疏松,落马骨折而退败”这样的笑话。
而且,众多良将在,并不需要她在军事上有多少大才谋略。
她只需要听从穆姐姐或终夏或其余良将的建议,然后以主将身份身先士卒砍上去,就行了。
嗯……或许都不用砍上去。
有新式火器,她可能只需要“临危不惧”,坐在马上(或车里),在后面压阵就行?
*
“这是新式‘燧发枪’。”姜太妃姜宁对林姜的亲信部将演示,“不用火绳,扣动扳机便能发射。”
她令亲卫把新枪分给众人,让他们自己试用。
一时间,校场内火药味弥漫。
“好!这个好!”指挥佥事邓姣抱着新枪像抱着宝贝,“这新枪极好,如此,既不需事先点燃火绳,也不怕风雨天火药被风吹走被雨打湿……”
她已经在畅想该怎么率部下出其不意给敌人一个痛击了。
射击精度也提高了不少,让她再试试……
姜宁也抱着枪,看这些中高层将领指挥一个个双眼冒光,神情激动,三三两两聚在一处讨论了半日,时不时小心向她和绯玉看来一两个眼神,便更压低声音说着什么……
她也和绯玉说悄悄话:“我就这么莫名其妙多了一功?”
绯玉理所当然:“本来就是娘提出的用燧石击发代替火绳。”
姜宁:“嗯……”
她只是剽窃了一下上辈子的记忆……
而且她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具体都是绯玉和穆姐姐还有军中其他人才一点点摸索的。
她也真是没想到,这个世界连西方国家都没出现燧发枪。
哈哈,这不就被她“发明”出来了?
*
已是熹平三年的春天,江南地界春雨绵绵,似乎今年会是一个好年景。
在这样阴雨连绵的春日,定海太妃姜宁率穆长音、从渊、邓姣三将,各领数万兵士,分路向江西、湖南两地平叛。
太妃以新阵法“雁回阵”大破叛军。
当年,收江西全省,湖南大半,归于定海王治下。
熹平三年十月,定海王林姜上表朝廷,请封太妃为“靖安王”。
当年十二月,陆太后陆薇之父,承恩辅国公陆升荣战死荆州,年六十九。
虽帝年已十七,陆太后仍临朝称制。
次年二月,朝廷准定海王之奏。
陆太后诏谕天下,封南海太妃姜宁为靖安王,又封西宁将军金烨为西北王,四川总督雍飞光为西南王,原河南节度,现承安侯沈邑为中原王。
*
林姜对林真笑道:“薇薇好手段。”
两江总督林真感叹:“和薇薇竟也到今日了。”
昔年还是一起打马球、围炉吃茶的姊妹,如今是尔虞我诈的对手。
林姜笑:“争这天下,本就是你死我活。”
*
而新鲜出炉的靖安王姜宁只有两个感想:
谢谢好女儿绯玉和好姐妹穆长音送的研发火器之功;
谢谢好终夏送的“雁回阵”。
*
穆长音说:“若无你那句话,我和绯玉再苦想十年,或许也想不到以燧石击发。”
穆长音说:“我已七十有三矣,不似绯玉仍年少力壮,早有实权,有称帝之能。”
穆长音说:“数十年同路,我更信你们母女。将来我去后,金氏女子的前程还多赖女帝。”
即便金烨是她亲子,她也从没认为过,金氏女子在金烨手下的前程,会比在女帝手下更好!
穆长音说:“我有亲笔遗信,待我死后送与金烨。若金烨不从,便是他不孝之证!”
穆长音笑道:“他只有一子开胜。若连母亲遗命和亲子性命都能不顾,他这西北王也做不下去了。”
*
终夏只玩笑一句:“我可是靖安王麾下佞臣,自然要多献媚于主上。”
*
熹平四年秋,靖安王姜宁破鄂。
熹平五年春,靖安王姜宁破豫,杀中原王。山东节度使望风而降。
护国公穆长音被流矢射中,战死,死前大笑曰:“吾已七十有四,还能上马持枪,一生杀敌无数,足矣!”
靖安王姜宁大悲,令以亲王礼葬,追封“光烈亲王”,谥曰“成武”。
姜宁令送光烈亲王遗信于西北王金烨,另,诏于西北王麾下大将金燃,命其承其母之爵,为护国公。
靖安王的大军抵达河北省外时,四月,定海王林姜于金陵生次女。
林姜上书母亲,请准其改姓为“姜”。
姜宁准,赐名“姜元”,并赐其长女名“姜昭”,赐其次女名“姜显”。
两广总督林海、两江总督林真、湖北巡抚李令文等二十九位官员上书朝廷:
齐帝昏庸,以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当禅位于靖安王。:,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