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纪念(2/2)
王坚愁眉苦脸说道,曹友闻余玠等人都是摇头。西北边军30万兵马,只能抽一半兵马北伐,的确要安抚一下众将踊跃请战的情绪。
赵竑微微一怔,随即欣慰地点了点头。
军人地位的提高,后勤的大量投入,一场场的胜利下来,大宋军人的血性,完全被激发了出来。
“胡梦昱,四川向陕西移民,还顺利吗?”
想到了陕西,赵竑下意识脱口而出。
“陛下,臣春耕前统计了一下,自我军收复陕西,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四川共移民70余万。如果我大宋王师收复了中原,只怕移民的川中百姓更多。”
胡梦昱轻声说道,微微有些尴尬。
“陛下,移民之法备善,多要归功于原西夏路安抚使史嵩之,使得臣可以借鉴,省去了不少麻烦。”
“史嵩之是个人才,可惜心术不正,朕看错了他。”
赵竑摇摇头,无奈地一句。
“移民,还是要坚持不懈,陕西人口至少也要达到不低于150万。”
按照大治时10%的人口增长率,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陕西的人口才能达到300万。因此上,移民还得继续。
“范钟、赵彦呐,大军北伐,至少要准备一个月的粮草,不会有问题吧?”
赵竑的目光,投在了河西路安抚使范钟和汉中安抚使赵彦呐两位封疆大吏身上。
河西和汉中两路,都是大宋的西北粮仓。陕西百废待兴,河西路和汉中路供应粮草辎重,当仁不让。
“陛下,截止月初,河西路和临洮路已经转运粮草至陕西长安,足够大军三个月之用。请陛下过目!”
范钟早有准备,代表二人发言,递上账册,赵竑接过,打开仔细观看。
“小麦10万石、黄豆5万石、黑豆10万石、稻米30万石、咸菜3000罐、铁锅5000口……”
赵竑点了点头,合上了账册。
西北边军也有稻米,那是因为超过一半的边军都是川人。而河西路西夏路临洮路三路,多数将士喜欢面食。
“朕看这账册上,豆类达15万石,这是为何?”
经常查看奏折,军中使用,赵竑也算清楚。只是,这西北军中需要的豆类,确实量大的太多。
“陛下,我西北军中有十万骑兵,此次出征的骑兵就达七万。战马太多,需要的豆类自然比东南边军需要的多上许多。”
西夏路戎帅曹友闻的解释,让赵竑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西北边军,十万骑兵!
万骑冲阵,谁与争锋?看来大宋边军缺少骑兵的顽疾,在本朝荡然无存了。
“郑途,西北边军北伐的弹药兵器供给,有没有问题?”
看到小胖子郑途,赵竑脸色变得温和。
和田义一样,郑途这位胖乎乎的年轻人,天南海北,为大宋兵工事业,可谓是立功不少。
“陛下,且听臣奏来。”
和范钟一样,郑途也是拿出了账册,仔细向赵竑介绍。
上行下效。看来,赵竑拿数字说话的习惯,已经在这些文武大臣中普及。
“陛下,北伐兵器火器供给,已经准备妥当,且在长安辎重库房的有:9斤铁球20万枚,7斤和5斤铁球各30万枚;霰弹开花弹1万枚;重型火炮500门,中型火炮700门,中型子母炮500门,后膛线膛炮200门,短管炮200门;头盔铠甲护具……”
郑途禀报完毕,赵竑微微颔首,众臣都是连连咋舌。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这句话,可谓再恰当不过。
就比如这炮弹,光是实心铁球,重量就达600万斤,拼的不就是钢铁产业吗?
还有这开花弹,一颗炮弹就值200贯钱,光这1万颗开花弹,就得200万贯。这拼的不就是谁的国库充裕吗?
“陛下,后膛线膛炮可为军中利器,足可以打出五里开外。陛下,此次北伐,我大宋边军一定要打的鞑靼落花流水,一举恢复两河故地!”
“陛下,开花弹和震天雷也是如此。开花弹杀伤力大不说,对方更是无处躲藏,可为攻城破敌利器。震天雷不用点火,相当于每个将士人手一门小炮。对我大军北伐,可谓是如虎添翼。”
作为西路军主帅,余玠和曹友闻都是兴奋,先后说道。
西北两大兵器制造分司,沔州分司和兰州分司,再加上去年在陕西长安扩建的铁厂,足以保证西北边军北伐所需的火器生产。
“陛下,如今我大宋陆续在陕西集结,只待天凉北伐。陛下要不要去一趟长安,见一下军中将士?”
余玠的眼里,充满了期待。
“当然要去!长安城是什么样子,朕做梦都想去看看!”
赵竑断然说道。
他此番巡视西北边军,不就是来鼓舞士气的吗?
上一次本来要去陕西,因为太后杨桂枝病危,不得不返回临安城。这一次来西北,本就是为鼓舞北伐西路军士气,当然要去。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城,还是那个万国来朝、雍容华贵的天朝国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