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副指挥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柏描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土里刨食,要看天意,要看粮种,要看耕种的手段。

    但就算把这些手段全算上,其实土地能够供养的人也是有限的。

    直到未来的大夏,也没有办法解决。

    不是说到了上限就不能继续拔高人口了,但到了这种程度,多出来的实际上已经可以直接算作···了,而非人了。

    那多余的人怎么办呢。???..Com

    一场正统的夺位之战,至少能够清理掉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而通常来说,这个数字只会更加残酷。

    汉书说,汉代鼎盛的时候,有近六千万的人口。

    而唐代人杜佑通过考察各类典籍,写三国时期的人口大概七百六十七万,算八百万好了。

    当然,这里面肯定是有不详实的地方,杜佑和三国隔得太远了,筹算出了错误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这种时候我们还是要稍微参照典籍的——不然呢?不然找个马桶穿越回去,自己亲自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人?

    八百万说实话也确是有点少了,但这种内部战争,历来是清理人口的“好”手段。

    你看,一场仗打完走了这么多人,可实际领土一般是不变,甚至还有些大佬能够抽个空,在和敌人对垒的时候顺手开疆拓土,把疆域打的更大了。

    那如果你是即位的新帝,你为什么不安抚这些百姓,不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一些呢?

    所以开国之初常有大治,乃至是盛世。

    开国之君的才能自然是相对出色的,总人口降低疆域却不变,那么分配到个体身上的资源就多了。

    皇帝但凡稍有才能,配合这种大环境,都能够打出一个不错的大治。

    更何况,是这些从一个时代杀出来的开国之君们。

    杀人是这些时代最常规的办法,但不是大夏需要参考的办法。

    一片土地能够产出的粮食只能够养活这么点人。

    那么打出去,拥有两片土地又如何呢?

    如果让另一片土地上的本地人自己耕种收获,然后他们坐享其成,直接抽走五成的收获带回大明,大明的百姓又能够享受什么样的生活呢?

    “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简化为资源的收集和分配问题。”

    分配问题徐柏没有多提,这不是个能够轻易解决的问题。

    “但资源的收集,需要我们打出去,有更多的领土,有更多的劳动力来为我们大明创造价值。”

    徐柏神色平静,“你很有价值,所以我给你讲这些道理。”

    “现在你可以做出选择了,拒绝大夏的好意,然后立刻去死。”

    “接受大夏的好意,亲手去开疆拓土,给大明的百姓带来更多的利益,让他们生活的更好。”

    客观说这个道理谁都知道。

    资源的收集和分配,这就是一个王朝需要面对的问题。

    简单说起来也就这样,但实际操作,这就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难题了。

    历代但凡有点心思的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够打出去,打到祖宗都打不出来的地方,让史书给自己记载厚厚的一笔。

    朱由检也是想当中兴之主,乃至是拿下世祖庙号的皇帝啊。

    大家都有野心,但能够做到的人却是不多。

    这和能力倒也不是说有绝对的关系,更多的是这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树就不支持打的太远。

    成吉思汗能够做到,是因为这个蒙元帝国的真正皇帝用的是征服而非统治。

    他不需要经营这些地方,也没有打算经营这些地方。

    道理就这样,谁都知道打出去是好事情。

    但打仗动辄消耗银两和粮草,有些地方诸如草原,你就是打赢了都不一定能够收回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