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7 章 定都长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么被夸的张良有些不好意思了,他纯粹是刚好碰上,真就刚好而已,当不得如此夸赞的呢。

    秦始皇本来觉得一个想行刺他的人未必能够为他所用,再加上灭国之仇,对大多数人来说,灭国大仇比天高,比海深,不可变更。眼下听来,似乎,可能,也不是不能改的呢!

    要不,让人跟着张良点,等什么时候张良改主意,有意为王者师,兴邦定国后,他再想办法把人收为己用?

    秦始皇觉得,他不可能比刘邦差!

    “皇后,你说留侯如此人物,突然要告老还乡,朕如何舍得。”恰是因为张良的能干,刘邦听着张良被夸,心里比自己被夸还要高兴。

    然而随着天下大定,张良要走,刘邦万般不舍,又不好强人所难。

    “妾以为陛下是高兴的。”想要得到吕雉安慰的刘邦注定失望,吕雉比谁都更了解刘邦,张良功成身退因为什么,别人不清楚,刘邦自心知肚明才是。

    刘邦一看假面具被吕雉戳破,行吧,他不装,“朕不至于不能容人。”

    吕雉道:“留侯何许人也,一向聪明,深谙为臣为人之道,自知功成理当身退的道理。留侯纵然不在朝中,他依然是留侯,陛下无须强留。不留反倒更让留侯心中欢喜,感激于陛下不是?况且,留侯毕生所愿已然达成,并无遗憾,陛下再让他陷于诸多争斗之中,不过让他徒增不喜,也伤了陛下与留侯的情分。”

    不错,刘邦是不太舍得张良走的,然而谁都清楚的知道,张良想走不是刘邦能够留得住的。硬是把人留在官场上,难免伤了他们相互的情谊。

    兴邦定国,张良做到了,做好了,接下来该让张良去过他自己想过的日子了!

    “当年留侯归于韩王时,陛下纵然有诸多不舍都放留侯离去,果真陛下得了天下,便不管不顾?”吕雉眼看刘邦有所迟疑,不妨把话说得更透。有用得上张良的时候,刘邦待人客气,天下已定,刘邦倒是不比从前,硬要将人留下?

    “朕岂有此意,朕不是正跟皇后讨主意,想想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留侯愿意留下,继续辅佐于朕!”刘邦赶紧解释,保证自己绝不是那不讲理的人,更不打算来硬的。跟张良来硬的,他确定不是要把好好的助力变成刺向自己的刀。

    “陛下但有难处,留侯不管身在何处都愿意为陛下出谋划策。”吕雉也算对张良有所了解,相信以张良忧国忧民之心,观天下稍定,断然不可能舍得天下陷入动荡。

    刘邦眼下最迫切要干的事,张良想必也是心知肚明。

    天幕的出现算是让刘邦很多算盘都落空了。要说是好事或者坏事?再差的局面刘邦都过去了,接下来别管再怎么难,也难不过从前。

    “也是,不管在什么时候,留侯从来没有弃过朕。朕不能忘了。罢了罢了,留侯想走就让他走吧。”刘邦终是松了口,吕雉立刻拍马屁道:“陛下睿智。”

    刘邦一眼扫过吕雉,他不会忘了天幕说过,吕雉为了

    稳住刘盈太子之位曾向张良问计,张良确实给吕雉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把张良放走,往后吕雉想寻张良都不容易,如此吕雉还是劝他放人,不得不说,吕雉确实懂得分寸。

    各自在心里都默默肯定了彼此的一对夫妻,转头将注意力放到天幕上,他们继续听,继续看。

    【之后的事就不用说了,彭城和韩信出兵,项羽大败,刘邦终于把他生平最大的敌人铲除。汉五年二月,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同年五月,汉高祖在洛阳南宫举行庆功大典,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刘邦显得特别高兴,当论及楚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时,刘邦道出其中的关键在于并用三杰,语中盛赞张良道:“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这是对张良的绝对肯定。高兴之余的刘邦要给张良封三万户,张良何许人也,岂能受此册封,道与刘邦的相遇,会于留县,因而张良自请封留县足矣,这也是留侯的由来。】

    【不过,项羽虽死,天下再次一统,并不代表刘邦无事。恰恰相反,新朝建,稍有不慎将会再次生乱。项羽的前车之鉴就在不远,懂的都懂了。汉六年,刘邦已然大封功臣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