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5 章 捡漏皇帝(1/2)
不是,为什么连吕雉和他儿孙都讲了,就不讲讲他呢?
【别问我为什么不讲刘邦,从吕雉那儿再到开国功臣们一个个的事儿,已经体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刘邦了,再讲汉高祖刘邦,确定你们不会怪我水视频?咱们细细讲讲汉文帝和汉景帝吧。没办法,相比于开国皇帝刘邦,把匈奴打废的汉武帝刘彻,文景二帝的存在感略低,以至于好些人只知道文景之治,对他们的施政和功绩所知甚少。】
【前面已经提过几句汉文帝刘恒了,细节上补充补充,汉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大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在亲征平定代地诸侯陈豨的叛乱后,册立八岁的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其后刘恒在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由是大安。】
【我们都知道,彼时的大汉随着刘邦建国,除了刘邦铲除异姓王外,几l乎国中的政策都是与人休养。然而上层社会的争斗和纷争并没有停止过,正因如此,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母亲的悉心教导,养成了刘恒谨慎沉静的性格,这为他即位后成功应对功臣问题与施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邦怨念归怨念,想了想他虽然没有作为主角被沈悠特意提起,从吕雉开始,到项羽、韩信、张良他们,他参与其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听完的人大概都有数了。他的功绩沈悠从来没有否认过,他的操作,嗯,他觉得没什么问题,至于别人怎么看他,对刘邦来说完全不重要。
如此道来,说与不说他,也就不重要了。
先前提薄姬的时候沈悠顺嘴提过几l句刘恒,不难听出沈悠对刘恒的肯定和赞许。
陈平和周勃一番行为,刘邦瞧得分明。容不下吕家血脉的皇帝,一气之下把刘盈的血脉全给杀光,又不愿意把参与平定所谓诛吕之乱的皇子皇孙立为皇帝,非要挑一个看似事事不参与,好拿捏的皇子刘恒上位,能斗赢陈平和周勃的刘恒,他确实挺想知道儿子是怎么做到的。
吕雉宽袖下的手微微一紧,她也在想,沈悠会不会细细道来刘恒,她是盼着沈悠能够细说的,如此一来她能更好了解刘恒,亦知将来她该如何面对刘恒。
薄姬怀里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刘恒,看似神情平静,眼中却藏着惊涛骇浪,终是到刘恒了吗?她既盼着沈悠能够细说,又怕沈悠说得太细,细得让人对刘恒知之太深,不利于刘恒。
纠结的薄姬也知道,她不管怎么想不重要,她的孩子将来既有所作为,又怎么能怪后世人对他推崇肯定?眼下她所需要操心的只有一样:如何让他们母子活下去!
【早年作为一方诸侯王的刘恒,史家们的关注点从来都不在他们身上,当然,如果他们谋反或者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除外。作为代王的刘恒,安静,本份。比起和吕雉叫板最后自己把自己弄死的兄弟们,他的存在感微乎其微。没有存在感的刘恒在当时的陈平和周
勃看来相当于告诉他们,我好欺负!衡量再三后,他们决定奉代王刘恒为皇,《史记》关于刘恒的记载也由此正式开始。】
【咱们将心比心的想一想,好好一个诸侯王当着,突然有一天天上掉馅饼砸你头上,你要往前一步,成为皇帝了呢。任是谁都肯定高兴,《史记》中记载当时刘恒见到来使要迎自己为帝,高兴不高兴没有记载,警惕是必须的,因此刘恒第一时间问起身边的臣子,仅凭此点可以看刘恒的谨慎。送到手里的皇位,多少人得知而忘乎所以。然而皇帝是好当的?真要是好当的,轮得到他?刘恒好些话没有说出来,不说话何尝不是另一种态度。同时也要试试手下的臣子们,他们究竟有多少聪明人。】
【刘恒手下的臣子中有一位名叫张武的立刻发表意见,展开分析彼时大汉的情况,中央朝廷里都是当初高帝时的大将,熟悉兵事的如周勃,多有权谋的有陈平。作为功臣,他们倘若安全,断没有来迎刘恒为帝的举措。先前他们安分守己不过是因为畏惧高帝、吕太后的威势。眼下他们已经诛灭吕氏,□□,他们名义上是迎接刘恒为王,实际上不可轻信。张武总结是希望刘恒称病不要前往,以此观察事态的变化。】
刘邦拧起眉头,不错,危险是明摆着的,陈平和周勃他们都敢弑君,又要另立新帝,明摆着若是再碰上一个不合适的,他们未必不会再杀一个。所谓合适不合适,大权在握的他们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