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1/2)
【李世民功绩斐然。相较于先前说的两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来,也丝毫不逊色,或者说相比于前辈们,他是一位集大成者的君主。】
【在隋的基础上,他完善制度,中央继续采用省六部制,地方仍实行郡县两级制。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公元632年(贞观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
而等到原定时间,也就是公元633年(贞观七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
那时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较少,人们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端,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1]】
【要知道这个时候唐初也是经过一场人口大灭绝。
隋炀帝在位时,扩建洛阳皇宫,每月役丁200万人。修运河,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斩族”,役夫达543万余人。昼夜开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数,死者过半。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的只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都享受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又次率军进攻高丽,伤亡无数。
隋末至唐初,从公元611到628年18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次,有50多位称帝称王者,均统兵15万人以上,各据一方,相互混战。
全国户数由890万减至290万,人口由公元606年的4602万人,减到639年的1235万人,损失率73%。
隋朝鼎盛时期(大业初年),人口约有5000万,而到了唐(武德七年)大唐建立之初,人口仅剩1500万,人口减少达70%。人口锐减。[2]
UP主曾经贴出秦末汉初时的数据:共历10年的战争。原本的2000多万人口,到汉初,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
汉武帝在位50多年,几度攻打匈奴,也是消耗过大,人口减半,50%的人死亡。所以晚年才会继续休养生息。】[3]
当天幕列出这些数字时,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这……”
想说的话太多,可是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天幕却还在继续:
【秦末时的十年伤亡损失,汉花了多少年才恢复的呢。经过刘邦、吕后、刘恒、刘启……好几朝掌权者的努力,百年之久。
就连损失稍小一点的汉武帝后期,也是耗费了昭宣两代皇帝的励精图治才恢复了过来。
而唐时恢复隋末的损失,只需要一
个二十二年之久的‘贞观之治’。】
【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
【贞观之时,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
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
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
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他还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
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
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年),人口达到百八十万户。】[4]
【这便是贞观之治,是李世民和他的群臣们君臣一同创下的盛世之始。】
……
*
唐
“盛世!好!()”
知道不久之后大唐即将迎来盛世,甚至这盛世就是他们亲手创造的。
所有人一愣之下,万般豪情涌上心头。
长孙无忌与主位上二人相视一眼,起身朝诸位同僚行礼。
房玄龄与杜如晦座位相近。此刻听到这里,这两位未来的左右丞相,极有默契地相视一笑放下笔后互相起身行礼。
武将们早已经激动得站起身来,此刻。
他们把笔一扔,猛地起身,看着天幕目光灼灼,眼神尤为热切。
谁不爱盛世?特别是经历过残酷的战乱以后,人们舔舐曾经疼痛伤疤,反思战争遗留下的问题,就对和平与盛世越发的渴望。人生短短数十载,有的人还没来得及长大就在战争里死去。
武将们爱驰骋的沙场,爱这扬名之地,可同样没有比他们更知道打仗的残酷。
*
秦。
在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知道后辈刚才所说的那一系列代表着什么。
光是那死刑犯的数目就足够让人惊讶。更别说那太宗允许死刑犯回办理后事,明年再行刑。
我大秦对此管控尤为严厉。这在大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转念一想,也不对。不,这哪怕在别的朝代也是不可能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