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2 章 王者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也正因为那番话,让刘邦心悦诚服,真正将大军尽付于他之手。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所以,真不怪他看不上樊哙之流。】

    【作为军事理论家,他和张良整理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可惜兵法三篇已然失传,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入武庙十哲的原因。正是因为韩信的出色,让后世人很是怨恨刘邦,让韩信去给他打匈奴多好,他就不用对匈奴纳贡,用不着和亲了不是?】

    【但很明显,刘邦是不愿意的。韩信越有本事,他就越没有信心拿捏得住韩信。唉,死结了都。再惋惜,韩信的故事也就讲到这儿了,接下来我们必须得继续讲汉初三杰的另外两个,先讲留侯张良吧。张良和韩信一样,都属于武庙十哲之列的人。萧何先放一放。】

    沈悠揭开猜谜底,接下来她要讲的是谁。

    听着韩信的结局,多少人为之唏嘘,沈悠结尾待要细说起留侯张良,尚未从韩信最终结局缓过来的张良骤然被点名,明显一愣,抬头望向天幕,到他了?

    啊,对,武庙十哲,他是其中十人之一,和韩信一道。

    秦始皇对韩信的心情其实同样很是复杂,却还是决定,没有关系,韩信有问题不可避免,就他从无败绩一条,秦始皇就不可能因为他那点问题让韩信为别人所用。

    项羽打到最后怕是心里也会反思,如果当年他听劝,如果他不是那么用人唯亲,不能纳才用贤,用人非用以短,结果会不会不同?

    刘邦听到张良是相当的兴奋,子房呢,到他的子房了!提起韩信他不知该喜或者该忧,一提张良,他是乐得不行!若没有张良,他哪有得天下的机会。

    【张良,字子房,一说颍川城父人,另一说沛郡人。不过不重要,咱们不纠结。张良生于战国末年,本为韩国人,他长相俊美,如同女人一样漂亮。额,那会儿夸和女人一样漂亮确定是夸吗?反正是《史记》写的,有问题找太史公抗议哈。】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刘邦身边,我们最耳熟能详于张良计谋的莫过于他曾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大汉王朝,被册封为留侯。所以咱们好些人也都喜欢唤张良为留侯。】

    【留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可惜韩悼惠王二十三年,张平去世,死后二十年,秦灭韩。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朝廷任职,韩国破灭后,张良家中尚有私仆从三百人,他在弟弟死后没有办理葬礼,而是将全部家财都投入反秦事业,征求刺客行刺秦王政,为韩国报仇。从留侯身上可以看到,始皇大

    大当年有多招六国贵族的恨。】

    秦始皇压根不当一回事,行刺,敢来只管来,能杀他是他们的本事。

    张良,能入武庙十哲又得称赞智谋超群,本是个人才,但现在看来此人不可能为他所用。

    对的,秦始皇只惋惜于没能用上张良,完全不觉得张良要杀他,他就该先一步把人杀了!

    汉高祖时的张良听到沈悠提起的往事,何尝不甚是惋惜,当年没能亲手杀了秦始皇,没能为韩国报仇,是他毕生最大的遗憾。

    好在,秦终是亡了。秦不复存,亦是平生慰事。

    【前面说了,张良体弱多病,行刺一事他是暗中筹谋,找得一个大力士出手,他来谋划。张良自知自个儿没有亲自行刺秦始皇的能力。为了让大力士行刺成功,张良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然后开始打听秦始皇的行踪,于博浪沙埋伏行事。可惜,计划失败了。秦始皇能不知道自己有多招人恨?既然知道,早已做了多种准备,想行刺他的人,别指望能够猜到他坐在哪一辆马车里。是的,秦始皇准备了好几辆马车,都是天子坐的规格六匹马车,然后他轮着坐,以至于张良扑了一个空,最终行刺失败。】

    【秦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