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流通领域流通,若要用来贮藏,只能花同等的纸钞购买黄金来贮藏,但是我们知道,现在拿一块金子出去是花不出去的,不能用来作为支付货币,需要卖掉换成钞票才能支付,卖出价格往往又是每日金价打折,这时候购买黄金基本是用来保值,而不是用来盈利。】

    光幕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软妹币和每日金价。

    【再说说货币的支付手段,这个很容易理解,购买东西,交房租水电费、偿还债务都需要支付货币。】

    【最后是世界货币,我们出国第一件事是要做什么?是不是要将手里的钱换成国外的钱?按照汇率换钱就是世界货币。当然在古代就更简单了,金银就是全世界通用货币。】

    朱元璋沉思:“细细一想,这小小一枚铜钱还真赋予了这些职能。”

    他舒了一口气,当初开国是因为缺钱才允许户部印宝钞,现在看来还误打误撞做对了,只是该如何解决纸钞的贬值问题?

    真拿大明宝钞买属国的物品,这周边属国也不认呐!

    要是认,他每年就赐一些宝钞算了。

    想到这里他摇摇头

    ,其实朝廷都对纸钞不是很信任,若不是他强命宝钞不能兑换金银,可以用来交税,这宝钞早成一张废纸了。

    【了解了货币的几项职能,我们再来通过现实举例来研究在明朝如何达成用经济手段控制其他国家,这里声明一下,以下内容是参考了一些小说例子,如有雷同也不算巧合。】

    【在谈到在明朝如何用经济手段控制其他国家之前,我们要先解决明朝的几个问题,首先是纸钞泛滥,其次是保住纸钞的信用问题。】

    白底黑字打出两个问题来。

    【明朝永乐年间无疑是个很好的变革时间点,相较于朱元璋那坚决的闭关锁国政策,将蒙古人赶出内蒙,又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永乐朝可以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施行条件。】

    朱元璋脸黑了,他哪里不如老四那混账了?

    他才是大明皇帝,改革从他开始不是更合适?

    盯着光幕的朱棣乐得嘴都歪了,这天音还真是有眼光,他可不就比那偏心眼的老头子合适。

    老头子懂什么经济,连算数都没弄明白。

    朱棣在得知未来有上百万宗室,差点没吓出病来,老头子可给他留下了大坑,难怪朱允炆那王八羔子要对他的叔叔们出刀。

    【法定货币也就是纸钞拥有贬值的属性,这一点我们国家也遭遇过,改革开放时期,物价突然疯涨,80初期一斤肉两元,到中期涨到四元,末期涨到六元,十年内翻了三倍。不只是食品,只要花钱买到的东西都在涨价。】

    【是涨价的问题吗?不,是供需问题,需求大于供给,物品涨价,工资却没涨多少,无形中手里的财富缩水了,可国家建设处处要用钱,多印钱又会贬值,怎么办?这不是陷入死循环了吗?嘿嘿,当然不是,在八一年出现了什么?出现了国债。】

    【国债分为短期一年、中期一年以上十年以下和长期十年以上,期限不同,利率不同,发行国债可以说是一箭三雕,购买国债的人得到了利率,政府得到了从民间筹集的资金来建设国家,同时吸纳了民间资金也变相减少了市面上的纸钞。】

    【明朝完全可以借助国债来减少市面上流通的纸钞,减慢纸钞贬值速度,例如发行战争国债,航海债券,至于支付给购买国债人都本金利息,可以从战争和航海获益中支付。】

    朱棣沉默了,海上贸易赚钱他已经知道了,可这打仗还能赚钱?

    要是打仗还能赚钱,他还需要大儿子帮他筹备军需吗?

    【航海贸易很容易理解,只要郑和下西洋时再组建一部分商船跟在其后,收货的利益直接覆盖了国债,大明的瓷器、布匹、茶叶在当时西方可是畅销货,明朝后期的白银可是一船一船往回运,可惜这些银子绝大部分并未落入朝廷手里,不然也不会逼的崇祯皇帝向臣子借银子。】

    【打仗也好理解,Judy可是马上皇帝,打仗收获的牛羊马以及土地牧场矿物打包出售或租给商人,每年获益用来支付本金和利息。】

    刘彻心动了,要是他发行的是十年国债,只要占据一块地盘出售交给商人经营,每年的税收来支付本金和利息,十年后税收就是朝廷的了,这相当于花别人的钱打仗,十年后得到一块成熟地盘。

    只是考虑的封国和大商人,他摇摇头,那些新占之地若被藩王买去,岂不是便宜了藩王?

    随后他愣住,一拍大腿,不对呀,那些本就是匈奴的土地,说不定哪天匈奴人又抢回去,就算抢回去那也是藩王的土地,他又没亏!

    大不了再让藩王大商人出钱帮着打退匈奴,说不得还能再赚一笔!

    这生意能干!

    想到这里刘彻盯着光幕露出高深莫测笑容,经济之道挺简单,他已经懂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