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此子大才(1/2)
郁南山路很窄,店铺、摊贩、茶楼却紧挨着,人挤着人,很是热闹。
陈农秉站在人群中,更加确定,这就是个平行宋朝的时代,安逸和谐,市场发展繁荣。
柳儿领着陈农秉来到了新政书院,大门口围满了人,还未近前,就听到学士们咆哮的声音。
“蜀地就是个不开化的地方,屡教不改,当严刑律例,防止发生像王庆顺那样的大规模起义。”学士代表许煮很是慷慨激昂。
近期金陵讨论最多的无疑就是王庆顺起义了,短短一个月,已经发展到了几万人。
官家派人去镇压,新政书院的学生们忧国忧民,开始了辩论,在商议应该如何治理蜀地。
“煮兄说的对,等这波起义平复,我等要联名上请,要官家处死王庆顺等叛贼,还要重修《蜀地律法》,以法度来修正异民。”新政书院祁修远附和。
“就当如此,该杀就杀,要不然起义反反复复。”
“蜀地山险路远,若不是棉麻和丝帛,不要也罢。”
新政书院的学生们各抒己见,但无疑都是在附和学生代表许煮。
这人是枢密院下设机构兵部侍郎许仓宁的儿子,他的很多言论,是兵部对蜀地的看法,有天然的消息渠道。
学子们意见一致。
围观百姓们连连赞扬。
这赵宋的社会就是这样,百姓们思想很容易被文士学子牵着走,朝堂之上更是阿谀奉承,安逸之风盛行。
陈农秉眼眸中放出一道精光,装作不小心被后面的人推了一下,踏入到了院子里。
他晃了晃身子,挺身立正后,目光锁定了许煮,“这位学士,在下有一个问题,还请阁下解答。”
“何事?”许煮中气十足的道。
“蜀地之人可是人?”陈农秉道。
“这……”这么简单的问题,许煮此时竟然迟疑了,耳后答道,“你这问题真奇怪,蜀地之人又非三头六臂,自然是人。”
“既然蜀人是人,赵宋人也是人,你为何视蜀人为异端?”
陈农秉回头,对着围观百姓道,沉声道,“各位,不妨试想一下,假如唐礼军大破我宋军,我宋人被唐礼国以严刑律法压迫,我等当如何?”
“我们的妻儿在赵宋的土地上,吃不饱穿不暖,我等男儿该当如何?”
陈农秉望着木讷的百姓,提升震慑的大吼道,“你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吗?”新笔趣阁
“不!”人群中有个小男孩率先张了口,他表情倔强,“我要赶跑唐礼军。”
“我宋人的血性里就没有被欺压这一条,唐礼军敢来,我等就敢干。”
“干!”有个粗汉子大声吼道,“我老张屠牛的刀也可砍人。”
唐礼与赵宋两国相互征战多年,两国多年积压的仇恨早已不容水火,一听唐礼军要欺压宋人就咬牙切齿。
现场,宋人的血性直接被点燃了,大口辱骂唐礼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