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第 125 章 没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

    到洪武二十三年,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赐死,家属成年者七十余人被杀。

    著名儒臣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

    此案延续了十年之久,前后被株连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三万多人。”

    李一咋舌,“我也是第一次看见一个案子能蔓延这么久的,就算为了集权,为了清理贪官污吏,也实在夸张。

    当然,老朱大杀特杀不是没有效果,在相当一段时间没让官员头顶悬剑,不敢行差走错。

    但是这一场杀戮不过是朱元璋的开始罢了。”】

    李一轻描淡写两句话却让洪武一朝的官员遍体生寒,这tm居然才是开始???

    【“这当然只是开始,毕竟关系到国家继承人的更替。

    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立为皇太子。

    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命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大都督府事吴祯、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等。

    朱元璋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看见这长长一段任命了吗?太子的班底不就是朱元璋自己朝廷的班底吗?

    父子同用一个班底,哪天朱元璋的死了,朱标立刻可以无缝衔接。”】

    李一说道直白,却把洪武一朝的人刺激的,跟在朱元璋面前的人更是各个得了风寒似的咳嗽不断。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天幕说的对啊,那本来就应该这样,不然出事了朝廷都没有个人主持。”

    朱元璋心里唯一的继承人就是朱标,没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

    【“此外,朱元璋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才俊青年伴读。

    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朱元璋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

    ……皇帝与太子好的和一个人似的,朝纲自然就稳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本该如此顺利的皇位更替却出事了。

    洪武二十五四月二十五日,朱标病死。

    而早在前一年的八月,朱元璋“以江南地薄,颇有迁都之意”,于是命皇太子朱标前往关中与洛阳视察。

    朱标“志欲定都洛阳,归而献图”。但无论是筹划迁都西安还是洛阳,都因太子不久即病重而搁置下来。

    朱标视察返京后不久就生了病,谁能想到这一场病不仅要了他的命,也掀起洪武一朝最大的杀戮。

    为了继承人着想,朱元璋开始大杀特杀。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

    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处死,尔后是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

    蓝玉下狱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

    受此案株连被株连的人,仅列入《逆臣录》的就有两万五千人。

    “胡蓝之狱”后,明太祖意尚未足,过了年余,颍国公傅友德奏请给怀远田千亩,非但不准,反将他赐死。

    定远侯王弼,又奉诏赐死。

    宋国公冯胜亦被赐死。

    经过几次党狱,明初的功臣大量被杀,还间接导致了明太祖死后靖难之役中朝廷无可派之将。”】

    朱元璋匆匆略过那一堆死亡名单,然后黑沉沉的一张脸,召令太医给太子看病。

    靖难……他冷冷瞪了一眼朱棣,总觉得和这小子脱不了干系。

    少年朱棣:抗议,这锅我不背。

    明成祖:嗯,就……罪魁祸首不是我呀~( ̄▽ ̄~)~

    至于那些死亡名单上的人,一个个脸色发白,颤巍巍的跪地请罪。

    朱元璋有些郁闷,天幕说的那么详细干嘛?这不是给他找麻烦嘛,现在是安抚还是咔嚓了?

    朱元璋当然是安抚了,毕竟现在还不到那个大杀特杀的地步,把一帮老兄弟扶起来,安抚又敲打道:“这没做过的事咱就不算账了,以后大家也好好做事,不要走错路啦。”:,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