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7 章(1/2)
马致远又细细看了一会儿:“当然了,我还不太确定,咱们得拿出点科学仪器加以验证。”
说着,他就从包里掏出了一个看上去像是小型DV机的东西。
他用三脚架把这个机器假设好,然后把它连接到了电脑上,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这是个便携式的高光谱成像仪。”
这引起了楚孑的好奇:“这么小吗?”
虽然他才离开考古界一年,但他也没想到这些设备他竟然也都没见过了。
“传统的成像仪是线扫描系统或者说是推扫系统,”马致远做了一个向前推的手势,“就是要把高光谱仪器进行前后移动,或者前后移动文物——大部分时间是需要移动文物的,你们也知道,因为移动设备会导致成像仪成像的不稳定,毕竟这是高精度的设备。”
“但是这样就会多好多个硬件设备,比如推拉摇移的工作台,比如不同的灯光,比如轨道,等等……在面对空间比较小的考古现场,或者是考古人员比较紧张的场合,就十分不方便了。”
“更何况,在进行特种扫描的时候,扫描速度或转换率与系统的曝光和增益参数密切相关,而这个计算大部分都要有操作人员来计算。”
这个楚孑也有所耳闻。
随着考古的进步,在很多时候已经要把线下的考古工作转换为线上了,也就是数字化考古和高科技考古,而这第一步就是要把文物扫描进数字设备中,也就是高光谱成像的技术。
这个设备虽然楚孑用的不多,但是在壁画研究的领域则是常客,因为壁画不可移动,线下空间通常又很小,所以将壁画转化为数字化就成了刚需。
马致远继续道:“这个是最新款的SurfaceOctopus,内置了精密的扫描系统,既不需要移动设备或者文物,也不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人工计算了。”
“而且它的光谱范围在400-1000纳米,还可以调整成900-1700纳米,算是非常了不起的范围了,分辨率还达到了相当惊人的2.77纳米!”
马致远说着都很兴奋,楚孑虽然不太了解这些具体的参数意味着什么,但看到马致远的神情,也知道这是很了不起的事儿。
而且这款光谱扫描仪的方便是有目共睹的,马致远架设好了设备、链接到了手提电脑上,又放置了灯架,整套布置就算完成了,前后也就花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
扫描仪在工作的同时,马致远还在感叹:“多亏楚孑,要不是你当初和那个橙子battle,后来又一直做科普账号,咱们学校的考古学也不会受到这么强的关注,就也不会有爱心企业捐赠这些设备了!”
楚孑听着虽然也开心,但不免觉得有些羞愧。
其实他最近因为太忙,又有好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要学,已经从周更改成月更了,那些粉丝们都是一片哀嚎,他也觉得对不起他们,可实在是分身乏术。
看来要尽快解决这件事,继续做账号才行。()
不是为了名气,而是为了能有一个继续科普的平台。
㈣铁马倦倦提醒您《拒绝日薪百万,顶流他只想上学》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㈣『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楚孑忽然又想到,做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也不是不行。
毕竟茶文化和历史也息息相关。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马致远这边操作着,很快就把三面墙上的壁画都扫描进了电脑里。
楚孑本以为他会打开图像细细查看,但没想到他直接把结果上传到了一个什么“云”中。
“这是一个AI分析系统,”马致远一脸得意,“是我们和燕京大学联合开发的,这个AI已经学习了目前人类已知的所有壁画,尤其是我们华国的壁画,它不仅可以帮忙分析壁画的年代、技法,还能根据已有的图像内容去填补那些被污染或者剥脱的内容。”
秦铎竖起大拇指:“这么牛掰!”
楚孑也感叹:“真是科技拯救世界啊!”
他只是一直在听说最近AI发展的很快,但没想到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以往,修复文物中最难的一直都是壁画、唐卡这类艺术作品,现在有了这种AI技术的加持,也许就能让修复师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这也得感谢这么多人对考古产生兴趣了,所以才会有顶尖大学的顶尖实验室和我们合作开发这样的产品。而且,最好的是,这个AI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所有的数据都是原创的,没有借鉴国外的技术,”马致远说道,“所有的云也都在我国本土,这就可以保证数据不会外流。”
楚孑听完点点头。
还真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我国在这方面吃过太多亏了。
“这个AI的名字,是艾院长起的,”马致远说的时候甚至有些动情,“它的名字是‘圆’,AI圆,既是圆满的圆,完整的意思,也是团圆的圆,期待那些还流落在海外的文物回家团圆的意思。”
“圆”。
应该是很多考古人的愿望吧。
……
山里信号不太好,但这AI的速度快得离谱——或许是因为分析这样的画作对于AI来说本来就不是什么太过复杂的工作,不过楚孑也不太了解——不到一小时,AI圆就已经将分析结果传了回来。
而这结果非常让人惊讶。
AI圆首先分析出了这个壁画并没有宗教色彩,也没有在已知的所有壁画形象中找到类似的形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