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6 章 攀登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嘴上说不管了,但是雍正还是不放心,拉着两个人反复交代,钱要花到刀刃上,日常生活不可奢靡,俭省着才是持家之道。

    大概是因为年纪大了,他就絮絮叨叨,把当初他成婚的时候康熙嘱咐他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关键是当初康熙偏心嫡子,作为四阿哥的雍正并不得宠,康熙在雍正将要出门迎亲的时候嘱咐的也就是“勤俭持家”这几个字。

    再多就没了!

    先不说当初康熙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雍正是真的把这四个字践行到底,他日子过得确实勤俭,甚至到了抠门的地步,免不了担心子侄们铺张浪费。

    他嘱咐完了还不放心,弘晖那边让人跟弘晖的福晋说清楚,日后要是弘晖有奢靡之处,让她作为妻子劝着些,毕竟妻贤夫祸少。至于弘阳他派人去嘱咐海棠和扎拉丰阿,务必管着点儿子,不可让弘阳毫无节制地花钱。

    同时他也想劝诫别的儿子,其余皇子里面弘昐和年贵妃的几个儿子没差事,衣食住行都是内务府提供,都是有单据可查,也没抱怨过日子过得苦,所以对他们就是白嘱咐一句。

    弘时弘历弘昼当差了,都有额外收入,虽然不是内务府管着他们的衣食住行,日子过得也就是普通权贵水平。

    只是雍正私下里常常贴补弘时,因为弘时家里人口多,其实弘时家的妻妾没弘历家的多,因为嫡福晋侧福晋侍妾满编,给雍正的感觉就是人多。加上弘时没有外祖家可依靠,也没太多机会捞外快,所以雍正体谅儿子,时常贴补他些银钱。

    弘昼和弘历弄钱的机会有很多,弘昼弄完后给媳妇拿着,两口子算着花钱,这孩子是雍正觉得生活俭省之处最像自己的。

    弘昼有钱不花,能凑合就凑合,在雍正看来这就是勤俭持家。可是弘昼节省是有目的的,他时常去祖母和嫡母跟前哭穷,皇后就想法子照顾他,内务府分配东西都是尽量给他实惠的。

    弘时是暗补,弘昼的明要。要面子的弘历是自己养全家。

    可是这些小兄弟里面最奢靡的是弘历。

    但是在雍正心里弘历并不奢靡,之所以有这个错误的印象功劳全在弘历的嫡福晋富察氏身上。

    富察氏和妯娌们比起来处处显得很朴素,每次进园子里请安,这些皇子福晋都打扮得光彩照人,哪怕是青年守寡的弘昀遗孀因为寡妇身份不能穿金戴银,身上的玉饰银饰都是上品。可是富察氏每次都是穿七八成新的衣服,首饰用的都是通草绒花,而且每次都是只戴一两支,坐在人群里显得淡定从容,这样的做派很符合雍正对宗妇的想象,更符合士大夫对贤惠女人的刻板印象。

    不仅富察氏自己这样,家里的孩子也是如此。雍正有两个嫡出的孙女,分别是弘晖的长女和弘历的长女。姐妹俩年龄相差十来岁,可是弘晖家的嘉乐自小就金玉环绕,长大了也是满身珠宝。弘历家的孩子身上几乎没装饰,胖乎乎的很可爱,就格外讨雍正喜欢。

    哪怕有人说弘历一顿饭十几盘

    菜甚至二十多盘菜,和富察氏的朴素比起来,雍正更信自己的眼睛,觉得弘历家里也没那么奢侈,所以雍正不觉得弘历是个浪费的人。

    哪怕弘历奢靡,在国力上升期这份奢靡也算过头,在大家看来就是排场大了点,爱好多了点罢了。

    雍正关注的重点永远在弘晖身上。

    他觉得弘晖也到了试着监国的时候,在自己去世前让弘晖监国一次,他如果犯错了还能及时纠正,自己闭上眼后弘晖再犯错了可是连纠正的机会都没有了。

    综合考虑一下,还是要出远门的。

    虽然说保密,然而内务府本身就是个大筛子,作为一个庞大的衙门,内务府官员的成分极其复杂。有的是各位皇子的门人,有的是一些宗亲的亲戚,甚至还有内务府世家,所以内务府有什么风吹草动宗室都知道消息。

    起初雍正巡视的消息传出来很多人不相信,这位皇帝御极天下已经有十年,只在紫禁城和圆明园两处地方转圈,而且如今年纪也大了,更没精力出行,所以很多人当这个消息是个假消息。

    可是随后看到内务府真的在提前准备,不得已相信这是个真消息,就开始积极打听雍正要到哪里去,很多人谋划着捞一个随行名额,也算是公费出去闲逛。更多人是想从中捞取一些别的好处,比如弘历,他打听到这次要巡视河工,河道衙门几乎是他的一亩三分地,所以他不得不提前准备,想在这件事上露个大脸。

    就在京城权贵暗悄悄地打听巡视细节的时候,海棠和十一阿哥出城到了永定河,在卢沟桥附近看到了停泊着的一艘船。

    海棠从马上翻身下来,远远地看到船上装满了麻袋,层层叠叠摞在一起用绳子捆好,高高地耸立着。

    海棠忍不住问十一阿哥:“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瞧您问的,这时候是为了试船,能在里面装贵重的物件吗?这里面装的都是土,万一……不是弟弟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