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1/2)
*
“殿下!天幕又出现了!”
*
唐。武德九年。
大唐的局势越发的紧张了。
秦王与太子之间的争斗持续甚久、波及也甚广。所有臣子都被卷入其中,除却这两党外,其他中立的臣子也不得不在这场政·治·斗·争里有所偏向。
这些时日里备受欺负的秦王等人却顾不得。自打秦王下定决心以后,秦王府的人都精神奕奕。
都几年了。
他们实在是受够了这种窝囊气。
齐王和太子有心讨好当今圣上,便去拉拢后妃。
圣上在那些枕头风和谗言里,看秦王连带秦王的手下们也越发不爽了。
这几年里,秦王妃周旋在后宫宫妃、圣上和秦王之间,秦王出征的时候,秦王妃便去入宫尽孝,连带着外出的秦王的份一起,只为了给秦王拉印象分。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
不进则退。
……
李世民刚从宫中回来。他面色沉凝,迅速召集秦王府众人。
六月初三己未日(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傅奕秘密上奏道:“金星出现在秦地的分野上,这是秦王应当拥有天下的征兆。”
这并不是第一次天现异象了。甚至前两天,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公元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这是“变天”的象征,是暴发革命或当权者更迭的前兆,代表要发生大事了。
第一次“变天”给出的答案,是突厥来犯。而这是突厥今年里第二次大规模来袭。
以往突厥虽也侵略频繁,可这样大规模的一年几次却是不多见。甚至现在还没入秋!——秋天的劫掠,往往是为了过冬。
如今这样蠢蠢欲动,实在不同寻常。
怕是那突厥知道我大唐内政不稳,趁火打劫!!
而第二次的天变,给出的答案却在他秦王李世民身上!
圣上将傅奕的密奏给秦王看。于是这样,李世民乘机秘密上奏父皇,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淫.乱,而且说:“儿臣丝毫没有对不起皇兄和皇弟,现在他们却打算杀死儿臣,这简直就像要替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
如今我快要含冤而死,永远地离开父皇,魂魄归于黄泉,如果见到王世充诸贼,实在感到羞耻!”
圣上望着李世民,惊讶不已,回答道:"明天朕就审问此事,你应该及早前来参见朕。"[1]
圣上并没有完全相信他们。
刚才,秦王还跟他们分享情况:
常何来报——这位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本是太子亲信,此刻已经被我方策反。他秘密传信:太子与齐王二人,明日决定先入大内皇宫逼高祖表态。
这如何得了!
必须先下手为
强!()
众人商议对策的时候,已经布置好玄武门的埋伏了,只等明天。
♀岁岁如初提醒您《扒一扒想长生却惨遭被骗的冤种们[历史直播]》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明日布置是安排好了,可是以后呢?以后可怎么办?开弓没有回头箭啊。一旦开了这个口,就没有回头路了。
一旦举起刀……如果不出意外,很快大唐就要乱起来了。
到时候该怎么办?
所有人心中的弦都绷得紧紧的。
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了。
此刻,他们想起了李靖。
如果明天他们失败必须逃亡的话,那么李靖势必会站在他们对面。这是显而易见的事。而且从朝中众人来看,追捕的人选,必须,也肯定是李靖。
李静之能,大家也都知道。必须提前思考假设……李靖在我们对面的情形。
在整个大唐,最有可能与秦王殿下功绩一较高下的只有那位了——李靖,李药师。在此刻,必须要将所有隐藏危险因素都纳入进来。
不能排除目前中立的李靖,未来不会朝他们刀剑相向。
“没关系。在局势尚未明了之前,药师是不会同我打起来的。”面对手下的忧虑,李世民摇摇头,关于这一点,他很有自信。
武德四年正月,李靖鉴于敌我双方的情势,上陈了攻灭萧铣的十策,得到了当今陛下的重视。
“三军之任,一以委靖”。那时候他虽然没有实至名归,但是李靖实际上已成为三军统帅,李靖组织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做好下江陵的准备。
同时,他见巴、蜀之地归附唐皇朝不久,各部族还不太稳定,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劝说李孝恭把各部族酋长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据才能的优劣分别授以官职,安置在左右,“外示引擢,实以为质”。这对于稳固巴、蜀政局起了积极的作用。
去年,也就是武德八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人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太原,陛下马上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一万多江淮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迎击敌人。
由于突厥来势凶猛,诸军迎战多失利,任瑰全军覆没,唯李靖军得以保全。不久,又调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以抗击突厥。[2]
鉴于李靖曾经是降将,这一条命还是在即将被砍头的法场上捡回来的。李靖为大唐效力后一直小心谨慎,忠心耿耿又勤勤恳恳,同时,从不掺和党羽之争,只为了明哲保身。非常的聪明人做法。
可李世民同时也知道,要说在自己和太子之间,李靖还是偏向自己的。
大概这就是一种惺惺相惜吧。
李世民感叹一声。
而以李世民对他的了解,如果真的可以的话,面对这种混乱局势,李靖也不会想掺和进来,他肯定要装病混过去。
但是……如果明日之后,父皇真的被太子和齐王说服,要李靖对自己动手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