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神奇,不敢置信!(2/2)
秦文羽带着李二来到后院之后,指着自己用篱笆圈起来的,一块四四方方的小土壤。
“我买来的东西已经种在里面了,先带你去看看!”
秦文羽动手能力可是相当的强悍,而且精通全系农业知识,他硬是在篱笆圈起来之后,又把这块地给小小的改成了包含水土两种元素的水田。
按道理,这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但在顶级农业技术的加持下,他硬生生凭借着人为手段,做到了整个一小块四四方方的水田。
栅栏之中包含了第二层围栏,以保证水土不倾泻流失出去。
毕竟在长安城这样的地方,已经属于北方地带,如果他不用点人为手段,稻谷是种不出来的。
然而等李世民站到这块田地边上,看着围栏中水土结合般的水田,整个人是彻底懵了圈,这都是啥玩意啊?
水田他知道,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眼界宽广,需要了解的东西非常多。
在大唐广袤的南方地带,不少地方用的都是这种水土的水田。
在保证供水和土壤充沛的情况下,粮食作物可以极大的提高,只不过大唐现有的粮食作物不太适合在水田耕种。
也无法做到以南方为粮仓。
可是…….
自家女婿搞了这么一小摊子出来,玩一手特立独行,莫非里面种的是希腊特有的作物?
李世民左观察右观察,仔仔细细的琢磨了一阵子,最后他放弃了。
因为实在观祭不出来啥玩意。
秦文羽前后总共才没把秧苗插进去几天,那即便是条件充足,技术娴熟,又能长成什么样?
这种下去的是水稻,又不是童话。
故事里的魔豆,该是秧苗的样子还是秧苗的样。
而且最关键的是,就那么孤零零的几株,秦文羽手里共八株稻谷,但秧苗不超过一半。
在这一方小小的水田当中,就这么几株秧苗,李世民能够观察出个啥来?
他的确是涉猎甚广,称得上是博学的皇帝,但问题他又不是专业的农学家。
更何况大唐的农业人员,指不定也认不出这玩意。
所以在懵逼的一阵子之后,李世民还是挠了挠头,然后满脸迷茫的转过头来。
“秦驸马,这几株作物是啥玩意儿,我咋啥都看不出来。”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秦文羽本人也有些遗憾的摊开双手。
然后蹲在地上,手指着其中一株秧苗。
“这玩意儿应该称之为水稻,属于粮食作物的一种,并非希腊特有的产物,但也基本都是,那一块的几个国家所盛行的粮食作物。”
“像什么扶桑、希腊,都是靠这种名为水稻的东西,才得以每年收获大量的粮食。”
听到是粮食作物,李世民脸上的迷茫神情,瞬间消失。
同样也有些郑重的蹲了下来。
对于一位国之君主来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就是国家的根本。
如果粮食充足,天下人人有饭吃,那足以称得上是太平盛世,长治久安的不在话下这对于一位帝王来说,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值得炫耀的显赫功绩。
李世民是绝对希望,自己大唐百姓都能够吃上饱饭的。
所以,一听是南方那片地方的粮食作物,他立马就来了兴趣。
“秦驸马,这水稻的产量如何?应该不多吧?”
毕竟南方的几个小国家总共加起来也没多少人口,靠种粮食作物养活全国所有人,想想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秦文羽立马撇了撇嘴巴子。
“你这就没见识了吧,那几个国家确实小,但这种稻谷那是一等一的顶级粮食作物!”
“你知道大唐关中一带,粮食平均亩产多少嘛?”
李世民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随后确切的点头。
“如果是关中一带的上等田,不缺水源,耕种不出失误的情况下,亩产一石左右,如果年成比较好,可能会略微多一点。”
秦文羽赞许的点了点头,看来这老李还真懂些农业知识。
这个数据,说的倒是半点不差。
按照大唐的重量单位,一石等于汉代的三石,换算一下大概就等于三百斤左右。
看起来这个数据很高,但问题已经是最高水平的平均。
毕竟确定了范围,规定的是关中地区的上等田,还要水土充足,这本来就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的确如你所说,如果在关的上等田,粟米亩产那么多左右,当然最近几年关中,一般是超过这个数字一点。”
“但你可知,我这水田中种植的水稻,亩产是多少吗?”
李世民立马抓着下巴,摩挲了一阵子,然后试探性的,
“亩产一石两三斗?”
秦文羽竖起一根手指,左右摇摆了两下,以表示否。
“李侍卫,我也不跟你猜谜卖关子了,根据我对这种稻谷的研究。”
“如果在确保了水土热力的情况下,最起码一年可以成熟两到三季。”
“而每一季的收成,最少是七斗米,也就是说,耕种满满一年,可以收获一石四斗到两石之间!”
秦文羽语出惊人,在李二耳朵里仿若白日惊雷,直接把他给吓了一跳。
李世民腾的一声,由原本的蹲姿,刷的一下站了起来。
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就跟铜铃一般,眼神中完全充斥着不敢置信的神色,就这么呆愣愣的盯着秦文羽。
足足过了好半晌之后,李世民才一字一顿的缓缓开口。
“不是,秦驸马,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这种水稻的亩产,真有那么高?”
这种事情由不得李世民不震惊,因为这个消息实在太具有爆炸性了,关联又太过广泛。
他这位天子,是最知道这其中差异变化的。
种植粟米,亩产一石多一点
种植稻谷,一年亩产最少一石半,年份好甚至可以两这期间差的简直不是一点,那是足以实现巨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