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1/2)
主要还是何福在永乐八年,北伐归来后,自杀身亡。
永乐史官就也模糊掉了他。
实录称,是在北伐途中"数违节度",行军时,就有人参他,朱棣"曲意容之",何福"怏怏有怨言”,不久后,都察院再次弹劾他,他感到害怕,于是自杀。】
朱元璋再一次捂住了胸口。
“唉,这何福啊,唉!”
这次,他倒没有说朱棣什么不是,毕竟,后辈也说了,这何福,在北伐之中,没有做好自己,有此下场,也只能说,咎由自取吧!
而朱棣,同样很痛苦。
“这么厉害的何福,我都原谅他了,他怎么就害怕的自杀了呢?我有这么令人害怕吗?一般令人怕到自杀的,不都是————”
老朱脸一板,声音冷淡: "咋,龟儿你想说谁?"
“儿子……谁都没说。”
“哼——!”父子感情再次破裂了。
【何福刚上任时候,朱棣就对他说,别因为别人的话就害怕,你放心大胆的干,如果你没有自决能力的话,怎么干事呢?
可惜由于靖难时的功绩,何福在永乐朝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习惯性的用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要向上打报告。
朱棣后面又劝他:“没事哒,你比我熟,先调去试用了再说,有出息的自然有名气。”
也很关心他起居:"你出入、饮食一定要谨慎啊,好诈小人很多,干万不要被伤害。"
还注意他的心理健康: "你上奏说要让蒙古人来领蒙古兵,荒唐,他们哪里熟悉地形?肯定搞的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我知道,你担心我听谗言,信什么你当总兵日久,权势过重的鬼话,所以主动分自己的权。我朱棣,用人不疑!你是我爹旧臣,我不信你,难不成还更信蒙古人?放宽心啦。”
言里派了太监,因其他事来到边疆。擅作主张的问了兵马数,何福估计是过于谨慎,不太敢得罪宫里来人,就据实已告了。
朱棣知道了,特意训斥他: "亲啊,你在边疆要保
守军事机密啊。谨慎!谨慎!以后太监过来,只要没敕书的,都不用理会。"
属实有点不安desu樱花妹内味了。】
如果说刚才的朱棣是心痛人才的话,这次朱棣已经完全不理解了。
“我对他如此之好,优容有加,对他事事都放在心上,他怎么还会忧惧自杀呢?”
“真的吗?”朱樉提出疑问,“可是‘你比我熟’,暗示的,难道不是何福在军中权势过剩,你在敲打他?你又说 小心饮食',是不是暗示,有人会去暗杀他?可暗杀他的人会是谁呢?他一个小小的总兵,为啥大家不暗杀别人,偏要暗杀他呢?而你又为什么知道有人暗杀他呢?”
朱棢:“唉,是啊,你又说了‘太监’,他和太监说了,你立马就知道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你还派人监视了他和太监,所以他对别人说了什么,你都一清二楚。”
代王朱桂也说:“说不定,这太监,就是你派过去钓鱼执法的,然后你就借题发挥,斥责他不够保持秘密。真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话至此处,代王一时激愤,反而呵斥朱棣:"四哥,杀人不够头点地,不必如此啊!反叫天下英雄,小觑了你!”
朱棣缓缓:“?”
你们这故事,当着我的面,就开始编起来了?
朱元璋此时倒是说了:“这事儿不能怪老四!他虽然有时颇似茶祖,但军队用人,还是颇为类我,定是真心待何福的!可惜请难了,老四不是正常上位,这何福,也难免想东想西,想得过了头。正常传给他,就不会发生这种惨事了!”
朱棣英雄含泪,正要出声。
可是,傅友德和郭英比他更快,两位将军一坐一站,竟齐齐落泪,出声道:“是啊,陛下总是如此真心,臣时时刻刻,总觉被陛下妥帖关怀着啊。”
老朱一时大悦。
朱棣: "…"
【由于在宁夏、甘肃等地卓绝的守边之功,何福永乐7年9月被封为宁远侯。
结果,实录里忽然间他就变了个人,变得"宠禄已极"、"气志日骄",最终在北伐表现不佳,导致了死亡。
这个逻辑倒也通顺,本来整天纠结朱棣到底爱
不爱我的何福,得出结论,他szd爱我!心中大石放下,飘了。
突然又被弹劾,感觉朱棣的爱有点勉强,是假的!再次不安desu,自杀之。】
"……怎么回事!"朱棣终于说了,"怎么一天到晚,关心爱不爱的,男子汉大丈夫,坚强一点啊!还有,我哪里勉强了,你问过我吗?从我的脸上亲自看见勉强了吗?不要自顾自的,就做出错误的结论啊!”
【不过up主看到了另一种更有意思的说法,以下仅为参考,大家自行分辨是否可信。
有一本《湘潭银塘何氏族谱》,记载,这支何氏祖先里,竟然有何福。并说他的墓其实就在湘潭银塘。
何福是凤阳人,为什么要葬在湘潭呢?
族谱中的《何福传》结尾记载与明史有不同,原来他"告终于家,遂得释,实归隐银塘,当时竟迄无知者。”
竟然是假死脱身! 】“?”朱棣。“?”朱元璋。
“?”将军们。
大家思索了一下。
傅友德说:“难道这种比较位高权重的总兵突然自杀死亡,皇家不派内官去慰问探视一番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